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仰望U9 Xtreme全球限量发售30台,以极致性能和极速刷新纪录,超越小米SU7 Ultra成为中国第一超跑展现中国速度新高度

今晚我还在办公室里翻看仪表盘数据的时候,突然有人问:你觉得仰望U9 Xtreme值不值得买吗?说的也是,限量30台、全球第一极速496.22km/h,这事儿听着挺震撼,可真打算入手的,心里也得琢磨清楚——这车到底值不值那个价。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看到轴距还是2900毫米,感觉跟市面上那些中高端跑车差不多(这段先按下不表),但它的动力系统是真的猛,四电机综合功率估算在2220千瓦(体感/估算,不一定准),它的推重比估计超过了1200匹/吨——我还没算过具体的心算,但一辆U9折算下来,动力和性能几乎可以跟一些比赛用赛级车媲美。比起常规的豪华跑车,价格大概在200万左右,这是一个基本的感觉(估算/样本少)。以它的性能表现,我觉得这价算是走得远一点的。

比亚迪仰望U9 Xtreme全球限量发售30台,以极致性能和极速刷新纪录,超越小米SU7 Ultra成为中国第一超跑展现中国速度新高度-有驾

对比一下同价位或者同级别的超跑或快车,像法拉利、兰博基尼什么的,成交价大多在200万到300万不等。你要我说,仰望U9和它们,最大的差别可能在国产这个标签上。你要问我买得起吗?可能还得想。

我记得一位修车工人跟我说:这玩意儿不光是热情拼搏的产物,背后那供应链拼得拼死拼活,很多关键配件其实都来自外边。 就像你装修房子,材料选得好不如工艺做得好——从冷却系统到电池模块,都得帮手拼凑、优化,但那些成熟技术(依然有不少来自国际供应商)背后的心机,我觉得还是靠经验和工厂调配出来。

看看那碳纤维扰流板和钛合金刹车卡钳,你会不会觉得有点高大上?不过是生活中多用点好材料,提升散热和拉力罢了。技术的堆叠就像跑步选鞋,没必要一开始就追求最轻、最贵的,关键用得顺手。

比亚迪仰望U9 Xtreme全球限量发售30台,以极致性能和极速刷新纪录,超越小米SU7 Ultra成为中国第一超跑展现中国速度新高度-有驾

我有点犹豫,想说:这次仰望是不是真打出杀手锏了?但又觉得太早了点(这思路有限,或许我想得太理想了吧),毕竟,原型车和量产车的差距还是挺大的。比如说,小米SU7 Ultra的成绩6分22秒(样本极少,不一定准),这是个几乎随手就能秒杀的数据,但这不是唯一的指标。

你有没有想过?仰望用的那些空气动力学设计,是不是就像我们做菜时,把菜调得恰到好处?每一块前唇扰流板、每一份冷却效果,都是中国团队慢慢调出来的。对比欧美超跑的经验积累,咱们这拼的更多是创新和热情。不过说句良心话,这车能在纽北赛道跑出6分59秒,说明它的极速表现和操控是真的硬核——我也听说有人说:这车重点不是性能,是证明中国制造可以超越洋人。你觉得呢?这个信念是不是太大了点?

说到这,我突然卡壳了。仰望U9 Xtreme的那个赛道版,车身长到快五米,宽度接近2米,跑不过后面一圈后,真心想:这得花多大力气,把空气阻力降到最低?光材料用料那块,估算成本很高。就像你买个超大冰箱,越大越重,搬家费和电费都得考虑进去。

回头想,像那句我能买几辆小米SU7呢?其实挺合理,小米的成绩虽然硬,但价格就摆在那。降到60万,跟小米比性能有没有意义?也许吧,毕竟价格差不多时,谁的性能更稳定、更实用?你问我仰望未来的成本会不会掉?我觉得200万以上的超跑,保值率就像高跟鞋,能穿几年但看不上手的也不少。

比亚迪仰望U9 Xtreme全球限量发售30台,以极致性能和极速刷新纪录,超越小米SU7 Ultra成为中国第一超跑展现中国速度新高度-有驾

我认识一朋友,是个销售,他总说:现在买车没之前那么简单,别想单纯花钱买个炫耀,买个花哨的真心不值。但我觉得,玩这类顶级超跑,可能还是功利心多一些。毕竟,谁不想在纽北跑出一圈像模像样的成绩?这不是梦,但背后有太多细节没人说。

说到这我突然想到:仰望这次限量30台,能不能代表未来量产的方向?别的品牌如特斯拉、理想都在追求量产效率,而它只是限量美学。CH震在采访里说过:量产至少得生产50台以上才划算。我觉得他那话听着有点保守,但也没错,毕竟做超跑,刚开始几台都是试水。

又想到:买一台U9 ,大概能买几辆SU7?用钱堆出来的对比,差不多是:一台U9值两三台车的价格(大概,估算不一定准)。但这不是重点,重点是:这车用在街上能不能真正开出去——我不是说跑得快,还得考虑日常维护。那次我问好友,修车工说:一辆高端超跑,保养费都能喝一顿火锅,这是实话。

比亚迪仰望U9 Xtreme全球限量发售30台,以极致性能和极速刷新纪录,超越小米SU7 Ultra成为中国第一超跑展现中国速度新高度-有驾

我也在思考:仰望说要用的全新刀片电池,既然是磷酸铁锂(LiFePO4),成本比三元电池低,但放电倍率极高——这个好像无解?还是不太懂这技术的细节,只知道超级冷却和效率提升挺关键。

说到这,我突然觉得,真正能打破技术壁垒的,也不是单纯的动力或者材料,可能是车里的软件——那套自动调节系统,就像你媳妇点菜时,不用多说,她会帮你调套餐,智能反应得越快,心里就越有底。

我其实还没细想过,仰望U9未来能不能真正普及?或者说,它只会留在少数人手里——那种真正有胆量和敢花钱的人。

比亚迪仰望U9 Xtreme全球限量发售30台,以极致性能和极速刷新纪录,超越小米SU7 Ultra成为中国第一超跑展现中国速度新高度-有驾

会不会真正的超级跑车不是性能、不是价格,而是那种能跑得快、跑得稳,心里还不虚的感觉——你觉得呢?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