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活到我这个岁数,对新车申报早就免疫了。不管纯电、混动、增程,还是号称来自未来的新能源,大都像朋友圈里的鸡汤文,你一刷,满屏都是励志和颠覆,等真喝下去,原味的还都是白菜豆腐,没吃出高科技和资本主义的鲍鱼味。申报新车就像相亲市场,车厂拼了命吹牛,消费者睁着一只眼眯着一只眼,大家都指着政策补贴这碗饭多吃两口,什么轮毂尺寸、尾灯样式、智能座舱,说得神乎其神,实际到头来就是按套路出牌。唯一创新的,是骗你买单的花样。
说到增程,最近流行的小鹏G7又想“增”点戏份。明年一季度要上市,翻新800V高压平台,拉个1.5T的小增程器进瓶,电池还号称5C超充,430公里纯电,别人吃西红柿炒蛋,他非得撒点金箔进去,还要你体会什么叫“突破”。不过真到街头巷尾,你敢信开小鹏G7的都是爱科技爱环保的潮人?其实大概率是苦于老肚皮里油太贵,电太慢,非电非油,搞个增程混搭,对付楼下那堆天天换车标的邻居——毕竟,面子谁不要呢?再说,你见过哪款按申报吹上天的新能源上市到最后不是割一茬韭菜,把预期调低一格的?
在这场“卷造型、卷智能、卷续航、卷奶茶配色”的技术内卷大比拼里,小鹏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广汽丰田铂智7,华为电机+鸿蒙座舱,用青春和科技砌出来的五米一马车骨架,带着激光雷达喊你一起“智能革命”。但是丰田的豪华与日系祖传醇厚的驾驶体验之间的矛盾,早晚都会在车主用语音控制座椅加热开到一半罢工的时候爆发。智能?交给鸿蒙。品质?交给丰田。情感?交给钱包和新势力们撕扯。消费者只能期待别像手机操作系统那样,让日系车最后变成电子垃圾三件套之一。
新时代旗舰?岚图泰山来了,说是长得像劳斯莱斯库里南,听着就像男人理发跟Tony老师说:来个郭富城同款。车厂说什么“中式顶奢”,翻译过来就是内饰加点三生三世的祥云雕花,门把手镀个金,再请个知道“流光星辰”是啥味道的设计师上炫技。至于顶级豪车的文化底蕴,全靠PPT撑场面。800V超混,四颗激光雷达,鸿蒙座舱,能续航1400公里,听着牛得一比,但考虑堵车那半天油钱,该烧还烧——谁让我们买得起泰山的人,大概率一脚油门下去都是脚趾头点的不是脚心,动力和智能这些配置,宣传得越响,使用率越低。你问有钱人图啥?大概率是不用动手,刷脸开门,老板椅上续个命。
零跑Lafa5见缝插针,为年轻人量身定制。车名Lafa是啥意思?很潮吗?很懂生活方式?想必只有零跑公关部和某些自媒体的大脑洞能告诉你。外观流线运动,LED灯带,19寸大轮毂,运动前唇,激光雷达,强调信息化,彰显个性,挂在嘴边,实际呢?大街上堵在一起,谁区分得出哪个是Lafa5哪个是比亚迪秦或者极狐阿尔法S?汽车圈的年轻人故事越来越像地产圈的毛坯豪宅,拼到最后拼的是精装修还是电梯多快,反正都是风和水的游戏。新车怎么突破?别问,先把PPT做好,剩下交给交付和期权。
中期改款的轩逸和卡罗拉摇醒了还算有点原则的合资派消费者。不是每个人都爱智能和高科技,不少人心里琢磨的还是几十年日系车那点耐造皮实。轩逸外观升级一下,灯组T字形贯穿,格栅V形变个花样,内饰改个颜色或做下熏黑处理,真说起变化,大概率属于“今年你把牛奶倒了点咖啡,明年换味儿加点椰汁”。动力还是1.6升、1.8升,外加混动那套老几样,日系车主的梦想,不就是加油便宜,开不坏、三代同堂吗?智能辅助、雷达和天窗成了新口红色号,反正选项多,写在申报表上头,轮到真正上市那是“与量产车型有所不同,一切以实际车辆为准”。官方翻译:PPT的事儿,PPT负责;造车的事儿,轮胎下地再说。
