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瑞高管公开辱骂吉利烂车风波迅速引发停职

奇瑞那位爷,隔着网线朝吉利丢了个“烂车”的帽子,这事儿,啧,够抓马。

本来指望风云系列一鸣惊人,结果先被自家“嘴替”给绊了一跤,这波操作,简直是自损八百。

事情的脉络倒也清晰:奇瑞某位高管,在车主群里对吉利新车一顿“辛辣点评”,用词那叫一个“原生态”,直接一句“烂车”,还附赠“后排局促”、“音响拉胯”等评语。

奇瑞高管公开辱骂吉利烂车风波迅速引发停职-有驾

这瓜一出,吉利那边自然不能装聋作哑,高管杨学良发声,说已经和奇瑞方面“充分交换意见”,此事“尘埃落定”。

奇瑞这边,反应速度堪比闪电,火速道歉,称这高管违背了企业准则,勒令停职反省。

吉利也顺水推舟,赞赏奇瑞的规范管理,希望大家“休戚与共”。

明面上看,风平浪静,但这水面之下,暗流涌动,好戏还在后头。

我说这位奇瑞高管,图个啥?

表面功夫,自然是对吉利新车嗤之以鼻。

但更深层次的,恐怕是那份沉甸甸的KPI压力。

数据这玩意儿,最不会撒谎,今年前四个月,吉利笑纳82.5万台销量,稳坐亚军宝座;奇瑞呢,43.4万台,勉强挤进前四。

这落差,可不是一星半点。

眼瞅着吉利就要跟比亚迪掰手腕了,你奇瑞还在后头吃灰,这滋味,不好受啊。

这就好比,小学那会儿,你俩还并驾齐驱,结果人家一路高歌猛进,成了尖子生,你还在及格线徘徊,搁谁,心里不得泛酸?

奇瑞高管公开辱骂吉利烂车风波迅速引发停职-有驾

这酸劲儿一上来,就容易口无遮拦。

这事儿也侧面印证了汽车行业的“修罗场”本质,竞争之激烈,堪比宫斗剧。

以前大家还讲究个“君子之争”,现在,为了抢夺市场份额,十八般武艺都用上了。

只不过,把“烂车”这俩字直接挂在嘴边,未免显得格局小了。

可以预见,这番“真情流露”之后,奇瑞的风云A9,多多少少会受到波及。

本来可以靠硬实力圈粉,现在,一提到这款车,大家脑海里浮现的,估计就是“烂车”的标签。

这损失,可不是几句轻描淡写的致歉就能弥补的。

“前车之鉴,后事之师”,类似的剧情,并非首演。

早些年,长城汽车就因为新车命名过于“放飞自我”,惨遭网友群嘲,最终不得不忍痛割爱,改名重来。

由此可见,“自家军”有时候比“敌军”更具杀伤力。

再看吉利,这几年的发展态势,简直可以用“扶摇直上”来形容。

奇瑞高管公开辱骂吉利烂车风波迅速引发停职-有驾

2024年秋,李书福祭出“台州宣言”,擘画了未来发展蓝图,要聚焦主业,提升核心竞争力。

今年以来,吉利销量一路高歌,新能源板块也玩得风生水起。

四月份,新能源车销量占比超过半壁江山,这说明什么?

说明人家的转型之路,走对了!

吉利为啥能一路开挂?

在我看来,关键在于战略眼光和执行力。

人家目标明确,路径清晰,自然能事半功倍。

反观奇瑞,在新能源这盘棋上,步子迈得稍显迟缓。

比亚迪能稳坐钓鱼台,除了自身过硬的产品力,还得益于强大的抗压能力。

这些年来,比亚迪被“黑”的次数,估计能绕地球好几圈了。

但人家硬是靠着技术和口碑,把那些质疑声都给压了下去。

奇瑞高管公开辱骂吉利烂车风波迅速引发停职-有驾

归根结底,车企之间的博弈,终究要回归到硬实力的较量。

谁能紧跟新能源的浪潮,谁能打造出更安全、更智能的座驾,谁就能赢得消费者的青睐。

作为普罗大众,咱们不认识这些车企高管,但他们的言行举止,无疑会影响咱们对品牌的认知。

小米入局造车,雷军如履薄冰,生怕一不小心就翻车。

奇瑞这位高管,难道没听说过“言多必失”这句老话?

所以说,车企大佬们,就算不能像雷军那样自带流量,也别轻易开“地图炮”。

这种“黑红”路线,风险系数太高,一不小心就会玩火自焚。

与其把精力放在“口水战”上,不如沉下心来,打磨自己的核心技术。

毕竟,消费者不是傻子,谁家的车好,谁家的车更划算,心里都有一杆秤。

这事儿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企业文化至关重要。

一个企业,如果鼓励内耗,热衷于互相攻讦,那注定走不远。

只有上下同心,才能把企业做大做强。

唉,这年头,造车不易,管住那张嘴,更不易啊。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