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靴子落地了。
那张95.14%赞成票的公告一出来,感觉整个汽车圈的空气都安静了几秒钟。
吉利要把极氪这个“留洋归来”的儿子,彻彻底底地收回自家户口本了,这事儿,就算板上钉钉了。
外面人看着,都说是“强强联合”,是“一个吉利”战略迈出的坚实一步。
听着特像新闻联播的稿子,对吧?
可我怎么咂摸着,这味儿有点不对呢?
你得把时间轴往回倒。
还记得极氪在纽交所敲钟那会儿吗?
那叫一个风光。
好像昨天还在跟我们吹牛,说要去华尔街闯荡,挣大把的美金,给家里长脸。
结果呢?
这屁股还没坐热呢,就提着箱子要回家了。
这哪是衣锦还乡,分明是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也很无奈。
说白了,当初把极氪单独拆出去上市,就是一场资本市场的“养蛊”实验。
李书福这盘大棋,是想让极氪这条最凶的蛊虫,去外面吸收点洋墨水,镀上一层金,然后反哺整个吉利帝国。
可谁知道,这几年全球经济这尿性,新能源汽车的泡沫眼看也要被戳破了,美股那帮人精也不傻,不再为“PPT造车”的故事买单了。
这时候再让极氪一个人在外面飘着,风险太高,还不如赶紧领回家,自家的孩子,关起门来怎么疼都行。
这背后,藏着吉利一个巨大且头疼的“甜蜜烦恼”——家里孩子太多了。
吉利、领克、几何、银河、极氪、路特斯……你数数,这一大家子,光认全了都费劲。
以前总说“多生孩子好打架”,结果呢,孩子们长大了,没一致对外,倒先在家里抢起点心吃了。
你看看领克和极氪,都是走高端运动范儿的,客户群体你说重不重叠?
再看看几何和银河,在十几万的主流市场里,是不是大眼瞪小眼?
这种内耗,就像温水煮青蛙,一开始不觉得,等反应过来,半条命都没了。
所以,“一个吉利”这口号,翻译过来就是:都别闹了,听我指挥!
李书福这是要当“大家长”,把所有兵力都捏在一个拳头里,然后朝着比亚迪和特斯拉的脸上,结结实实地来上一拳。
当然,极氪也不是哭着喊着要回家的。
人家也是带着“嫁妆”的。
你瞅瞅今年上半年的财报,营收快500亿,虽然没怎么涨,但亏损从去年同期的44亿多,一下子收窄到了10个亿!
我的天,减亏超过76%!
这哪是财报啊,这简直就是一封写给家长的保证书,上面就差写着:“爸,我没在外面瞎混,我能自己养活自己了!”
有了这份成绩单,极氪回家就回得有底气。
它告诉吉利总部:我不是累赘,我是能打的精锐部队,现在需要后方补给。
而吉利汽车这边,家大业大,正好能当这个最稳的“后勤部长”。
这笔买卖,怎么看都不亏。
可话说回来,两家公司凑在一起过日子,真就那么容易?
签合同容易,心要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那可就难了。
极氪这帮人,骨子里是互联网公司的野路子,讲究“快、准、狠”,今天开会明天产品就得有迭代。
吉利呢?
毕竟是传统制造业的底子,体系庞大,讲究流程、讲究稳妥,开个会可能得走半个月的审批。
你想想这个画面:一个穿着帽衫踩着滑板的95后产品经理,跟一个穿着白衬衫、保温杯里泡着枸杞的70后总工程师,坐在一块儿讨论“用户体验”。
这俩人能聊到一块儿去吗?
我表示严重怀疑。
极氪那股子狼性,会不会被吉利庞大的体系给磨平了棱角?
这才是这场合并背后,最大的那个问号。
所以说,别光看那95.14%的赞成票。
资本层面的事儿,从来都是最简单的。
真正难的,是人和人之间的磨合。
这艘巨轮,是拧成一股绳,变成一艘无敌的航母战斗群,还是因为内部指挥系统混乱,自己跟自己撞上,咱们这些岸上的看客,就等着瞧好戏吧。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