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九月的下半场,整个汽车圈子可以用一个字总结:卷。到底有多卷呢?在十二天里一下子要上十五款新车,这就像高考补习班里全班学生都想争第一,谁都不甘心被落下。你说这阵仗大不大?为什么车企们偏偏在这个时候一口气端出自家底牌?答案其实并不复杂,背后映射的无非就是一句话:谁都不想在“金九银十”的生意旺季掉队。
真说起来,现在的中国汽车市场给人的感觉就像一锅持续加温的大杂烩,新能油车混着新能源车,家轿SUV全夹一起,各种玩法轮番上演。你有没有发现一个现象?大家发布会选的场地和氛围都格外讲究,什么艺术中心、沙漠景观、国家遗址公园、会展中心,甚至还有泳馆——不晓得的还以为都在搞演唱会。为啥要这么花心思呢?你想啊,车子再多,消费者的注意力有限,一不留神就被同行抢了风头。用特别的场地和戏剧化的仪式搞个大新闻,就是为了让媒体和消费者多瞧两眼。
咱们一个个来掰扯。首先看得最明白的趋势是,新能源车的地位简直就是刺破天花板。实打实说吧,所谓“新能源主导”,这下基本变成市场常态。插混的、纯电的都齐活了。尤其像比亚迪的海豹07DM-i,不但场面做足了,还着重强调自家的混动技术。这种所谓可油可电的玩法,打一枪传统燃油市场,连带着把电车阵营也捧起来了。
按理说,新能源噱头这么大,燃油车就该边上站着干瞪眼了才对吧?但偏偏人家燃油阵营也不服气,奇瑞、本田、广汽丰田这些老司机,照样推新招,场子也选得别具一格。有人问了,燃油车还能玩出啥花样?其实传统车企最懂的是“情怀”二字——他们深知,目前还有不少消费者对“加油就走”的安全感念念不忘。你说电车好是好,可涉及到续航跟保值,有些用户就犹豫了。这也是为什么在新能源一片大潮里,燃油车依然有自己的一席之地。说到底,市场从来不是非黑即白,而是不断磨合和多样化选择的结果。
再说说发布会扎堆这事,真不是偶然。你想想,九月下旬,谁不眼馋“黄金周”那波客流?大家都等这机会憋大招。可惜天底下没有永远的赢家,媒体资源、用户关注度就那么多,一天出五六个大新闻,都想上头版,最后只会抢了个寂寞。你看媒体老师们下半个月的行程,再看似乎一场接一场,结果最后常常得二选一、三选一。车企这边比拼的不光是车本身了,一个好场地、好创意、好时间点,都得精打细算。
再看产品,这十五款新车,真是五花八门。掂量一下,从十万多一点到五十万以上的全有,有追求科技、“黑科技”的,有讲究空间和舒适的。你要仔细对照就发现,车企的差异化比以前更明显了。岚图这种高端路线,专门选择艺术中心,要的就是氛围感,估计拍完照片人都觉得自己升华了。比亚迪讲究“主场优势”,自家办事效率和气场足。还有的去月牙泉、敦煌那样的地儿,炒的是“东方美学”、文化自信。各有算盘,各有赌注。
其实拿下“金九银十”不光靠新车和发布会,最后还得归结到一个词——产品力。所有花里胡哨的东西,到头来不如一句话管用:这车到底好不好?划不划算?用着是不是省心?服务怎样?现在的消费者越来越理性,谁也不是“乌合之众”,新车一上,先查参数、比配置、拼性价比,该问的问题一样没少。
值得玩味的是,现在有些车企不喊价格战口号了。去年那种疯狂内卷、卷到让同行冒汗的阶段,眼看要往回收收。大伙儿开始重视口碑、重视技术、重视体验。你要说国产新势力和传统合资在套路上没变化,那纯属瞎说。现在买车的,不看燃油、不看电车,重点全看“值不值”,”对不对胃口“。未来的新车,能火的还得靠过硬的实力说话。
当然,这样一来“卷”也就不可避免地加剧了。咱们不妨设想一下,十五款新车一起压上市场,销量蛋糕就这么大,难不成能凭空变出一部分新需求?手里预算有限的消费者,或许狼狈点会选择观望,等各家“干仗”结束,看看谁先松口再下手,还有一部分急着换车的,就在这波浩浩荡荡的宣传中对比、权衡,最后 “用脚投票”。企业内卷得厉害,消费者其实未必不是受益人。
不过,多元化和内卷其实是一体两面。百花齐放,本质上是好事。技术卷起来,服务卷起来,体验卷起来,终端价格卷到实打实,这让中国汽车市场始终充满活力。可某些地方也得警惕:比如发布会太密集反而让信息过载,容易让好产品被湮没在热闹中。还有线上线下活动成本直线上升,能不能带来实际销售转化?这也是个值得企业反思的问题。
归根结底,赢家只可能有那么几个。谁会在黄金周胜出?或许有人靠极致性价比,有人靠创新体验,有人靠精准营销。无论是传统燃油的情怀杀,还是新能源的技术流,只有抓住用户真正需求的产品和品牌,才能在大战里笑到最后。
有一个问题倒值得留给所有人——为什么中国汽车市场的变化比别人快?我猜这不光是企业拼命,也包括用户本身的成熟与挑剔。去年今年的大量新品、技术更新、营销翻新,都是被消费者“倒逼”出来的。假如市场还像早年那样,大家逐步升级,一步一步抬高天花板,那这场新车盛宴也不至于办得这么嘈杂。
所以说,这个九月下半场是繁荣中的大考。一边是企业们高举高打想抢市场,一边是消费者眼观六路慎重决策,旁观的媒体则像打仗一样飞来飞去挑重点。这就是今天中国汽车市场的真实写照:比拼的不只是“谁先上”,而是“谁能留下”。表面看是广告营销的腥风血雨,本质上还是产品扎实、体验靠谱、用户满意才是真章。
最后,不妨站在更高一点的视角想一想,这样的“极限内卷”是不是意味汽车行业已经启程进入全新的竞争时代?有人说“上新潮结束就拼实力”,有人觉得“新车们都有点审美疲劳”,可不管怎样,这样的密集上新,终究是中国汽车市场步向成熟和全球化必经的路。同样,做企业的该明白:一时热闹带来不了长久繁荣,还是得靠精工细作与持久创新。而对每一个普通消费者来说,好戏才刚刚开场,最怕的是你还没看清楚,热潮就过去了。
你认为这十五款新车里,谁最有机会?或者你觉得,这场堪称“史上最卷九月”的竞争,会不会有新玩家逆风翻盘?这些问题,留给时间,也留给每个看戏和参与的人。说到底,中国汽车的舞台永远不会冷清,热闹本身就是进步的动力。
我们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倡导文明、健康的社会风气。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相关证明以便处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