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口,“打”公交的人

我不记得那是何年何月的事情了

这是小说《追风筝的人》里我最喜欢的一句对白。

对于我这个土生土长的海口人来说,我已经想不起有多久没在海口坐公交了。

记忆中,我上次在海口频繁坐公交车,还是五六年前和好朋友一块鼓捣民宿的时候。由于当时的闲暇时间太多了,能消遣大量时间的公交车和共享单车就成了我日常的出行方式。

但即便如此,我大部分时间还是更喜欢踩共享单车。偶尔想起公交车,大概是因为那天下雨了。再然后,我成为了朝九晚五的上班族,公交车就彻底淡出了我的生活。细想一番,我在北京上大学的那四年坐公交的次数,都要比我在海口生活二十多年乘坐公交的次数多。

寻找海口公交困境的源头、给海口公交提建议等并非我擅长的事情,但若吐槽和批评,我倒是非常乐此不疲,我曾无数次在公交站台和身边的朋友吐槽“慢成这样,真让人想一拳打死”“再不来我真的要打它了”……

没曾想学生时代的玩笑话,如今竟成现实,今天在海口,竟然真能打公交了,我也终于能做一个打公交的人了。

01

打公交

打公交这一说法,源自去年海口交投集团推出的“海口微公交”。区别于传统公交的“人等车”模式,现在只需手指头戳一戳手机大屏幕,然后在“海口智慧微公交”小程序下单,系统便会自动设置好最优路径,安排最有缘的师傅,他会开着像的士一样的可载5人的绿色小车随需而至,我们只需在原地乖乖“人等车”即可,就能完成一次像打的士一样的打公交。

海口微公交分为区域微公交线路微公交

区域微公交,顾名思义,就是在一定区域内,或者说固定范围内运营的微公交,以海甸岛及新埠道区域微公交为例,在该区域内的乘客可任意选择虚拟站点,系统将自动优化接送顺序前来接客。

在海口,“打”公交的人-有驾

此外还有观澜湖及海口东站区微公交

在海口,“打”公交的人-有驾

桂林洋大学城微公交

在海口,“打”公交的人-有驾

西海岸区域微公交

在海口,“打”公交的人-有驾

线路微公交,顾名思义,是按照一定的常规线路运营的微公交。以7路延伸线微公交(万绿园---观澜湖)为例,与传统公交一样是定线、定点,但不限定班次时间。

在海口,“打”公交的人-有驾

此外还有G51路微公交(东湖---桂林洋海师大)

在海口,“打”公交的人-有驾

K13路微公交(五源河---白沙坊)

在海口,“打”公交的人-有驾

G45路微公交(桂林洋海师大---海口高铁东站)

在海口,“打”公交的人-有驾

02

它值得更高的传播度

我觉得海口微公交是值得更多赞美声、更高传播度的,但我把周遭的亲朋好友骚扰了个遍以后,没想到知道它的人竟然是寥寥无几。当然它也有很多不足,我就个人浅薄的见解,给出一些建议。

①比网约车省钱,比传统公交省时间

就拿7路延伸线微公交来说吧,从万绿园站出发,前往观澜湖观悦东南门,若是一人拼车仅需14元,优惠后12.6元;若是专车,仅需42元,优惠后29.4元。

在海口,“打”公交的人-有驾

若是对比同样行程的网约车或者顺风车服务,这个价格还是相对划算的,并且由于微公交是专线服务,它的响应速度会比较快,不会让乘客等待太久。

在海口,“打”公交的人-有驾

但缺点也挺明显的,采用微公交出行必须得走到指定的上车地点,而且对于部分不熟悉手机使用的高龄用户,他们不太擅长看定位,尽管多数站台都与传统公交站台绑定,但还是建议在上车点附近设立等车标识。

并且若是后期少了优惠政策,价格上的优势就不那么突出了。关于如何在后期去解决这个问题,我会在下文中给出具体建议。

若是对比同样行程的公交车,微公交出行在时间上的优势就很突出了。还是以从万绿园站出发前往观澜湖观悦东南门的行程为例子,需先乘坐专2路到海师大龙昆南校区,再转乘游8路,若是遇上堵车,可能要晃荡两个小时。并且同样的,微公交会比传统公交车响应速度更快,有时候传统公交发车晚了,就要等待很久。

在海口,“打”公交的人-有驾

②填补盲区、郊区,覆盖面积大

事实上,微公交模式目前在全国很多城市都有尝试,但像海口覆盖面积这么大的,实在是不多。

在海口,“打”公交的人-有驾

可以看到四个区域微公交覆盖了海口市的东南西北,四条线路微公交也基本覆盖链接了这些区域,不过目前海甸岛区域并未与其它线路微公交打通。

③曝光度过低,盈利模式可更多元

其实像这种优质的项目,完全可以采用一些很成熟的推广模式了,例如找网红达人做推广,甚至公司自身就完全可以自己尝试着做抖音账号,开抖音直播,每天在直播间推出一些秒杀券,相信流量是会很不错的。

