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龙汽车转型自救,体验中心落成,海外出口发力

先问大家个问题,神龙汽车这样的老牌合资厂,到底要不要拼杀在销量榜头部去?是不是只有销量高,才算混得好?要是我们把“销量为王”换成另一种考量方式,会不会发现,企業其实还有别的活法?宋汉明接手神龙汽车之后,大家都在看他怎么玩这盘棋。有的人说神龙就是泥潭,谁来了都没用;还有人觉得他或许能带来点新东西。那我们到底该怎么看这事情?

说到神龙汽车的“冰火两重天”,其实就是一句老话:外边看着热闹,里面冷飕飕。旗舰体验中心开业,场面大,领导讲话也气势汹汹——可行业数据一翻,才发现家底其实很薄。三十多年的老厂,曾经工厂盖得飞起,如今租房子给别人做代工,这种身份转变多戏剧化?其实往深了想,神龙汽车的困境,不是这两年才有,一直都在。只不过这两年被新能源汽车的浪潮冲击得更惨,显得更无力了。

大家问:法系车在中国真的还能活吗?我看现在很多人已经不提“法系情怀”了,因为情怀没法当饭吃。神龙汽车最难的时候不是“销量低”,而是没方向。你想想,法方强硬不肯妥协,合资品牌又在国内不接地气,消费者也早就不爱买法系车了。新推出的示界06,一个月卖不过百台,无论怎么市场包装,看数据就知道难。

大家是不是该反思,神龙汽车除了卖车还有啥能做?陈彬之前拼出口,有点起色,然后走了,宋汉明接班。好多人问他能不能把这摊子救活。可问题是,现在销量已经跌到“不痛不痒”,连高层都不再拿销量做KPI考核重点。这其实是个信号:公司活法变了。

为啥公司不再一味追销量?我觉得原因很简单,烧钱烧到无底洞也不能“翻盘”,还不如换个思路。宋汉明上位的最大动作就是“神龙造,全球销”这个战略。说白了,就是努力把产品跑到全球去卖,国内还是会做,但主力不再压在“本地销量”。这是什么策略?就是轻资产,不再一味铺摊子,而是转型做出口、做代工,能省则省,想赚就赚全球的钱。

对此我想问:大家是不是觉得这有点像“自救”?是的,宋汉明就是在带大家自救。你让他三年内把神龙销量提到原来几十万辆的水平,那是做梦。但他能不能让这个厂子变得“不死”?这就考验管理层智慧了。懂经营、懂党建,一句听着像官话,但实际就是他既稳住了公司气氛、也调整了业务方向。现在大家都在出口方面发力,海外看到的神龙车尺寸、配置,跟国内都不一样。说明公司真的在用心,想出口活下来。

再往前一步,神龙汽车这三十三年来,也算试过各种活法。巅峰年时候,年销七十多万辆,那会儿全国满大街能看到法系。后来边跌边自我否定,没新的突破,管理高层频换,混得越来越差。大公司最怕的不是亏钱,是失去方向。现在宋汉明带队,至少提出了方向:降本增效、轻资产运营,不追“销售数字”,而是追怎么把企业活得更久。

大家可能会问,这是不是把自己变成“代工厂”?在我看来,也没啥不好。在市场浪潮变了、产品力跟不上、品牌吸引力低的时候,先活下来总比等死强。等有能力了再考虑扩展业务,反正企业还在就有机会。做代工,赚得不多但至少有现金流。不放弃出口,万一海外市场走得通,就是个新起点。所有决策都是基于现实,发现一条能活得下去的路,就算成绩。大家想想,很多老牌厂死掉那叫清算,剩下的厂都要靠灵活调整。

那我们再问一次,销量真的那么重要吗?其实近年来很多企业已经开始不把销量放在唯一目标。市场环境变了,以前的高销量依赖性、不适合现在的多样化竞争。互联网公司都“讲故事”,汽车公司其实也开始讲“战略”。宋汉明带队其实就是讲“神龙往全球跑”的故事,本土拼不过就全球化,科目换了,但没丢底气。

神龙汽车的大体验中心落成,外界看的都是“新标杆”,可谁真的关心品牌内部管理?我觉得这种体验中心落地,更多是一种姿态,告诉大家公司并没躺平。有全新方案、有出口、有代工、有降本,就是表态。其实企业管理人真正关心的是“账面上能不能收支平衡”“资金链能否撑住”,而不是那些“市场不认可”的噱头。

神龙汽车转型自救,体验中心落成,海外出口发力-有驾
神龙汽车转型自救,体验中心落成,海外出口发力-有驾

你说宋汉明能不能救神龙于水火?我觉得他能把企业带出死亡线,就已经很牛了。而今不再盲目追销量,反而把资源、注意力都放在降成本、有效利用资产、积极出口。原先租工厂给别人、让别人代工,现在自己做代工,从房东到租客,这是现实选择。有人觉得是“耻辱”,但商业世界没那么多“情怀”,只有活下来才是硬道理。

当然,神龙汽车能不能靠这种新战略,彻底翻身,谁也不敢保证。但至少,比以前那种靠死挺、不管市场变化强得多。大家想想,市场给的机会其实很多,关键是要有换路的勇气。宋汉明这一套降本增效、轻资产运营,他自己明白,活下来就算赢了。

未来神龙汽车能不能重回巅峰?这个问题谁都不能给答案。品牌影响力、产品力、渠道、资金……每一个都是巨大的挑战。但至少现在,企业有了方向、有了活法。宋汉明能不能把神龙从死亡的边缘上拉回来,这要看他能不能持续输出战略定力,而不是再去拼那虚无缥缈的销量榜。

神龙汽车转型自救,体验中心落成,海外出口发力-有驾
神龙汽车转型自救,体验中心落成,海外出口发力-有驾

一句大实话:企业真正的危机,从来不是销量少,而是失去活力。现在神龙汽车总算有点活路,宋汉明也没想着“销量大跃进”,而是用现实主义让公司活下来。同事们没了以前的“销量焦虑”,反而能做点实事。体验中心的搭建、出口业务的增长、代工线的扩展,这些平淡但有用的改变,可能不会带来辉煌,但能让企业喘一口气。

最后问大家,你愿不愿意看到一个企业在困境时,不再盲目追销量,而是找一条真正能活的路?也许以后还有逆袭,但至少现在,活下来就是最帅的选择。神龙汽车的故事也许不会再像以前那样让人热血沸腾,但它活着,永远有希望。

神龙汽车转型自救,体验中心落成,海外出口发力-有驾
神龙汽车转型自救,体验中心落成,海外出口发力-有驾

本平台致力于传播有益于社会发展的正能量信息,若发现内容有误或侵权,请及时告知,我们将认真核实并改进。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