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克900这茬儿,最近甚嚣尘上。愣是给自己安了个“杭州湾揽胜”的名头,剑指路虎揽胜,听着就有点赛博朋克。国产车啥时候这么上头了?但架不住咱老百姓爱看热闹,细品品,还真有点嚼头。
你说它蹿红吧,明面上的销量,也就那样,跟理想L9、问界M9比,还差点意思。但挡不住它自带话题光环啊,各路大神测评,车主现身说法,漫天盖地。这年头,流量即正义,哪怕是负面新闻,也能把声量拱起来。
先扒一扒这车本身。肚量大,六座布局,这算是挠到了二孩家庭的痒处。现在谁家不是俩娃起步?一家老小出趟门,憋屈巴巴的可不成。后排放倒,直接变身移动仓库,露营家伙事儿随便造。这实用性,杠杠的。
劲儿也足,顶配版零百加速4秒,这数据够炸裂。想想,开着这么个巨无霸,地板油一踩,肾上腺素飙升,这滋味,谁能say no?操控方面,后轮转向,外加个蟹行模式,在停车难的都市丛林里,简直是神器。
内饰也下了血本,Nappa真皮伺候着,玫瑰金旋钮闪瞎眼,水晶饰条blingbling的,就差把“壕”字刻在车上了。环保材料,没啥刺鼻味儿,这对于有娃的家庭来说,绝对是bonus。
可槽点也随之而来。车机系统,拉胯了。流媒体后视镜非得集成在中控屏上,开车的时候,眼珠子还得往屏幕上溜,这安全系数,打个问号。UI动画切换掉帧,这丝滑度,跟顶级硬件压根不沾边。这就好比,花了大价钱整了个高配电脑,结果装了个ghost版系统,你说膈应人不膈应人?
第二排座椅能转圈圈,听着挺fancy,但真用起来,发现有点多余。转完之后,安全带卡位不正,万一遇上紧急情况,这安全系数,又得打个问号。有些车主就嘀咕了,还不如来个零重力座椅实在。
智驾这块,还有待精进。虽然顶着激光雷达和Orin-X芯片的光环,但NOA领航辅助,还得靠路测来验真身。跟华为ADS比,还有肉眼可见的差距。
所以,这领克900,到底是真金白银,还是虚张声势?依我看,一半一半吧。
这车确实有不少闪光点,瞄准了消费者的痛点,配置也堆得够狠。但细节打磨上,还有进步空间。这就好比一个潜力股,骨架子不错,但还得精雕细琢,才能真正独当一面。
身价定位,30好几万,赤裸裸地叫板宝马X5插混、奔驰GLE新能源。这份自信,值得点赞。比起那些新晋势力,领克900的优势在于,安全系数更有保障。沃尔沃City Safety系统,车身钢架结构,这些都是实打实的硬货。
但话又说回来,品牌溢价,始终是个迈不过去的坎儿。宝马、奔驰,毕竟是老牌劲旅,在消费者心中,早已占据C位。领克要想真正动摇它们的地位,还得熬。
与普罗大众的认知相悖,国产品牌的崛起,绝不仅仅是靠硬件堆砌,更重要的是,真正读懂消费者的内心需求,并在细节上死磕。领克900,起码在努力奔向这个方向。
这车,也让我想起了另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那就是内卷。当下的汽车市场,卷配置,卷价格,卷服务,卷到飞起。但归根结底,还是要靠产品力说话。只有真正能打的产品,才能赢得市场的青睐。
领克900的横空出世,就像一条搅局的鲶鱼,给豪华SUV市场注入了一剂猛药。它让消费者意识到,国产品牌也能做出好车,也能重新定义豪华标准。但它也时刻提醒着我们,国产品牌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跋涉。
往日里,提到大六座,脑海里浮现的总是BBA的身影,现在,领克900给了我们一个新的选项。这,就是进步的信号。至于它能否真正加冕“杭州湾揽胜”,取而代之,这还得交给时间来评判。但起码,它让我们看到了曙光。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