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动力实现高增长,新品爆发,费用率明显下降

说起春风动力这家公司,咱们经常能在新闻里听到各种“高增长、全布局、全动力冲锋陷阵”这样的词儿,但是光听宣传肯定不解渴,对吧。你要问我:春风到底牛在哪?2025年上半场拼出了什么新姿势?这家看似风头正劲的动力巨头,是不是一路顺风车?别着急,今天就来拆一拆这份热乎乎的成绩单,拨开华丽数据后头那点见不得光的小九九——到底是实力派还是气氛组,公道自在人心。

讲真,春风这名字要在路边问十个人,估计有八个都不明白以为是卖空调的,可它真的是摩托、全地形车还有电动车的大佬。别看它年少,做动力系统却是大土豪范。一屋子板块啥都有——摩托车、ATV、UTV,甚至连极核电动板块都夹杂在里头,活像动力界大杂烩。不过你要指望它像某些企业一样只靠一个单品吃遍天下,那也太天真。春风思路明摆着——啥都要,样样都不落下;既要传统动力里分杯羹,也盯着新能源浪潮里捞一票大的,说白了,就是“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还惦记着别人碗里的”。

数据绝对够炸的哈,不信你感受下——2024年全年,春风动力的营业收入直接冲到150.38亿元,同比增长接近四分之一,净利润翻着花蹦到14.72亿,归母净利长了46%,扣非净利润更是涨了快一半多。别说,在现金流量净额上也暴涨了一倍——现金握在手里,老板心里不慌,这才叫日子过得美滋滋。你要说光有数字没含金量?不至于。这利润水涨船高,背后那可是销量跟升级两条大腿在跳舞。全地形车、摩托都有增长,但不得不说,电动业务的爆发已经比德芙还丝滑,妥妥成长担当。试问一句,多少厂子熬死在油改电的路上,春风居然给憋出来了!

再看细节,其实有意思多了。四轮、ATV业务,2024年卖了差不多17万辆,收了72亿多,莫看只涨一成多,其实出口占了同类产品七成,搁中国都属于一骑绝尘。摩托车业务呢?销量28.65万辆,营收六十多亿,涨幅更大,高达37%。不过要说最夸张的,还得数极核电动业务,销售收入暴躁上涨400%多。朋友们,400%是啥概念?连小作文都不敢这么写,这直接悬崖跳河后猛地弹上来了!要不是有年报写明,谁敢信?别家车企咬牙切齿搞新能源,还在为亏损发愁,春风倒好,直接举着火把裸奔进电动车新时代,不服不行。

而新的一年,2025年第一季度就来了个开门红。营业收入噌噌上到42.5亿,净利润4.15亿,还都是两位数以上往上涨。主打一个“稳中有升,浑身带劲”。你说成绩咋来的?新品U10PRO四轮大卖,费用降下来了,赚得多花得少,那活该利润亮眼。有人说搞“降本增效”是画饼,春风愣是把饼烙成了薄脆,自己吃得响当当,风头正劲。

不过,咱也别舍本逐末光盯着报表。陪你火锅涮牛肉的韭菜盘再大,也得问问有没有后劲。2025年第二季度和上半年业绩,才是检验老司机“漂不漂移”的真方向盘。Q2营业收入5 6亿多,同比增长25%多,环比还大步走。净利润撑到5.87亿,环比、同比都涨,扣非后净利也是双收。毛利率嘛,确实小打小闹——降了几个点,眼看着比去年略弱,咋回事?新业务电动、极核占比提升,关税、成本也不是盖的,谁都得扛着。但你别急着数落,净利率反倒提升了,这不扯么?不,其实道理很明白:春风在管理、销售、研发的费用率都大力压缩,成本管得死死的,新品又顶着打,把毛利吃下去的利润给“抠”回来了。这思路——能挣钱不靠卖一件多赚点,而是靠卖得多,花得少,规模一大,利润听话往上冒。

另外,同学们注意啊,费用率下降的那叫一个迷人。2025年Q2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研发费用,个个都有下调,唯独财务费用小幅上涨(人家利息多赚点钱,见怪不怪)。花钱讲效率,用钱讲究实在,这才是看家本事。放哪行都吃香——你卖奶茶的都懂这理儿,何况是一条龙产业链的大企业?

