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砍隐藏门把手,车企反思噱头,用户关注实用

说到隐藏门把手,我第一时间会想:“这东西到底是为了谁设计的?”不少车企把它当成科技感、未来感的象征,可真到了用的时候,很多司机、乘客可能会觉得,这玩意儿除了装X,实际意义真不大——甚至有点添乱。最近特斯拉要把它砍了,也算是给这个“炫技”潮流判了个缓刑。

其实这事值得琢磨。为什么我们总会被一些花哨的新技术圈住眼球?为什么“创新”变成了必须做点与众不同的设计,而不是实打实地解决问题?隐藏门把手就是被车企捧得太高,用行动告诉消费者,“我们高端、我们与众不同”,但这背后隐藏的麻烦,大家也都开始不堪其扰。

大家都知道,设计一款车很不容易,但“想象中的高科技”和“现实中的难用”往往是两回事。隐藏门把手一开始确实让人眼前一亮,像2012年特斯拉Model S刚出的时候,谁不羡慕那流畅的车身,平滑的侧面,好像开了辆外星飞船。但实际上,这东西对风阻的改善微乎其微,就多十来公里续航,听上去还不错,仔细算算,这点电跟安全比起来,算哪门子优势?

更关键的是,这门把手最怕出问题。美国那边最近因为它出了事,调查都查到特斯拉Model Y了,据说门把手失灵导致小孩被困车内,这种情形不敢想。关键时刻,门把手推不出来,外面的人急也没地使劲,被困那一刻才知道什么叫“科技是把双刃剑”。国产品牌其实也差不多,隐藏门把手到了冬天能冻住,断电后完全歇菜,维修费高得离谱,设计师敢想,修理工和用户遭罪。

著名的几家车企老板也出来说话,魏建军就说这玩意“重量大、密封性差、噪音大”,为的就是那点风阻优化,结果背一身麻烦。这让人反问,车到底是拿来跑的,还是拿来看的?

其实隐藏门把手不是新鲜事,1952年的奔驰300SL就有类似设计。但那时候,超跑才玩,象征极致。特斯拉一带头,把它拉进了寻常百姓家,立马被疯狂模仿,纯靠跟风。你有我也得有,管它好不好用,能显摆才是王道。

至于实用性,其实大家心里都有底,很多车型的应急开门方式千奇百怪,有的要拉线,有的要按按钮,关键时刻根本找不到。商家说有应急拉环,用户有几个真正研究过?出了问题不就只能干瞪眼?这属于本末倒置,为了炫技,把基本功能扔一边,等到紧急时刻才发现“科技感”变成了“今夜不宜开车”。

不少品牌在风潮过去后,陆续开始反省。小鹏也公开说要研发新的门把手系统,重点解决低温、断电的状况,慢慢发现:科技不是让人炫目的,它必须是为解决问题服务的。隐藏门把手的困局,就是个鲜明例子。

看特斯拉这回反思,也说明行业趋势变了——从拼谁新、谁炫,慢慢回到谁安全、谁实用。这种回归,实际上是对“花架子设计”说再见。大家开始发现,再漂亮的造型,再光鲜的设计,没有“人命关天”的可靠性,全是白搭。用户体验其实就是最硬核的标准。

行业里这些年喜欢干一件事——做科技噱头。什么旋钮换挡、电子手刹、单踏板、无边框车窗、极简屏幕,刚出来时别提多自信,“我们是未来”“智能化”“简洁就是美”,实际上用起来,谁难受谁知道。

旋钮换挡乍一看很优雅,可你真遇上急刹、要倒车,手一慌,找按钮“翻车”事是真有。电子手刹号称推进智能进步,但一旦系统出毛病,车辆直接趴窝,连救援都费劲。单踏板模式给能效加分,体验起来却像踩了两左脚,误操作风险高,舒服感差,用户不买账,特斯拉不得不取消强制使用。无边框车窗、极简中控屏,拉高了颜值,可密封性差,冬天进风,夏天维修疼,和理想的“高级感”扯不上太多关系。

特斯拉砍隐藏门把手,车企反思噱头,用户关注实用-有驾

车企和“科技感”之争,其实是一场样子和安全的博弈。大家都想走在前头,“创新领跑”;然而,创新本该服务用户,解决现实问题,而不是拍脑门,搞出让用户抓狂的反人类设计。花瓶和工具车的区别,就在是不是能真的为用户着想。

为什么车企会屡屡犯类似毛病?其实非常好理解。大家都要找卖点,要在新势力赛道上挣个话题,炫技就成了最简单的办法。“我们这车有隐藏门把手”“我们用旋钮换挡”“我们无边框车窗”,不管有用没用,先把这个词挂在嘴边,吸睛就行。可潮流不是孤立存在的,跟风之后,用户的真实体验才是最终裁判。最后,传统设计那些被抛弃的功能又变回了主流,大众、保时捷又宣布回归实体按键,说明走来走去还是老路更靠谱。

说到底,汽车制造最终还是服务人的——人的需求,人的安全,人的操作习惯。你可以追求科技感,可以创新,但不能脱离用户实际。如果一个设计让普通人一时半会都摸不着头脑,那首先就不该大规模普及。现在各大车企都说要“普及应急开门知识”,什么手册、视频、演示打包上阵,其实最简单的方式,就是让门把手好用,让紧急状况下一拉就开,不花里胡哨。这才是正路。

特斯拉砍隐藏门把手,车企反思噱头,用户关注实用-有驾

这年头,炫技的东西其实到处都是。各行各业都喜欢搞噱头,但大多数时候,被吹起来的新设计是泡沫。不踏实、不好用,就是“鸡肋”。小而有效的创新当然值得鼓励,但为了新而新,为了差异化而另类,最后就变成闹剧一场。好的科技是看不出来的,是让人用着顺手、用着安心的。有时候,最成熟的设计反而才是最聪明的创新。

所以特斯拉带头反悔门把手,也不光是危机公关,更是一种行业自省。潮流总会有反思的时刻,“高科技”不是万能。真正走进用户心里的,是可靠简单、容易使用、不掉链子的。汽车行业那么多年绕了一圈,终究回到了实用主义的正道,这对所有消费者都是好事。

人们总说,要跟上时代,尤其是卖车、造车这些活,每天都要面对新的挑战。但时代的发展不是盲目创新,而是用新技术去解决旧问题,让用户更加安全、更加便捷,而不是把用户变成实验品。科技不只是炫目的灯光和浮夸的造型,而应该是关键时刻的一份踏实与可靠。

特斯拉砍隐藏门把手,车企反思噱头,用户关注实用-有驾

汽车制造其实是一场“人性大战”,和用户对话,才知道什么该留下,什么应该淘汰。特斯拉这回低头,其实是给全行业提了个醒:别光想着炫技,先把事做好。安全和实用性,永远是最值得尊敬的创新。门把手这点小事,只是个缩影。

以后买车,看花样没错,但一定要留心,那些被炫技包装过的功能是不是“花瓶”。谁买车都希望是省心省力、关键时刻能用得上的。而那些只为视觉冲击做设计的新潮玩意儿,哪怕一时受欢迎,还是快被淘汰的命。安全和人性,才是真正的硬货。

说到底,任何行业最后的赢家,都是脚踏实地做正确事的人。隐藏门把手的退潮,也许只是一个开头。你觉得哪些设计是真的改变了你的用车体验?又有多少“创新”让你哭笑不得?人和科技,到底谁应该驾驶,谁该做副驾?这才是值得所有人思考的深层问题。

我们秉持新闻专业精神,倡导健康、正面的价值观念。如有内容修正需求,请通过官方渠道提交。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