又或者是和一些支付app进行合作,如支付宝、微信、抖音支付、云闪付或者各式各样的信用卡,这些支付app也需要通过和不同商家合作来丰富自身的合作场景,完全可以和对方去洽谈分摊掉部分成本。

如果感觉自身精力有限,也可以和一些服务公司合作,现在这方面的渠道很多,方案也都比较成熟了,完全可以货比三家,找一个情投意合的合作方。

03

海口微公交,给海口公共交通换个思路

海口公交这些年来,做了不少尝试,但基本上都没有跳出思维框架上的束缚。

我一直不太理解,在一个电动车如此发达的城市,为何要执着于用公交车承载量来抵消电动车的出行率呢?其实思路完全可以开放一些。

目前的现状是,每家每户基本都有2-3辆电动车,大多数老百姓出行基本也以电动车为主——毕竟电动车在海口实在是太方便了。

而公交车目前的处境有多尴尬呢?公交专用道基本上形同虚设,线路规划的大方向也一直很模糊,海口本身城市道路规划就不太如人意,一意孤行在不停的修修补补公交线路上,我悲观些说,或许再改上十年,也不一定能发生有效的质变。

通过上文我们可以发现,目前海口中心城区是没有覆盖区域微公交的,未来会增设吗?我相信会的,依旧是以公交车站为上下车点吗?我认为是可以的。

主角会是微公交吗?是的,但可以增设更多款式不同但同样灵活的新能源小汽车。目前海口充电桩、换电站的规模还在不断升级,持续迭代,以新能源小汽车为主的海口公交,不,应该说未来以新能源小汽车为主的海口公共交通完全可以在这方面大作文章。

具体怎么运作呢?

①削减传统公交规模,增设更多灵活的微公交

目前海口微公交的服务人群,简单来说,就是一些公共交通盲区、郊区、以及特定区域的人群。

换句话说,目前海口微公交是因特定人群而生的,那么,特定人群也可以进一步增加范围呀。

例如,学生群体。公交公司完全可以同一些没有校车服务的学校进行合作,推出放学、下晚自习时的专点微公交,不仅家长学校放心,学生们也可拼车回家,还无需一部大校车一个个去接送,非常灵活。

例如,游客群体。公交公司完全可以同景区合作,在各景区之间设立专线微公交服务。又或是和高铁站、机场等重要交通枢纽合作。微公交价格透明且实惠,游客不担心被宰,响应也快,司机也不必全挤在一起候客。

又或者,达到一定规模的小区、学校、医院、商场等,可以主动同公交公司申请微公交服务。

②定期进行区域性调整

针对特定人群的微公交投入市场后,势必会让部分传统公交的承载率下降,那么完全就可以由此进行相应的线路删减或者线路调整。

③在传统公交站台外增设换乘站

既然公交优先政策不好实施和推进,那么完全可以让微公交师傅们过得舒服点,同时也能让乘客们过的舒服点。可以在人流量较密集的商场、小区附近增设微公交换乘站,有洗手间、有换电站、有充电桩,有各种便民服务和舒适的候车厅。

这些换乘站有的可以依托目前已有的充电站或换电站进行改造,有的甚至可以利用一些没落商场的空闲停车场来进行改造。当换乘站的规模达到一定程度时,甚至可以带动不同的消费逻辑,成为海口公共基础建设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④用更多的优惠政策来反哺乘客

以香港巴士为例,管理方会通过一系列的因素来调整票价的,并且当巴士运营企业的某些利润达标后,运营企业必须将超出部分同乘客共享。换而言之,当你在香港坐公交车,若当地油价下跌,你便会受惠于油价下跌。

那么未来,海口乘客,是否可以受惠于电价下跌呢?是否可以形成部分电力公司的良性竞争呢?又或者让海口新能源发展更上一层楼呢?

⑤打通不同公共交通系统

还是以香港为例,当地会在港铁和专线小巴转乘上设立优惠,未来海口也是可以在传统公交和微公交的转乘上做做文章的,多乘多优惠。

小结

未来,随着2030年海南岛开始禁售油车,新能源汽车将会是岛内交通的重要力量,数量上的大增是不可避免的,不妨就抓住这个趋势,直接让未来的公共交通以此为核心进行发展,打破以往公交巴士必须是又大又多的思维禁锢,为未来海口公共交通发展,换个思路。

注:文中配图源自海口交投集团公众号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