讲到新品U10PRO,电动的极核,2025年上半年直接干出25万辆销量,收入8.72亿,增长速度快得让同行怀疑人生。电动车这块,春风算是“厚积薄发,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比起某些同行还在边想边试边亏钱,春风管它卷不卷,先干起来了。不仅量大,产品力据说还行,强行在摩托、电动、ATV之间凿出“三驾马车”格局。要是放到小说里,这就属于满级装备出场,主角光环亮瞎眼。

可比公司分析环节该上线了。你看那些老牌巨头:雅马哈、本田、铃木,还有国内的雅迪、小牛啥的,各有一手本领。大厂核心竞品扎堆,电池也自研,智能化噼里啪啦砸钱;而国际巨头渠道根深蒂固,品牌号召力一流,动不动就全球范围招摇过市。春风优势其实也不小,出口畅通,全球有两千多经销商,品牌已经成了“中系担当”。但你说要论绝对的技术、品牌溢价,这还真差了点火候。毕竟人家老资格品牌都是几十年起步,春风小弟要想当大哥,该下死劲儿练级呀。

春风动力实现高增长,新品爆发,费用率明显下降-有驾

再来掰一下风险,别说我危言耸听。毛利率持续下探,成本压不住,天知道哪天行业周期反噬,又得跟全世界涨价赛跑。电动车、极核业务成了香饽饽没错,可新业务本就不好啃,万一推新踩空、渠道跟不上,市场一变脸,立马翻车。新品、订单还是有点粘在“爆款”上,万一失手,风险太大。再添上原材料、供应链、政策那几条老大难——讲道理,谁也躲不过。扩产投入35亿搞300万套产能,说得比唱得好听,产能一旦释放慢了,好家伙,负担劈头盖脸。别忘了出口打贸易战,汇率風吹雨打,全都得揣在心里。

很多人还关心,未来春风会不会一直这么带劲?实话讲,要看四件事:营收、净利涨势能不能持续,费用率能不能死死按住,新品爆发力跟不跟得上,以及国际渠道扩张稳不稳。如果出了一个掉链子,就得跟着大盘风浪起伏。新能源这趟车并不好开,春风哪怕装了强引擎,也得担心油门踩到底才不会冲出赛道。

说到底,春风动力为什么还值得留一票关注?一是人家“不把鸡蛋全放一篮子”,多赛道混合动力、电动齐头并进,起码不会因为突然的政策风向或者油价波动就全线溃败。二嘛,新品推出能力一直在线,用户的“新鲜感”不会太快枯竭。三,这两年出口、全球品牌形象着实磨出来些范儿,不然也不敢在欧洲市场两条品牌线并跑玩。再加把劲儿,要是能在智能化、电控核心技术上追一把,谁说不能逆袭个雅马哈、本田啥的?

当然公司也有阿喀琉斯之踵——毛利率承压、电动车业务风险、财务杠杆、国际贸易壁垒这些,都是每天搁枕头底下数落的“黑名单”。要是你问我要不要“all in”,只能说,铁打的春风不是流水的好运,这局还远没到盖棺定论。春风能不能摘得动力届“六边形战士”桂冠,还得看以后几步怎么走。

给咱坐在屏幕前的小伙伴留个问题吧——假如让你选,直接投身新能源动力、“全品类一把梭”,还是死磕一条线做到极致,你更喜欢哪种打法?欢迎头脑风暴,各抒己见,咱评论区不见不散!

我们坚持传播有益于社会和谐发展的信息,如发现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正规方式联系我们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