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门做电车的比亚迪,为何宁愿把秦L的油箱加大,也要减少电池?

专门做电车的比亚迪,为何宁愿把秦L的油箱加大,也要减少电池?-有驾

看看在网上看到,有人在嘲讽,为何专门做电车的比亚迪,宁愿把秦L的油箱加大,也要减少电池?

事实上,能够问出这个问题的,非蠢即坏。

首先,电池是不能随意加大的,反而需要控制电池大小保能耗。

其次,也只有80公里的版本能到2.9的油耗,120的那个版本是3.x的油耗。

所以小电池确实是达成油耗的关键,但80公里续航也确实比秦plus的55公里续航强,电池明显是增加了。至于120公里那个版本,续航没有变化。

而且,比亚迪最大的优势,并不是做纯电车,而是混动技术。

只要比亚迪乐意,大电池加大油箱没有半点难度。

但问题是,你油车换100升油箱,也跑不过65升油箱的DMI5.0。

我记得国家五年前吧,出了一个规划,到2030年,新销售车型纯电车占50%,混动车占50%,纯油车直接无了。

由此可见,DMI 5.0可以说大大加快了这一进程。

就因为挂着电池还能比纯油车省油,还便宜,那纯油车存在的价值是什么?

所以啊,尤其是比亚迪DM5.0出现后,更是把比亚迪这一优势无限放大了。

如果把比亚迪这套技术在国内彻底铺开,我国完全可以用自产的石油就能维持全国机动车的正常需求了。

为什么?因为DMI5.0技术的优势就是省油,用王传福的话来说就是:“油电同价”。

我大概算了一下,秦L的DMI5.0油耗2.9,92号汽油算8.5元/升,差不多100公里25元。

这个级别的纯电车大概也在15度电百公里,如果是家充不到10元。

如果没有条件,外面的商用桩+大概在1.5元/度,差不多22元百公里,是不是差不多油电同价了?

所以加电池并不能节约很多钱,而且加电池就要增加车重,那么这块成本减下来把整车价格降下来不是皆大欢喜吗?

比亚迪还有另外一个让我喜欢的原因,那就是把最新的技术用在10万元这个最广大群众用得起的价格的车子上。

虽然仰望,方程豹+也有很多科技,但是那个价位的车子大多数人一辈子都接触不到。

所以比亚迪在秦L上面配了一个65L的油箱,却能够跑2400公里,油耗更是低至2.9升。

既然秦L烧油就能够比纯油车更省钱,比纯电车跑的更远,那我干嘛还要把电池做大?

所以啊,如果比亚迪技术把这种混动技术往下研发,都不敢想象有多恐怖。毕竟在比亚迪之前,很多人都以为最省油的车就是日系车了。

但自从比亚迪出现后,日系车就是个弟弟。

毕竟谁也不敢想象,耗油的混动车还能做到油耗2.9升!

也就是说,这秦L的出现,已经不仅仅是一款“神车”,更是中国汽车领域上的“杂交水稻”。

此外,电池加大的弊端就是重量大,车身一重,对于“省油”就无缘了。

想要实现“油电同价”,那必须要做小电池,大油箱。

还是那句话,你别管比亚迪秦的油箱大不大,但凡有另外一辆车65L油箱可以跑2000公里,而且还是卖几万块钱,那我估计比亚迪的“中国新能源汽车领头羊”的头衔都要自己摘下了了!

反过来想,如果秦L弄个小油箱,喷子们又该说一个B级车,肯定是技术不行,油箱被迫做小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