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这档子事儿,真叫人挠头。
一面是城市里蹿来蹿去的电驴子军团,那叫一个麻溜儿,摆平了末梢神经的出行梗阻,特别是对打工人来说,简直是救命稻草。
可另一面,那些“妖魔化”的电动车,乱窜乱拱,无视红绿灯,简直是马路杀手,让人恨不能除之而后快。
这“蜜糖”与“砒霜”交织的情感,背后门道可深着呢。
赶巧了,最近不少地儿出了新章程,从6月1号起,要对电动车“上纲上线”了。
放出风来说,只要是合乎规矩的几类车,就能撒欢儿骑,条子叔叔懒得搭理你。
可与此同时,也有几类车要重点盯防,逮着就开罚单。
这政策一出,有人乐开了花,有人愁眉苦脸。
先说说这“撒欢儿骑”的几款。
新国标电动自行车,那铁定没毛病,挂着绿牌,只要你戴上瓢盔,别驮着超过12岁的崽,基本上就能横行无忌。
这玩意儿,说穿了就是自行车安了个电动机,速度不快,但凑合着用也够了。
还有那些过渡期的白牌车,趁着还没到期,还能凑合着用。
不过,你得麻溜儿看看你那旮旯的政策,别等到过期了才想起来,那可就抓瞎了。
比较有嚼头的是电动四轮车。
这种车,在老头老太太圈里人气颇高,不用吭哧吭哧蹬,还能遮风挡雨。
可问题也来了,不少电动四轮车压根不达标,属于“老头乐”,安全性堪忧。
这回的新规,明文规定了合规的电动四轮车要挂蓝牌,要有C2本本,还得上了保险。
说白了,就是要拿伺候汽车的那套来管它们。
共享电动自行车,大伙儿应该都撸过。
扫个码就能骑,方便是真方便。
可有些共享单车,要么质量不过硬,要么运营方疏于管理,乱停乱放,也挺碍眼的。
电助力自行车,这车比较冷门,主要靠腿劲儿,电力只是帮衬。
可有些地方对这种车也有说道,比如要挂专用标识。
重头戏来了,说说这“严查”的三种车。
过渡期作废的非标车,绝对是重点照顾对象。
像河北、湖北、云南、江西这些地界,过渡期都翻篇儿了,超标车就别惦记着上路了,逮着就让你掏腰包。
这可不是说着玩的,河北那边,5月份就开始封杀“白底蓝字”电动车了,湖北黄石更狠,直接罚三百大洋。
改装电动车,那更是重灾区。
有些人为了飙速度,私自解锁限速,扩容电池,甚至加装遮阳伞。
这种做派,不光违法,而且要命。
商家要是兜售这种改装车,最高罚没10万,消费者也得挨刀,罚款五千不说,还得把车恢复出厂设置。
当然,也不是说啥都不能改,比方说装个后视镜、转向灯、儿童安全座椅,这些只要合乎地方法规,还是可以的。
最最要紧的,是无牌无证的电动车。
这种车,要是当非机动车骑,没领到临时牌照,撑死了给你个警告或者罚你50。
可要是当机动车骑,那可就捅娄子了。
无牌上路直接扣车、罚款、驾照扣9分;无证驾驶更别提了,罚款200-2000,搞不好还得进去蹲半个月。
骑电轻摩(蓝牌)要F/E/D本,电摩(黄牌)要E/D本,三轮车要D本,四轮车要C2本。
这驾照门槛,可一点都不低。
那咋才能规规矩矩上路呢?
头一件,得自查车辆是不是靠谱。
瞅瞅牌照是不是李逵,是不是跟车型对得上号。
机动车要随车带着行驶证,骑车的得戴上头盔。
动过手脚的车,要把违规零件拆掉。
考本本也是个麻烦事。
D本考试费210起步,70岁以下才能下场。
C2本适合开电动四轮车,费用各地有出入,得事先打听好。
还有一点,各地规矩不一。
深圳严打无证驾驶电摩,抓到就扣车+拘留。
贵阳电动四轮车要C2本,C1本使不得。
重庆对低速车政策相对宽松,可以延期过渡。
说白了,这回电动车新规,就是要让电动车管理更加有章法、有准绳。
这背后,既有安全考量,也有城市治理的需求。
可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新课题,比方说,一些兜里不宽裕的群体可能掏不出换车的银子,一些上了年纪的人可能过不了驾照这道坎。
当我们一门心思地把电动车乱象归罪于车把式们素质堪忧时,是不是忽略了更深层次的社会肌理问题?
比方说,公共交通不够给力,搞得大伙儿只能仰仗电动车出行;城市规划不够人性化,搞得非机动车道捉襟见肘;监管力度不够,搞得改装车遍地开花。
电动车治理,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儿。
需要官家、企业、车主齐心协力,找个平衡点。
既要护佑道路安全,也要兼顾民生需求。
这不仅仅是交通问题,更是一个社会课题。
平安出行,从守规开始。
盼着这回的新规,能让咱的出行更加稳当、井然。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