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零公里二手车泛滥的问题,国家要出手了。工信部拟推行“新车登记后六个月内禁止转卖二手”政策,也就是“新车登记后6个月内禁止转二手”的政策,从源头阻断套利空间。
看来别的方法是不好使了,无论是约谈车企也好,还是召集车企召开闭门会议也好,其实都是治标不治本,车企有太多的办法去把这件事情做的“漂亮”一点。
不过以上这些都和我们所说的无关,我们今天聊的是极氪的事情。
据中国证券报报道,极氪直营门店疑似将已投保过户的库存车辆包装为“新车”,以“限时优惠”名义销售给消费者,而今年5月以来在多地出现了用户投诉纠纷。极氪的这套操作在全国多地上演:贵州、重庆、广州等地的消费者在支付定金、准备提车时,发现自己购买的“新车”竟已购买过交强险,甚至已完成过户登记,沦为不折不扣的“二手车”。当他们要求维权退赔时,往往会遭到推诿或拒赔。
“0公里二手车”,是指行驶里程接近0公里,但是不是说一定是0公里,但手续齐全、名义上已成为“二手车”的车辆。实际上这个现象在各大二手车平台,广泛存在。
对此极氪汽车回应称,关于极氪0公里二手车相关报道,为不实报道,“首先极氪反对这种破坏行业秩序的销售0公里二手车的行为,而报道中涉及的0公里二手车,经调查为展车,并非为0公里二手车,这些车仅仅作为展示进行了交强险的投保,但没有进行上牌注册,和新车性质是一样的。”
“但这些展车经过三五个月的展示后退役后,会折扣销售,属于正常的商业行为,但和0公里二手车销售有本质区别”。
极氪认为这是一次误解,需要真诚沟通,并提升消费者购车体验。极氪承认,要对报道所说车辆进行彻查改进,就是在销售页面没有标注清晰车辆的性质,和全新的商品车一起销售了,只是打折处理而已。以后要标注车辆性质,显示出来方便消费者购买判断。
极氪的回应说白了,就是该媒体将展车当成二手车了,实际上这就是展车,但是给这些展车交了交强险,但是没有上牌,很多人质疑,极氪汽车怎么这么好心,给展车都上交强险?是不是为了冲销量?
我觉得这个问题,不是此次事件的重点,重点在于这些车是不是真的是二手车,消费者在购买之前,这些信息是否明确的告知给了消费者。
根据中国《机动车登记规定》(公安部第164号令)以及《交强险条例》,车辆在未正式注册上牌前即购买交强险是合法且常见的操作,尤其对试驾车、展车、运输车辆等。上了保险,不等于这辆车就是二手车了,因为只有车辆的产权发生转移了,完成注册登记过户,即在车管所系统中完成权属变更,这才叫做二手车。
如果这些消费者买车之后,合同里是新车合同,不是二手车合同,发票开的也是一手车发票,那就不叫二手车,就是新车。
那为什么会产生这么多的投诉呢?我个人猜测是因为,这些车辆被第三方合作商(如厦门XX汽车)持有,采用公司户名义投保。虽然仍然是新车,但是因为被这家公司投保了,很多消费者觉得,这车已经成为了二手车了,从法规层面上是理解偏差,但是消费者产生这样的误解,也算是正常,在沟通环节,肯定是存在问题的。
实际上,作为经销商,必须在消费者购车过程中明确告知车辆的历史状态(如是否展车、是否曾被投保、是否已有一手公司名义登记),哪怕车辆没有实质使用,否则可能涉嫌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知情权”和“公平交易权”的规定。极氪的经销商,有没有明确告知,是否告知清楚,还是存在疑问的。
而站在消费者角度上,自己买的是展车,这应该是知情的,展车的价格和正常市售车的价格肯定是不一样的,不能在拿着展车价格的基础上,享受了折扣,又去投诉经销商卖的是二手车,这就有些不地道了。你们觉得呢?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