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一开车就有这样一个习惯,却不知很伤车

很多人开车已经很多年了,觉得自己对车非常了解,但其实仍然会在一些细节上犯错误。有些习惯每天都在重复,却不知不觉地在损伤爱车。等到车辆出现故障,才追悔莫及,觉得是质量问题或者运气不好。实际上,这些小动作可能早就埋下了隐患。

很多人一开车就有这样一个习惯,却不知很伤车-有驾
图片

我想说的就是很多司机一上车就喜欢“原地热车”。很多人从老一辈车主那里听说过,车子启动后要怠速运转几分钟,等发动机温度上来了再走,否则对发动机不好。于是这个习惯就一直流传下来,尤其是冬天,不少车主一启动车就习惯性等三五分钟,甚至更久。

从表面上看,这样做好像很爱护车子,但实际上现代发动机和上世纪的发动机早已不同。老车化油器供油,确实需要原地怠速让燃油和空气混合更加充分,油路稳定才能保证正常工作。但现在的电喷发动机有完善的控制系统,冷启动时电脑会自动调整喷油量和点火提前角,完全不需要长时间原地热车。

为什么说原地热车会伤车?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是机油润滑问题。冷启动时机油还没完全到达各个摩擦表面,此时发动机最需要润滑。如果长时间怠速,发动机转速低,机油压力不足,机油流动速度也慢,反而延长了发动机在“半干摩擦”的状态下运转的时间。这样对气门、活塞环和缸壁的磨损会比正常行驶时更严重。

第二是燃烧效率的问题。怠速时燃烧不充分,容易产生积碳。你可能见过一些出租车,发动机抖动厉害、尾气发黑,很多就是因为长期原地怠速造成的。特别是在冬天,车主觉得冷,就喜欢在车里开暖风,这时发动机长时间小负荷运转,汽油不能完全燃烧,积碳更容易堆积在节气门、喷油嘴和火花塞上。长此以往,动力下降、油耗增加,甚至会影响发动机寿命。

很多人一开车就有这样一个习惯,却不知很伤车-有驾
图片

第三是油耗和环境的问题。怠速时虽然车不动,但油却在白白消耗。发动机排量越大,怠速油耗越高。有一次我帮一个朋友测试过他的2.0L轿车,在冬天启动后原地热车十分钟,光是这十分钟就消耗掉了0.2升油,看起来不多,但如果每天都这样,积累起来一年白白浪费的油钱也很可观。更何况尾气排放全部排到原地,不仅污染环境,还容易在车库或者小区里造成安全隐患。

我举个真实的例子,一个朋友的SUV才跑了8万公里,但发动机抖动严重,冷启动时排气管冒白烟,还伴随有刺鼻味道。他以为是发动机质量问题,找4S店理论。结果检测发现,气门和进气道积碳严重,而根源就是多年养成的原地热车习惯。每天至少五分钟,冬天更长,这样累积下来的损伤,比他开车时的正常磨损还大。

那么正确的热车方式是什么?其实很简单。启动后等三十秒到一分钟,让机油有时间流动起来,润滑到关键部件,这时候就可以轻柔起步。起步后不要急加速,也不要猛踩油门,保持低转速匀速行驶两三公里,让发动机和变速箱在行驶中自然升温。这样既能减少磨损,也能尽快让车达到最佳工作温度。现代发动机的设计就是按这个逻辑来的,厂家说明书上也明确写着“避免长时间原地怠速”。

还有一点很多人忽略了:原地热车不仅伤发动机,还会伤变速箱。因为发动机升温快,但变速箱在原地怠速时几乎没有负荷,升温非常慢。结果就是发动机已经热了,但变速箱还是冷的,油液粘稠度很高,一旦你起步就大油门,反而会对变速箱造成冲击。相比之下,边走边热能让发动机和变速箱同步进入正常工作状态。

很多人一开车就有这样一个习惯,却不知很伤车-有驾
图片

除了原地热车,还有一个常见的坏习惯,就是停车后立即熄火,尤其是刚刚经历过高速或者长时间爬坡,发动机和涡轮增压器还处于高温状态。立刻熄火会导致机油循环停止,涡轮的高温得不到有效冷却,容易烧坏轴承。正确的做法是停车后让发动机空转一两分钟,等温度稍微下降再熄火,这样能延长涡轮寿命。

你平时有没有原地热车的习惯?或者遇到过因为这些习惯导致的故障?不妨分享一下你的经历,看看是不是和我说的一样。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