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吉利汽车在7月初宣布将年度销量目标从271万辆上调到300万辆的消息时,我脑海中立刻浮现出两年前比亚迪冲刺300万辆时的场景。作为长期观察中国汽车产业的人,这种目标上调背后往往意味着企业已经握有十足的底气和清晰的市场路径。翻阅着吉利上半年140.9万辆、同比激增47%的销量成绩单,特别是新能源占比过半、银河系列同比飙升232%的数据,我意识到这绝非盲目乐观——吉利的体系化能力正在迎来全面爆发,而即将登场的银河A7、M9等新车,正是其冲击新目标的关键引擎。
一、销量目标上调的底气:技术与市场的双重支撑
1. 业绩远超预期构筑信心基础
上半年140.9万辆的销量中,新能源贡献72.5万辆,渗透率突破52%。更值得注意的是银河系列的爆发力:54.8万辆销量、232%的同比增长,印证了吉利在主流新能源市场的精准卡位。以星愿为例,单月超4万辆的销量已成为A级纯电轿车标杆,而银河E5、星舰7 EM-i等车型月均稳定破万,形成“多爆款协同”的产品矩阵。这种均衡增长让吉利上半年已完成新目标的47%,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2. 燃油与新能源双线并进的独特优势
与其他车企“单腿走路”不同,吉利在燃油车领域依然强势:中国星系列上半年销售61.6万辆,同比增长7%,在燃油车市场整体承压的背景下堪称逆势奇迹。帝豪家族累计突破400万辆的里程碑,印证了其基本盘的稳固。这种“燃油稳利润、新能源拓增量”的双轨策略,为转型期提供了宝贵的缓冲空间。
3. 全球化布局打开增量空间
上半年海外出口18.4万辆的成绩,是吉利技术出海的重要标志。例如吉利EX5登陆欧洲六国、极氪布局港澳市场,表明其产品正获得全球市场认可,为300万目标贡献可持续的增量来源。
---
二、银河A7与M9:下半年爆款的硬核基因
从产品定位到技术配置,银河A7和M9精准切入了当前市场需求最旺盛的细分领域,爆款潜质显著:
1. 银河A7:插混轿车市场的“续航颠覆者”
- 定位精准:作为全球首款GEA架构插混轿车,A7瞄准9-15万级主流家轿市场,直接对标比亚迪秦L DM-i。这一价格带用户对经济性与实用性高度敏感,而A7以2L级全球最低馈电油耗、综合续航2100公里的技术标签,直击用户续航焦虑痛点。
- 智能化加持:搭载银河Flyme Auto智能座舱,配合雷神AI电混2.0系统,在能耗控制与驾驶质感间取得平衡,使其不仅省油,更具备电车般的平顺静谧体验。
2. 银河M9:填补20万级六座SUV空白
- 错位竞争优势:定位“AI科技大六座旗舰SUV”,价格区间20-30万元,比理想L9、问界M9等竞品低10万元以上,却提供越级配置:第三排900mm腿部空间、双腔空气悬架(路特斯联合调校)、激光雷达+1016TOPS算力的千里浩瀚H5智驾系统。
- 家庭出行场景全覆盖:六座布局配合母婴级环保内饰、冷暖智能冰箱等配置,精准匹配家庭用户对舒适与安全的核心需求。预订单已突破5万辆的市场热度,印证了其产品定位的成功。
---
三、技术护城河:爆款背后的体系化支撑
爆款绝非偶然,吉利的技术全域布局为其提供了底层支持:
1. 混动技术进入AI时代
雷神AI电混2.0系统突破传统混动逻辑,通过AI算法实时优化动力分配,实现性能、节能与平顺性的三重提升。该系统已应用于银河全系,成为差异化竞争的核心壁垒。
2. 智驾安全与电池技术双突破
- 千里浩瀚智驾:行业首个覆盖全价位车型的智能驾驶系统,提供从L2+到L4的5级方案。其无图NOA能力已在银河M9等车型量产,大幅降低高阶智驾普及门槛。
- 神盾金砖电池:通过36项极限安全测试(包括托底冲击、针刺等),提前满足2026年电池安全国标,解决了用户对电池安全的核心顾虑。
3. 平台化造车加速产品迭代
吉利已实现GEA纯电架构、雷神电混平台等模块化技术共享,新车研发周期缩短30%。例如银河品牌在24个月内达成百万销量,平均每45秒新增一位用户,这种“快而稳”的推新节奏正是平台化协同的成果。
---
四、目标上调的行业意义:中国车企全球化竞争升维
吉利此次目标调整,映射出中国汽车工业的深层变革:
1. 从“以价换量”到“技术引领”的转型
与部分车企依赖价格战不同,吉利的增长源于技术投入转化——近三年研发投入累计超千亿,形成雷神电混、神盾电池、银河座舱等自有技术标签。这种“技术驱动型增长”更具可持续性,也为中国品牌高端化铺平道路。
2. 全球化竞争进入体系化阶段
通过整合极氪与领克、合并银河与几何等品牌,吉利实现研发、采购、渠道的深度协同。例如联合采购年降本数十亿元,资源集中赋能主品牌,这种“一个吉利”的战略聚焦,正是迎战全球市场的关键筹码。
3. 重构全球前十格局的契机
若达成300万辆目标,吉利将跻身全球车企销量前十。更深远的意义在于,其通过银河、极氪等子品牌在欧美高端市场的渗透(如极氪单车均价超30万元),正在改写“中国车等于低端”的全球认知。
---
结语:一场关于信心与远见的双重验证
回望两年前比亚迪首破300万辆的历程,核心驱动力正是技术积累转化为市场爆款的过程。今天的吉利,手握银河系列54.8万辆的半年销量、72.5万辆新能源车的转型答卷,叠加A7、M9等精准定位的新车储备,其目标上调更像是一场“保守的胜利宣言”。在AI重构汽车、全球化竞争加剧的当下,吉利的价值不仅在于销量数字,更在于它验证了一条中国车企的进阶路径——以技术为锚点、以用户场景为蓝图、以全球视野谋布局。当银河A7和M9驶下生产线时,它们承载的不仅是吉利的300万辆目标,更是中国汽车从“追赶者”到“定义者”的又一次关键跨越。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