讲真,比亚迪要在日本搞K-Car这事儿,本身就比K-Car还K-Car。
这就像一个天天在修仙界打打杀杀的卷王,突然有一天跑到隔壁魔法学院,拿起魔杖开始念“阿瓦达索命”,全场人都傻了,不知道他是来踢馆的还是来cosplay的。
最新消息是,比亚迪不装了,摊牌了,要在2025年日本移动出行展上,扔出个专为日本市场定制的“移动的榻榻米”。这玩意儿方方正正,长度不超过3米4,还带侧滑门。坏了菜了,这哥们儿是真研究过版本答案了。他不是想着用自己的“大道”去硬撼日本市场,而是直接换了身装备,开始修起了本土的“小道”。
这操作属于什么?属于典型的,我打不过你,我就变成你,然后想办法恶心你。
为什么说这是版本答案?因为在日本,K-Car根本就不是一种车,它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被政策法规和地理环境逼出来的压缩毛巾。每年三百万台的销量,占了三分之一的市场,你说这叫市场?这叫基本盘。比亚迪之前带着海豚海豹杀进去,从2023年到现在卖了多少?五千多台。五千多台,在咱们这儿不够一个网红直播间半小时的量。
所以之前那些“比亚迪征服日本”的说法,听听就好。现实是,日本市场这个副本,防高血厚,油盐不进。你以为你是屠龙勇士,结果人家根本不把你当龙看,顶多算个会喷火的苍蝇。比亚迪这次搞K-Car,就不是征服,是投诚。是“大哥我错了,我跟您混,您看我这身行头标准不?”
再看看这车本身,就更有意思了。
从目前曝光的谍照看,这台比亚迪K-Car简直就是对着日产Sakura一比一复刻的。什么双层日行灯、侧滑门、高车窗、竖向尾灯,听着好像挺厉害,其实核心思想就四个字:别搞创新。
在日本市场搞创新,尤其是对着K-Car这种祖宗之法搞创新,属于不务正业。日本消费者需要的是一个熟悉、可靠、能钻进任何一个犄角旮旯的工具。你给他整个智能座舱,里面能唱“机你太美”,他会觉得你有病。你给他整个零百加速三秒,他会问你是不是想让他起飞的时候扎进隔壁的拉面店里。
所以比亚迪悟了,彻底悟了。动力给个20度电,续航180公里,支持个快充,齐活。参数跟日产Sakura几乎一模一样。这不叫研发,这叫“致敬”。我作为一个曾经为了在老小区的犄角旮旯里停车而把车门都蹭掉漆的中年人,我百分百理解这种设计的精髓。生存,有时候比牛逼重要。
最玄学的是定价,预估260万日元,人民币十二万多。比日产Sakura的253万日元,就贵了那么一丢丢。
诶,这就很灵性了。
这个定价策略,充满了东方智慧的拉扯。既不能太便宜,不然“廉价中国货”的帽子直接焊死在头上;又不能太贵,不然人家田中先生为什么要放弃几十年的信仰,买一个外来的“异教徒”?这简直就是把脸伸过去让日本人打,还问人家手疼不疼!
比亚迪之前在日本搞过一波大降价,部分车型优惠100万日元,直接把老车主的心伤透了。这种事在日本市场是大忌。日本消费者买的不是车,是一种“稳定感”。他们有一种近乎宗教信仰的“品牌铁布衫”,通用、现代这些巨头都被这层金钟罩弹飞过。你今天降价,明天涨价,在他们看来,你这个品牌“道心不稳”,迟早要走火入魔。
所以这次的定价,本质上是一次“赎罪”,是对比亚迪之前“不懂事”行为的一次修正。它在用价格告诉日本市场:哥们儿不玩闪电战了,哥们儿准备打持久战。
讲到这里,我突然感觉比亚迪这操作有点像《道诡异仙》里的主角,为了活下去,什么疯批事儿都得干,什么经都得念。这个比喻是不是有点狠?
日本市场真的有那么重要吗?
从销量上看,屁用没有。就算比亚迪这K-Car卖爆了,一年多个几千一万台,对它全球几百万的盘子来说,洒洒水啦。但这件事的恶心之处,或者说高明之处,就在于它根本不是一个销量问题。
这是一个“投名状”。
比亚迪在干嘛?它在花钱、花精力,去攻略一个全世界最难啃的汽车市场,服务一群全世界最挑剔的消费者。这事儿本身,就是最大的广告。只要它能在日本的K-Car市场活下来,哪怕是苟延残喘,它就可以拿着这份战报,去跟欧洲人、美国人讲故事。
故事的名字就叫:《看,连最排外的日本人都买我的车了,你们还有什么不放心的?》
日本市场不是目的地,而是练兵场,是资格认证中心。这台K-Car不是为了赚钱,它是为了换一个“全球认证,品质保证”的钢印。这就像你去考个地狱难度的证书,不是为了靠这个证书本身找工作,而是为了在简历上写上“本人持有地狱难度认证”,用来吓唬别的面试官。
所以,这台车的意义根本不在于它能撬开日本市场。它撬不开。日本市场的“品牌铁布衫”是几代人修炼出来的,水火不侵。比亚迪这更像是一种行为艺术,一种大型的、充满表演性的示好。
这波操作,同行看了也得傻。如果说之前小米入场是把蛋糕直接端走了,那比亚迪在日本搞K-Car,就是跑到别人的婚宴上,不仅随了份子钱,还亲自下厨给全场炒了盘菜,然后告诉所有人,我家的锅铲,质量很好的。
就问你怕不怕?
最终,比亚迪K-Car成功的关键,根本不在于它有多好,而在于它能让多少日本人相信,这玩意儿其实是日产的私生子。毕竟,在一个讲究血统和传承的地方,当个私生子,也比当个来路不明的野孩子要强得多。
这,就是成年人的商业世界。不讲对错,只讲疯癫。
本新闻严格遵守新闻职业道德,倡导积极价值观念。如有内容争议,欢迎监督指正。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