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得聊聊最近车圈里闹得沸沸扬扬的一件事,保证让你大跌眼镜!
蔚来,那个曾经把“终身免费换电”、“不设上限的质保”视作立身之本的新能源品牌,如今却向老车主们挥起了镰刀!
这可不是小修小补,而是直接砍掉了当初吸引大家慷慨解囊的“终身权益”,这可是实打实的利益啊。
事情是这样展开的:一位老车主,权且称他为李先生吧,在社交媒体上晒出了一张截图,那神情,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他的愤懑。
他的蔚来APP上赫然显示:终身免费换电资格,取消!
李先生百思不得其解,自述只是为了生计奔波,每日穿梭于城市之间,并未有任何违规操作。
然而,点开APP的详细说明,他瞬间如坠冰窟:“日均行驶450公里,判定为非个人日常使用”。
这算什么道理?
当初购车之际,销售拍着胸脯承诺,行驶里程不设限,随便跑!
现在却反咬一口,跑得多反而成了原罪?
这出尔反尔的速度,堪比六月的天气!
这并非李先生的孤例。
我迅速在车友群里发起询问,瞬间群情激愤!
一大批老车主纷纷亮出自己的行驶数据,一个个都成了“重点监控对象”。
一位高姓车主跑了28万公里,另一位王姓车主更甚,直接跑到了35万公里,结果无一幸免,均被蔚来判定为“过度使用”,无情剥夺了终身免费换电的资格。
这感觉,就像寒窗苦读十余载,金榜题名之际,却被告知因字迹潦草而取消资格,令人扼腕!
更令人难以接受的是,蔚来竟然玩起了“举证责任倒置”的把戏。
说白了,就是让用户自证清白,证明自己并非以营运为目的才跑出如此高的里程。
王先生为了证明自己,不得不拿出厚厚的酒店账单,以及参与蔚来官方自驾游活动的合影,然而,客服一句冷冰冰的“系统判定”便将他拒之门外。
这场景,何其相似?
就像在电商平台给了差评,平台一句“算法推荐”便将你安排得明明白白,令人无力反驳!
普通消费者哪有精力和财力与财大气粗的企业对簿公堂?
这简直就是一场力量悬殊的博弈!
群里的车友们怒火中烧,纷纷表示要组建“权益受损车主联盟”,誓要维护自身权益。
一位精通法律的车友一针见血地指出:合同中未明确限制,单方面取消权益,涉嫌虚假宣传!
此事,说穿了,就像办理了一张不限流量的手机卡,结果月底却收到短信,告知“本月流量超额,下月限速”,令人难以接受!
信任的建立需要漫长的积累,而崩塌却往往只在一瞬间!
遥想当年,这些老车主们曾满怀憧憬地排队等待换电站,对蔚来寄予厚望。
如今,却不得不四处奔走,寻求投诉渠道,这巨大的落差,令人唏嘘不已。
平心而论,企业想要控制运营成本,这无可厚非。
毕竟,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白热化的当下,运营压力可想而知。
然而,企业至少应该提前与用户沟通,制定一套公开透明的规则,给予用户足够的缓冲时间。
例如,可以设定一个合理的里程上限,超出上限的用户可适当收取费用,或提供其他替代方案。
而非像现在这般,一刀切地将所有高里程用户视为“薅羊毛”者,这未免显得过于冷酷无情!
更进一步说,蔚来此次事件也暴露了合同条款的疏漏。
当初的合同中,并未对“个人日常使用”做出明确界定,也未设置行驶里程的上限。
这无疑为蔚来的单方面行为埋下了伏笔。
因此,在购车时,务必仔细研读合同条款,特别是那些与自身权益息息相关的条款,务必做到心中有数,避免日后陷入被动。
当然,我们也不能因此全盘否定蔚来。
毕竟,在技术研发、产品创新以及用户服务等方面,蔚来依然有不少可圈可点之处。
例如,其独树一帜的换电技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电动车充电难题;其智能车载系统,也为用户带来了诸多便利。
然而,此次“终身权益”风波,无疑给蔚来的品牌形象抹上了一层阴影。
它警醒我们,任何一家企业,都不能背离最初的承诺,不能为了追逐利润而牺牲用户的利益。
正如《礼记·大学》所言:“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企业立身之本,在于诚信二字。
归根结底,企业经营之道,贵在诚信。
承诺既出,驷马难追。
否则,即便一时得利,终将失去人心,失去市场。
那么,各位看官,你认为蔚来此举是否妥当?
如果你是蔚来车主,又将如何应对?
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真知灼见,让我们一同探讨!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