再说RAV4,造型折腾来折腾去,从当年书生气十足的小路虎变成“硬派户外型男”,前脸拉一条“C”字灯带,黑色中网,银色护板,连轮圈都恨不得告诉你“我能拉雪橇”。可惜越野梦再多,多数RAV4最后的命运还是穿梭于商场、幼儿园和二环以内,偶尔越个野也不过是攻下一滩水洼。动力还是那老几柜,偶尔推个混动,轰成三缸或者两缸,消费者图的还不是省油和省心?PPT永远在主打科技硬汉风,现实里大多数车主的路怒症只用来怒斥前方那台纯电拥堵王。
宝骏享境S,五菱和华为强强联合。要说这些年五菱干啥都带点东方神秘主义,这次联手华为直接搬出鸿蒙座舱、乾崑智驾,听着像是下一季玄幻仙侠的BOSS级角色。23万块的车说自己智能云云,后座喊话:“小宝小宝,给我来点萨克斯”,前座纠结要不要用激光视觉识别对面来的是外卖员还是小区大爷。尺寸一比,堪称国产SUV再度体型暴走,银黑撞色、隐藏把手、大轮毂、夜间流光尾灯,横看竖看都有点上世纪港片“大哥座驾”既视感。唯一和现实对线的是发动机,每每看到1.5T就知道,消费降级和性能想象之间,横着一道价格的鸿沟。买不起理想、蔚来没关系,五菱给你“人民的旗舰”,真交付到家,全系标配华为芯片,多年后拆车一看,国产智驾依旧砸不烂。
iCAR V27一脸硬派越野派头,名字起得好像放在黑市上卖的芯片编号。外观致敬经典硬盒子,两圈圆灯一条钢条横穿其中,带点80年代Chic,又带点2020后的网红尬感。外挂备胎,黑色护板,竖直红黑尾灯,总结下来是一句话——不怕你不认识,就怕你不敢承认这是同级别国货之光,车厂信心拉满,用户预期却在疑问“这么大一只,1.5T增程真能拉动吗?”至于定价,一说二十来万,想想这个价位竞品,增程真的不是花样市场,是无奈和妥协的产物,很适合喜欢在论坛秀“野性”,实际工作日堵在出城线半小时也不敢耗电的现实小资。
说到底,工信部一批又一批的申报,像极了傍晚小区遛狗,溜溜总要有个理由,喊出来的声音永远比实际走的路远。量子技术的车壳、飞机用的底盘、北斗导航下的座椅按摩……所有车厂当下的底气,不是靠用户忠诚,而是彼此挤兑,把PPT卷成春运车票,人人都说要引领世界,结果最后还是“建议低配落地,留点钱买两箱油”。老二次元喜欢追新番,车圈也逐年躁动,起点永远在现实,终点都飘荡在脑补里。
当然,申报信息让不少人看得热血沸腾,买车还是要三思而后行。俗话说“江山代有新车出,各领风骚不过一年”,等你投胎再来,车早换代,政策也调一轮,油电还是新能源,千篇一律。你信新势力的“科技改变生活”,我信老日系的“用不坏就是省钱”。总之,无论你要出行、要面子,还是要“人车合一”,都难逃钢铁洪流中的一块螺丝。作为新时代韭菜,人各有志,咱就一句话:买什么都别买预期,最差的车永远是下一台,最好的车永远在路上。
本文以弘扬社会正能量为宗旨,若存在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通过官方渠道反馈,我们将及时回应。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