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瓶车限速新规落地,25公里背后的那些事

电瓶车限速新规落地,25公里背后的那些事

9月的风还没怎么凉快,朋友圈里已经开始热闹起来。都在说那个“史上最严”的电动自行车新国标要来了,说实话,一开始我看见限速25公里那条,还真有点火大。想想自己平时骑着小电驴赶早班,有时候饭都顾不上吃几口,就靠一脚油门(其实是拧把手)飙出去——结果以后这速度给卡死了?不是存心让人迟到嘛。

电瓶车限速新规落地,25公里背后的那些事-有驾

但后来慢慢翻了下群里的讨论,又和家里那位聊了一嘴,才发现事情没那么简单。

这次的新规,比以前可真是细得很。不光查你是不是戴头盔、有没有逆行,现在连生产厂家的原材料、装配工序都要盯着。前阵子邻居老王还吐槽,他买的那辆老款铅酸电瓶车,本来想着再顶两年,这下怕是过不了年检了。

电瓶车限速新规落地,25公里背后的那些事-有驾

最扎心还是那个最高设计时速25km/h,说白了,就是不给你留改装提速的空子。这回不只是表面上限个数值,人家直接从电机反电动势、电感系数这些参数入手,技术宅听着可能还有点意思。我找修理铺李师傅问过,他边抽烟边嘟囔:“现在好了吧,以后谁再给小孩偷偷刷控制器加马力,我直接不接活。”据他说,新标准一旦超过每小时25公里就自动断动力,不像以前随便拆线就能飞奔。

重量也有讲究。锂电车型最多55公斤,这和之前差不多。但铅酸版本倒涨到了63公斤——李师傅说这是考虑续航,“多几斤,多跑两圈”,不过也别太当回事儿,你装个座椅垫啥的,很容易超重,到时候又麻烦。所以买的时候得问清楚,不然回头年检卡住哭都来不及。

电瓶车限速新规落地,25公里背后的那些事-有驾

塑料件比例这个冷门点,其实很多人忽略掉。我表弟去年在楼道遇到一次火灾,就是因为隔壁充电的小龟王塑料外壳烧起来特别快。这次新规要求整车塑料不能超过总重5.5%,目的就是防火阻燃。据说现在好多厂家换成金属外壳,看着结实不少,但价格肯定水涨船高。有朋友开玩笑:以后撞墙先烂墙皮,再伤车壳。

还有一个变化,以后不用强制安脚蹬子。有些南方城市本来就没人用,那玩意碍事又丑;不过北方某些地方喜欢带娃上下学踩两步,现在估计只能另想办法。而鼓励安装后视镜这个操作,在我们本地其实挺受欢迎,因为市区路窄,经常被外卖小哥呼啸而过,有个镜子起码能提前看到点影儿,也方便打灯变道啥的。“后视镜不算宽度”这一条,是销售店老板顺嘴告诉我的,说对三轮款尤其友好,否则早被交警抓去罚钱了。

电瓶车限速新规落地,25公里背后的那些事-有驾

说回自己,其实刚知道消息那天是真郁闷,总觉得专家们坐办公室拍脑袋,哪懂咱们天天骑的人有多赶时间?我跟媳妇抱怨,她抬头瞥我一眼:“你上班老掐表冲刺,有什么好处?摔一跤算谁?”她这话戳中软肋,我突然想起去年秋天雨天路滑,一个同事急刹摔进绿化带,好半个月胳膊抬不起……安全问题确实不能只图省几分钟方便啊。

最近微信群里还流传一个段子:有人担心万一路上遇险,需要加速逃命怎么办?底下立马有人怼:“兄弟,你以为现实都是警匪片啊?”确实也是,要真碰见追杀犯,你骑摩托怕也悬。另外还有人误会断动力就是急刹,其实现象完全不同,只是不再继续加速而已,该滑行还能滑行,这一点维修铺阿伟专门科普过,“惯性你懂伐?”

电瓶车限速新规落地,25公里背后的那些事-有驾

插一句行业八卦,新国标出来之后,据销售圈私聊,今年二手市场估计会出现不少“退役”旧款超标车型转让潮。有几个贩子的微信群已经悄悄活跃起来,不过大家记住,被抓住还是照样罚钱扣分,不值得冒险。有业内人士透露,一些国产品牌为了应付检查,把出厂数据做得极其保守,比如仪表盘显示24.8km/h,但实际GPS测量只有23左右,就是怕出纰漏。不过这样开久了,也难免让习惯“飞驰人生”的老司机们直呼不过瘾——群友老赵甚至准备改投摩托阵营,说纯粹解馋,可惜考驾照又嫌麻烦……

电瓶车限速新规落地,25公里背后的那些事-有驾

至于减少塑料件、提升阻燃能力这些调整,大部分家庭主妇倒是拍手叫好。我妈听完新闻,还特意叮嘱楼下张婶别把充电玩具堆一起,“电视报纸天天播爆炸事故,都吓死人”。所以这些看似繁琐的小规定,对普通百姓来说其实蛮贴心,只不过执行初期难免磕磕碰碰罢了。

电瓶车限速新规落地,25公里背后的那些事-有驾

最后顺嘴提一句,上周末偶遇隔壁社区的大爷,用自家淘汰下来的旧型48V“小毛驴”拉菜送孙女。他唠叨了一句:“安全第一呗,小命比速度值钱!” 想来也对,人这一辈子绕不开各种规则限制,但总归都是为了少走弯路,多保平安吧。不知明年春暖花开的时候,还有多少台曾经风驰电掣的小龟王,会静静停在胡同角落晒太阳呢?

电瓶车限速新规落地,25公里背后的那些事-有驾

内容来自公开资料与个人见解,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定论或权威汽车事实参考。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