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乘用车销量再创新高,新能源渗透率超50%,增程车销量明显下

最近大家要是关注汽车市场,或者自己正琢磨着买辆车,可能会发现一个特别有意思的现象。

一方面,咱们国家的汽车销售那叫一个火爆,尤其是今年8月份,销量又创了个新高,满大街跑的新车越来越多。

另一方面,在新能源车这个大队伍里,有个曾经特别受追捧的“明星”选手,就是那种“既能充电又能加油”的增程式汽车,最近好像有点卖不动了,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咱们今天就用大白话,把这背后的门道给大家好好聊清楚。

8月乘用车销量再创新高,新能源渗透率超50%,增程车销量明显下-有驾

先从整体上看看咱们的车市有多热闹。

根据最新公布的数据,就在刚过去的8月份,全国一共卖出去了将近200万辆乘用车,具体数字是199.5万辆。

这个成绩单不光比7月份卖得好,还比去年同期增长了4.6%,更厉害的是,它打破了历史上8月份的最高销售记录。

这说明,尽管我们总听人说经济环境有压力,但大家买车的热情还是相当高的,整个市场呈现出一种平稳向上的好态势。

可能有人会问,卖得这么好,是不是车企们又在拼命打价格战,互相“卷”得不行了?

说实话,这次还真有点不一样。

专家说了,现在市场正在从那种疯狂降价的“内卷”里慢慢走出来,变得更理性了。

8月份主动宣布降价的车型其实比前两年都少,说明厂家不再单纯依赖“跳楼价”来吸引顾客了。

当然,优惠还是有的,毕竟竞争激烈。

新能源车的优惠力度大概在百分之十左右,而传统的燃油车为了保住市场,优惠力度更大,能达到百分之二十二还多。

这也从侧面反映出,燃油车现在的日子确实不太好过。

在这片火热的市场里,最亮眼的当属咱们自己的国产品牌。

8月份,自主品牌的汽车卖了132万辆,同比增长了9%,市场占有率更是达到了惊人的65.7%。

这是什么概念呢?

简单来说,就是现在新卖出去的10辆车里,有将近7辆都是咱们中国自己制造的品牌。

这股强大的势头,主要得益于两个方面:一是在新能源车这条赛道上,咱们的国产品牌跑得快,技术和产品都非常给力;二是中国汽车在海外也越来越受欢迎,出口量大增。

这两条腿走路,让自主品牌的腰杆挺得笔直。

相比之下,一些过去很风光的合资品牌,比如德系和日系,市场份额都在缩小,日子过得有点紧巴。

8月乘用车销量再创新高,新能源渗透率超50%,增程车销量明显下-有驾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此消彼长,而是整个汽车市场的格局正在发生深刻的改变,咱们的中国制造正在成为绝对的主角。

接下来,咱们重点聊聊新能源车。

现在买车,新能源车绝对是绕不开的话题。

8月份的数据更是证明了这一点,新能源车的零售渗透率,也就是新卖出去的车里新能源车占的比例,已经高达55.2%。

这已经是连续第五个月超过50%了,意味着现在超过一半的购车者都选择了新能源车。

这可是一个历史性的转折点,说明新能源车已经从过去的“尝鲜品”变成了市场的主流选择。

然而,就在新能源车整体高歌猛进的时候,一个奇怪的信号出现了,那就是我们开头提到的增程式汽车,销量出现了明显的下滑。

咱们先解释一下什么是增程式汽车,它其实也算是一种混动车,车上有电池和电机,可以像纯电动车一样充电跑。

但它还多了一个小排量的汽油发动机,这个发动机不直接驱动车轮,而是像个“充电宝”一样,在电池电量低的时候启动,发电给电池充电,再由电池供电给电机来驱动车。

它的好处就是解决了纯电动车的里程焦虑,没电了可以加油,很方便。

前几年,理想汽车就是靠着这条路线一炮而红,吸引了很多消费者。

可是,就是这样一种曾经的“香饽饽”,在8月份却遭遇了“寒流”。

数据显示,增程式汽车的批发销量,也就是车企生产出来发给经销商的数量,同比和环比都下滑了超过9%。

零售端虽然没有跌得那么惨,但也基本处于停滞状态。

这和纯电动汽车的火爆形成了鲜明对比,同期纯电动车的批发销量增长了超过38%。

一边是冰水,一边是火焰,这巨大的反差让人不禁要问:增程车到底怎么了?

为什么突然就不香了?

其实,这背后并不是增程车本身出了什么大问题,而是整个市场环境和技术发展太快了。

8月乘用车销量再创新高,新能源渗透率超50%,增程车销量明显下-有驾

首先,最大的原因在于它的老对手——纯电动汽车,正在变得越来越强大。

过去大家买纯电动车最担心的两个问题,一个是续航里程短,跑不远;另一个是充电慢,不方便。

但现在,这两个短板正在被迅速补齐。

一方面,电池技术进步神速,现在市面上续航六七百公里的纯电动车已经很常见了,对于绝大多数家庭来说,完全够用。

另一方面,充电技术也迎来了革命性的突破,比如800V高压快充平台正在普及。

这个技术有多厉害呢?

打个比方,以前充电可能要一两个小时,现在用上快充,可能就是喝杯咖啡、上个厕所的功夫,车子就能充进去几百公里的续航。

当纯电动车的续航不再是问题,充电也越来越快的时候,增程车那个“没有里程焦虑”的最大卖点,吸引力自然就大大降低了。

其次,从成本和价格上看,增程车的优势也在逐渐消失。

增程车因为既有电驱系统,又有一套燃油发电系统,结构相对复杂,成本其实并不低。

在过去,因为动力电池的价格非常高,所以造一辆大电池的长续航纯电车很贵。

增程车用一块小点的电池再配个发动机,反而能在价格和续航之间找到一个很好的平衡点。

但是,现在情况变了,动力电池的核心原材料价格大幅下降,使得纯电动车的制造成本也跟着降了下来,车价越来越亲民。

当一辆续航很不错的纯电动车,卖得甚至比结构更复杂的增程车还要便宜时,消费者自然会用脚投票。

所以说,增程车的“遇冷”,不是它不努力,而是时代变化太快。

它更像是一个非常成功的“过渡产品”,在纯电技术还不够成熟、充电设施还不够完善的特定时期,完美地解决了用户的痛点,帮助很多人消除了对电动车的恐惧,平稳地从燃油车时代过渡过来。

但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基础设施的完善,纯电动车作为最终极、最环保的解决方案,其优势会越来越明显。

专家也认为,纯电动技术路线始终是我们国家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方向。

未来,增程车肯定还会有它的一席之地,满足一部分特定用户的需求,但想要再回到前两年那种高速增长的辉煌时期,难度非常大了。

这恰恰说明了我们国家的汽车工业正在走向成熟,从解决“有没有”的问题,迈向了追求“好不好”的新阶段。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