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的这个傍晚,天空刷出一抹橘粉色,与试驾场外那辆智己L6车顶的流光形成了一种奇妙呼应。“你想象过一辆车既能在城市街头穿花蝴蝶,又能在高速上冷静应对极限突发吗?”新车发布会上,一位工程师掀起了话题。台下的掌声稀稀落落,却挡不住几位智己老车主彼此认出的眼神。有人低声笑着说:“买这车不是因为省心,是因为想找点新鲜感。”这样的气氛,倒比厂家宣讲更接近真实。
很少有人注意到,智己能跻身《2025上半年新能源汽车品牌健康度研究》NPS(净推荐值)第七名的位置,其实并非偶然,更不是传统“流量密码”的恩赐。排行榜前几名,是那些跨界玩家堆起来的话题热度。可智己?没有流量明星、没有互联网巨头赋能,靠的正是一群“自来水”——那些愿做野生代言人的老车主。他们的推荐往往没有脚本:有人秀出极限爆胎时的行车记录仪,有人半夜高速补能、拍下800V超充几分钟后电量飞涨的数字,还有人晒着坐进智控天幕下的女儿淡淡说了句“妈,我不怕晒黑啦”。你会发觉,品牌自信不是靠营销策划,而是一点一滴攒出来的。
对比极氪落到NPS榜41位的尴尬,智己的这群用户显得尤为珍贵。一位极氪老车主在蓝色车标群里吐槽:“每次背刺都是伤疤,不是让利老用户,而是让你学会释怀。”与此不同,智己用户的自信则建立在与品牌双向奔赴里。他们对未来的信心,和比亚迪、小米、雷克萨斯这些老牌信赖度类似,没有那种“随时可能翻车”的错觉。这层心理差异,外人看似无关痛痒,实则直接影响着NPS的分数走向。
把视线拉回试驾场上的智己L6。朋友小李前几天刚换这台车,他说真正打动自己的,是那套灵蜥数字底盘。你很难形容它到底有多“反物理”——4.39米的转弯半径,在小区窄巷随心转弯甚至让人怀疑是不是数据算错了。有意思的是,小李第一次在饭局上向朋友推荐智己L6,不是吹硬核性能,而是讲车爆胎时如何稳妥停车、全家人毫发无损的“惊险一刻”。“也许只有摊上事儿,才知道安全感有多贵。”他对我说。
老实说,续航数据如今已成新能车“必争之地”,但智己L6在补能这块确实下了点心思。0.2mm定转子硅钢片和定制陶瓷轴承这种细节,绝大多数人听着只是技术噱头。可当你真用上800V 超快充,只需15分钟、450公里续航便回血的速度,那种“喝完咖啡就能上路“的惬意,远比宣传册里的专业词汇更能打动人。还有那个几乎让UV指数抬不起头的SPF130+天幕,十档调节、0.1秒响应——你见过小区妈妈们酷暑执念停车场树荫,估计就明白这种设计背后的“生活洞察”有多重要。
市场层面,智己新品L6一上市,41个城市20万级以上中大型纯电轿车销量榜首,几乎LS6又斩获50城同级纯电SUV同期第一。有人说,销量只是品牌的冰山一角,信任才是水下的庞然大物。智己挟技术创新与资源整合大旗,靠着上汽集团这根“定海神针”,在新造车混战中站住了脚。灵蜥底盘、800V快充、高阶辅助驾驶……这些高端配置之所以能快速下放到20万级产品,就是依托这套强大的供应链背书。你很难在意“技术下放”这四个字几斤几两,车主们却会在饭局、露营、社区群聊里自发讨论:“这车性价比真是打穿了!”
再细不同品牌间关于“忠诚度”的矛盾也颇为微妙。极氪一度因售后策略、价格浮动引爆老用户失望,而智己恰恰靠着“以用户为底线”的操作稳住大盘。这里的逻辑并不是所有人都愿意承认:口碑不是天降,而是与用户一起共创的成果。不少智己员工甚至每月都会混进社群与车主小范围对话,收集使用反馈,哪怕是最难听的吐槽也一条条记录。“我们甚至为一位用户的宝宝定制过特殊车内配件,把反馈做成案例推广到新品开发大会上。”一位智己产品经理这样回忆。
坦白说,新能车市场早已摆脱单一技术或噱头驱动,以智己为代表的高分NPS玩家,更像把信任、技术、用户体验和售价拉进一个动态平衡。如果说创新,就是在千篇一律的大潮里保持对用户真需求的敏感,甚至在被质疑、被挑战、被对比的节点,依旧敢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
你有没有想过,未来的汽车品牌会不会变成“社群”的代名词?当用户真正拥有话语权,品牌健康度也许才会成为唯一能长久支撑高销量的“护城河”。所以今天智己L6在朋友圈热度持续升高的背后,或许隐藏着一个更深远的问题:在流量退潮,市场泡沫逐渐破灭的下半场,谁才是那个能与用户双向奔赴、创造真实价值的品牌?
不妨留个空间给你的答案。也许共情才是新时代汽车竞争的终极武器。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