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如今的中国家庭来说,买车早已不是一件简单地为了代步的事了。
尤其是在有了孩子、需要照顾老人之后,一辆车承载的,更多的是全家人的欢乐时光和安全保障。
一到周末或者长假,很多人都想开着车,带上家人去看看远方的风景,但现实的骨感往往很快就打败了理想的丰满。
特别是开着新能源车,续航里程就像一根无形的绳索,时刻牵动着驾驶者的神经。
服务区充电桩前排起的长队,对未知路途的电量恐慌,这些都成了阻碍我们“诗和远方”的现实难题。
与此同时,每天在城市里穿行,道路上的复杂状况又让我们对车辆的安全性提出了前所未有的高要求。
那么,在当下这个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有没有一款车能够同时解决我们对续航的焦虑和对安全的极致追求呢?
今天,我们就以普通消费者的视角,深入地聊一聊两款备受关注的国产新能源旗舰级SUV——吉利银河M9和深蓝S90,看看它们是如何用实实在在的技术,来回应我们这些最朴素、也最核心的用车需求的。
我们先来谈谈大家最关心的续航和能耗问题,这直接关系到我们出行的自由度和使用成本。
吉利银河M9给出的综合续航数据是突破1500公里。
初次看到这个数字,相信很多人的第一反应都是有些惊讶甚至怀疑。
1500公里意味着什么?
打个比方,这就好比你从北京满油满电出发,可以一路不停歇地开到上海,甚至还能在上海市区里再转悠好几天。
这种几乎可以无视沿途充电桩存在的续航能力,对于长途自驾爱好者来说,无疑是巨大的福音。
那么,这个惊人的数字背后,到底是什么在支撑呢?
答案在于吉利潜心研发的雷神EM-P AI电混系统。
我们可以通俗地理解为,这套系统里有一个非常聪明的“管家”。
它不仅仅是简单地在电和油之间做切换,而是通过一个叫做“AI云动力2.0”的大脑,能够像人一样思考。
比如,在出发前,你设定好了导航路线,这个系统就会通过云端数据分析你将要经过的路段,包括哪段路是上坡,哪段路是下坡,甚至连当时的气温和海拔都会考虑进去。
当它预知到前方有一段长距离爬坡时,就会在之前的平路上智能地调整能量模式,稍微多储备一些电能,确保爬坡时动力充沛且高效;而在下坡路段,它又能最大限度地进行能量回收,把势能转化为电能储存起来。
这种主动式的、有预见性的能量管理,才是它能够实现超长续航的真正秘诀,它让每一滴油和每一度电都用在了刀刃上。
除了跑得远,补能的便利性和日常使用成本也是我们必须考量的。
银河M9宣称其快充能力可以在15分钟内将电量从30%充至80%。
这个速度意味着在高速服务区,我们只需要利用上个卫生间、买杯咖啡的碎片时间,就能为车辆补充数百公里的续航,大大减少了等待的焦虑。
更值得关注的是它的馈电油耗,也就是在电池电量不足、完全依赖发动机行驶时的油耗,做到了百公里4.8升。
这个数据对于一台体型庞大的SUV来说,是非常优秀的水平,甚至比许多小排量的燃油轿车还要省。
这就带来一个极大的好处:即便你家里的充电条件不方便,或者偶尔懒得充电,把它纯粹当作一辆油电混合车来开,它的燃油成本也依然很低,真正做到了有电省钱,没电省油。
再来看深蓝S90,它提供的1120公里综合续航,客观来说,也已经是一个相当不错的成绩,应对绝大多数的跨省出行是绰绰有余的。
但在和银河M9的直接对比下,这近400公里的差距,在进行一些更极限、更长途的旅行规划时,确实会给驾驶者带来一些心理上的差异。
在充电速度上,两款车表现一致,都达到了主流的快充水准。
不过,在馈电油耗方面,深蓝S90的百公里6.6升相较于银河M9的4.8升,确实存在一定差距。
对于精打细算的家庭用户而言,日积月累下来,这笔油费的差异也会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解决了“能不能跑得远”的问题,我们再来审视一个更为重要的问题——“能不能站得稳”,也就是车辆的安全性。
对于家庭用车而言,安全是绝对的底线,容不得半点妥协。
银河M9在车身结构上采用了所谓的“星甲笼式结构”,这个听起来很硬核的名字,其实就是通过在车身的A柱、B柱、车顶横梁等关键部位大量使用高强度甚至超高强度的钢材,为车内乘员构建起一个坚固的生存空间。
当意外碰撞发生时,这个坚固的“笼子”能有效抵抗变形,保护乘客的完整性,同时将巨大的冲击力引导至车身的吸能区域进行化解。
在被动安全配置上,银河M9全车配备了9个安全气囊,但真正的亮点在于其中的一些细节。
比如,它装备了同级别车型中非常少见的“双腔远端气囊”。
这个配置是做什么用的呢?
在发生侧面碰撞时,车内的主驾驶和副驾驶乘客的身体会因为惯性而猛烈地向车辆中央甩动,导致两人头部或身体发生二次碰撞,造成额外伤害。
而这个远端气囊,就是在碰撞瞬间,在两个前排座椅之间弹出一个气囊,像一堵柔软的墙一样,稳稳地托住乘客,避免了这种危险的二次碰撞。
此外,它的侧气帘长度非常可观,能够从车头一直覆盖到车尾,无论你坐在前排还是后排,都能在侧面撞击中得到全面的头部保护。
这些看似细微之处的配置,恰恰体现了厂家对于乘员安全考虑的周全程度。
电池安全,是所有新能源车主都绕不开的话题。
银河M9搭载的“神盾插混专用电池”,不仅通过了行业内公认的针刺、火烧等严苛测试,更重要的是,它是首批全系通过电池安全新国标认证的车型。
这个新国标有一个非常关键的硬性要求,就是电池包在发生热失控后,必须保证5分钟内不起火、不爆炸,为车内人员留出足够宝贵的逃生时间。
这道安全防线,无疑给所有家庭用户吃下了一颗定心丸。
相比之下,深蓝S90在安全方面也做了充足的功课,其车身结构和电池安全都符合国家的相关标准,能够提供可靠的防护。
但在一些更极致、更前瞻的安全配置上,例如双腔远端气囊这类能够应对特定碰撞场景的细分防护,以及在电池安全认证的全面性上,与银河M9相比,确实存在一些差异。
这并不是说深蓝S90不安全,而是在安全这条永无止境的赛道上,吉利银河M9显然展现出了更为极致和周全的追求。
对于那些将家人安全置于首位的消费者来说,这种在细节上的“过度投入”,恰恰是最能打动人心的。
无论是对续航自由的渴望,还是对家人安全的守护,这些中国品牌正在用不断迭代的技术,为我们提供越来越完善、越来越安心的解决方案。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