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6日,北京中德产业合作发展论坛——2025中德(欧)隐形冠军论坛“‘智驭未来,绿动出行’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专题活动”举办。
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专题活动现场。
活动由欧洲汽车工业协会(ACEA)、中关村京津冀新能源汽车协同发展促进会、中关村科技园区顺义园管理委员会、启迪(北京)国际经济技术合作运营管理有限公司联合主办,中德(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行业协会、重点企业、基金公司、高校院所200余位嘉宾参会,共筑中德(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协作发展新生态。
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顺义区政府、欧洲汽车工业协会(ACEA)相关负责人分别从地方产业布局、区域发展优势及国际合作愿景等维度先后致辞,深入探讨中德(欧)在政策衔接、标准互认、产业链协作等领域合作方向,深化产业创新协同共识。
《中欧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合作北京倡议》发布现场。
活动现场,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北京市顺义区人民政府和中关村京津冀新能源汽车协同发展促进会、欧洲汽车工业协会(ACEA)、启迪(北京)国际经济技术合作运营管理有限公司等相关行业协会、企业代表共同发布《中欧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合作北京倡议》。倡导以建设性对话机制促进创新资源聚合,以开放包容的合作格局推动共建产业生态,以互利共赢的发展理念构建跨区域协同创新体系;呼吁中欧企业及机构共同参与,以顺义为枢纽,打造“技术-产业-市场”三位一体战略合作标杆,引领国际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主旨演讲环节,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了中国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发展成果,展望中德(欧)技术突破与政策创新协同发展路径。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研究室(政策法规处)相关负责人现场解读《北京市自动驾驶汽车条例》,为法治护航产业发展提供了思路。京津冀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科技生态港(顺义)工作组负责人表示,生态港(顺义)将重点聚焦汽车电子、汽车智能、汽车品质等领域,打造新质生产力发展示范样板,一期首批项目预计2026年上半年竣工交付,将成为中德(欧)经济技术合作重要承载区域。
圆桌对话现场。
圆桌对话环节,欧洲汽车工业协会(ACEA)、北京奔驰、宝马中国、理想汽车、弗劳恩霍夫研究院、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ICMA智联出行研究院、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等机构、企业代表围绕“数据跨境安全及技术标准互认”“中德协同推进供应链韧性安全”两大议题展开深度交流探讨。中德(欧)代表结合辅助驾驶数据合规实践、中德(欧)汽车供应链韧性保供等关键问题展开思维碰撞,为破解产业全球化发展中的规则壁垒、降低供应链风险提供了多元思路。
顺义区作为北京市汽车产业制造主要承载区,持续推动汽车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形成了以研发设计为引领,整车及核心零部件为基础,汽车金融、智能网联等为延伸的产业生态。区内已落地北京奔驰顺义工厂、理想汽车、北京现代、北汽越野车4家整车企业,北汽集团研发总部、理想汽车研发总部、宝马中国研发中心等7家研发中心,产业链上下游企业150家,年产值规模千亿元,累计生产整车1400万辆,实现产值1.4万亿元。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方面,国家智能汽车与智慧交通(京冀)示范区顺义基地投入运营,北京市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已实现区域重点场景全覆盖,正在持续丰富智能网联汽车场景应用,全区测试运营自动驾驶车辆已近300辆,测试运营总里程842万公里,服务订单总量744万单。
未来,顺义区将充分发挥北京中德经济技术合作先行示范区国家级对德(欧)合作平台优势,深化与德(欧)头部企业在关键技术、标准体系、供应链网络等领域协同创新,推动中德(欧)在汽车测试认证、数据安全标准、供应链韧性等关键环节互补合作。同时,顺义区也将完善人才支持、住房保障、教育医疗等方面配套服务,为企业落地发展提供优质保障,不断强化在辅助驾驶、车联网等领域强链补链,打造集研发、生产、测试于一体的全产业生态,为北京市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贡献力量。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