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了20多年汽车科技, 见过太多厂家吹牛不打草稿地事儿. 但这次长安搞出来的固态电池确实有点意思.
1500公里续航这个数字, 放在以前我肯定觉得是瞎扯. 但现在不一样了,长安这个"金钟罩"系列, 能量密度做到了400Wh/kg. 什么概念?现在主流的三元锂电池也就250-300Wh/kg左右. 这个提升真的很抢眼!
零下30度还能跑, 这个更绝了. 北方的朋友冬天开电车那叫一个头疼. 续航直接腰斩, 充电慢得要命. 长安说他们用了什么微核高频脉冲加热技术,听起来挺玄乎, 但如果真能解决低温衰减问题, 那就妥妥地是个大突破.
时间节点得说清楚.2025年年底功能样车首发, 2026年装车验证, 2027年逐步量产. 这个时间表算是比较激进的. 长安说这次搭载固态电池的车型可能是阿维塔也可能是深蓝,具体的没有透露太多. 要知道丰田、奔驰这些老牌厂家, 固态电池量产时间都推到了2030年左右.
固态电池这玩意儿技术难度确实够呛.安全性提升70%听起来很厉害, 但成本控制才是关键. 现在液态电池的成本都还在降, 固态电池要想大规模普及估计得等等.
就是说,长安这次搞的无隔膜技术, 跟太蓝新能源合作. 从根本上解决安全问题, 这个思路是对的. 传统电池那套层层保护的做法, 治标不治本啊.
但你说现在买电车的人会不会成韭菜?我觉得技术迭代是必然的,就像当年从诺基亚到智能手机, 总得有人先试水.现在的三元锂电池, 用个七八年肯定没问题. 等固态电池真正普及, 那也是好几年后的事儿了.
从技术路线看, 长安选择硫化物体系, 这个方向是对的. 日韩那边也是这么搞的.AI远程诊断、军工级隔热材料, 这些听起来都挺靠谱. 关键是能不能把成本降下来.
说实话, 我对长安这次还是挺看好的. 毕竟人家把时间节点都公开了, 不像有些厂家老是放卫星.2026年装车验证, 到时候咱们就能看到真正的效果了.
你与其纠结要不要等固态电池, 不如先看看自己的用车需求. 市区代步, 现在的电车完全够用. 经常跑长途, 那确实可以再等等. 但别指望固态电池一出来就白菜价,前期肯定贵得离谱.
长安这步棋下得还是挺稳的. 一边搞固态电池研发, 一边继续优化现有技术. 这样的话, 不管固态电池啥时候能大规模商用, 都不会被动.
你觉得呢?是现在就入手电车, 还是再等等固态电池?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