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小鹏说降5.6万是“科技平权”,我开着老款G6去4S店转了一圈,摸完门板那块硬塑料,突然明白了什么叫成本优化
销售小哥指着展车顶上那颗孤零零的激光雷达,跟我说“单颗就够用了”。我抬头看了看,又低头瞅了瞅自己车顶那对双胞胎,没接话。他大概看出我脸色不对,赶紧切换话题:“您看这充电速度,12分钟充80%,业界天花板啊!”我笑了笑:“那得先找到你们的桩。”
这事儿得从上个月说起。朋友圈刷到小鹏新款上市的消息,17.68万起售,比我当初提车便宜了五万多。说不心动是假的,毕竟谁的钱都不是大风刮来的。但真坐进新车里,那感觉就变了。
扶手箱旁边那块区域,以前手肘搭上去软软的,现在硬邦邦的。销售说材料升级了,更环保。我没反驳,只是想起自己车上那块皮质,两万公里下来磨出了光泽,贴着手心正合适。门板也一样,包覆面积肉眼可见地缩水了,摸上去的触感差了个档次。
“配置升级了不少。”销售打开中控屏,滑动的流畅度确实不错。SA8295P芯片,听着就比我那台老款的高级。座椅按摩功能演示了一遍,力度比以前大,腰部那几个按压点挺到位。我试着前后挪了挪座椅,后排空间确实宽敞,轴距摆在那儿,翘二郎腿都不憋屈。
重点还是智驾。销售拿着平板给我看参数:508TOPS算力,单像素Lofic架构,动态障碍物响应速度提升40%。我打断他:“夜里走没路灯的国道,靠谱不?”他顿了两秒:“理论上没问题。”理论上——这仨字我听出味儿来了。
老款那两颗激光雷达,我跑过川西那些烂路,雨雾天气下确实帮了不少忙。现在变成一颗,算力再高也得看硬件基础。销售说新架构对光线要求更低,但具体表现如何,大概得等车主们跑个半年才知道。
充电速度这块倒是没话说。展厅外面就有小鹏超充桩,工作人员插上枪,手机秒表掐着,10%到80%用了12分20秒。这速度放全行业都算快的,800V平台的优势体现出来了。但我随口问了句:“我常跑那条省道,有你们的桩吗?”销售愣了下,说要查查地图。结果很明显,国家电网的桩倒是不少,小鹏自己的——还在规划中。
后备厢空间是个亮点。座椅全放平,我目测了下,一米八的人躺进去绰绰有余。6kW外放电功能保留着,周末带娃去郊区,电磁炉、投影仪都能用上。这个设计思路我认,比那些只会堆屏幕的车企实在。
续航数字看着挺漂亮,CLTC标的725公里。我没多问,自己心里有数。老款标定650公里,去年冬天零下十几度,表显400公里就开始找充电桩。新款电池容量80.8kWh,比入门版老款还少了点。北方的朋友都懂,冬天那个折扣率,标多少都得打个问号。
聊到价格,销售说顶配降了5.6万,我问:“配置呢?”他翻出对比表,激光雷达从两颗变一颗,门板用料调整,入门版电池容量也缩了。“这叫优化资源配置。”他说得挺认真。我没接话,只是想起何小鹏那句“科技平权”。以前二十几万的东西,现在十七万多就能买到,听着是好事。但仔细一想,少的那些配置去哪儿了?
销售最后问我考虑置换不。我看了眼窗外自己那台车,车身上还没洗的灰,方向盘上磨出的纹路。两万公里下来,它那些小毛病我摸透了:高速巡航时方向盘会轻微抖,城市智驾偶尔在红绿灯前犹豫,冬天续航打七折是常态。
但它也陪我穿过浓雾,在服务区用外放电煮过泡面,川西那些烂路都走过来了。这些经历,新款或许也能给,但感觉不一样。
出门时看了眼展车那身星暮紫,在阳光下确实好看。销售追出来塞了份宣传册,封面印着“黑武士套件”。我接过来扔副驾,踩下电门,车悄无声息地往前走。
回家路上一直在想,如果晚两年买车,省下这五万块是不是更香?但那两年跑的路,陪家人出去的周末,深夜赶路时智驾帮的忙,这些又该怎么算?
车终究是工具。新款好不好,得看你要什么。图便宜上车,现在这价格合适;追求配置到位,或许再等等看市场反应。我这台老G6反正里程还没过半,再开几年没问题。
只是下次朋友问我推荐啥车,我大概会说:别光看价格,多试驾,多问问老车主。数据是冰冷的,方向盘握在手里那股踏实感,才是真的。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