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中国男足在东亚杯接连以0:3、0:2惨败日韩,创下连续四场零进球的尴尬纪录时,一家中国企业却选择在这个时间点向国足抛出橄榄枝。7月18日,比亚迪以5年7500万元的"骨折价"拿下中国之队官方合作伙伴权益,这笔相当于每天4.1万元的投入,究竟是"人傻钱多"的盲目撒币,还是深谋远虑的战略卡位?
国足商业价值跌至冰点:比亚迪为何逆势入场?
中国之队的赞助费曲线堪称中国足球的晴雨表。2019年官方合作伙伴标价5000万/年无人问津,2021年降价至3000万/年仍流拍,而比亚迪最终以1500万/年的"抄底价"成交,仅相当于巅峰期的三折。更精妙的是其采用的VIK赞助模式——5750万现金+1750万实物抵现,既缓解足协现金流压力,又为比亚迪消化产能提供出口。
这笔交易中,比亚迪获得的权益包堪称超值:球场LED广告、新闻发布会背景板露出、球员肖像使用权等传统权益外,更重要的是汽车品类独家赞助的排他性保护。参照现代汽车通过世界杯赞助实现品牌认知度跃升37%的案例,比亚迪显然在复制"低价获取高曝光"的经典体育营销路径。
全球化战略下的体育营销棋局
翻开比亚迪的足球赞助年表,2024年堪称其"足球大年":1月官宣成为欧洲杯首个中国汽车赞助商,5月登陆美洲杯赛场,6月又现身欧洲U21锦标赛。这一系列动作与其海外营收数据形成战略呼应——2024年境外营收2218亿元,占总营收28%,同比增长38.49%。
值得玩味的是其欧洲杯期间的配套动作:组织100名中国足球少年赴德交流,既完成品牌露出,又积累体育IP运营经验。赞助国足恰是这套组合拳的最后一环——用本土化叙事巩固国内市场基本盘,同时为海外市场储备足球营销方法论。当国际米兰的赞助谈判已在路上,比亚迪的体育营销版图正显现出清晰的全球化脉络。
汽车品牌×足球联动的转化率之谜
体育营销专家帕特里克·努森的研究显示,汽车品牌赞助顶级赛事平均能带来23%的品牌美誉度提升。对比亚迪而言,赞助低谷期的国足实则暗含三重算计:其一,借"雪中送炭"塑造负责任企业形象,对冲此前"排放门"等负面舆情;其二,足球赛事聚集的政商人群与电动大巴、高端车型目标客户高度重合;其三,绑定2030世界杯周期,赌注潜在的成绩反弹红利。
现代汽车2002年赞助韩日世界杯后,美国市场销量骤增40%的案例证明,汽车与足球的化学反应需要长期培育。比亚迪的7500万投入更像是张"看涨期权",既买当下曝光,更押注未来五年中国足球价值重估的可能性。
风险与机遇并存的商业博弈
这场"抄底"绝非稳赚不赔。国足若持续溃败,可能引发"品牌连坐效应";足球粉丝与电动车用户的重叠度尚待验证;按行业惯例,7500万赞助费需配套至少2.25亿营销费用才能充分激活价值。但比亚迪手中握有两大对冲工具:汽车品类独家赞助构筑竞争壁垒,新能源与体育产业的政策同频提供保护垫。
更关键的胜负手在于权益转化能力。参照大众汽车通过赞助德国队开发特别版车型的案例,比亚迪若能将国足IP转化为限量车款、青训联名等衍生品,或可打开营销闭环的想象空间。
低谷入局的商业哲学启示
从华尔街"逆周期投资"到巴菲特"别人恐惧我贪婪",商业史上所有经典战役都诞生于价值洼地。比亚迪此次赞助本质是用财务成本置换品牌资产,其真正的赌注不是国足成绩,而是14亿人对足球的情感刚需。当多数品牌忙着"割韭菜"时,敢在寒冬播种的企业,或许才能收获下一个春天的超额红利。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