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一个怪象:为何“中高端车”大家都爱增程,低端却爱插混?

新能源汽车市场迎来爆发式增长的当下:

具备“燃油与电力双驱动”特性的插电式混合动力和增程式动力车型,近年间成功跻身热门畅销车型行列。

然而值得留意的是——

在这股销售热潮中,出现了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

在中高端汽车市场,消费者普遍倾向于选择增程式车型;但在十万元级别的主流消费区间,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却成为购车首选。

为何会出现这种市场表现?这种看似不符合常规的消费选择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原因?

发现一个怪象:为何“中高端车”大家都爱增程,低端却爱插混?-有驾

要解答这个问题,有一个关键因素不容忽视:

那就是车企想要打造价格亲民的增程式车型,面临着诸多难以克服的困难。

这一说法或许令人感到意外,毕竟从技术结构上看,增程式系统远比插电式混合动力系统简单。

既然如此,为何不能推出售价在十万元甚至更低价位的增程式车型呢?

从理论层面分析,这样的设想可行,但实际操作中却面临成本难以控制的困境。

一台增程式汽车的核心组件主要包括电池、电机以及发动机(即增程器)三大部分。

这些关键部件的成本都不容小觑,其中电池的价格更是居高不下。

以当前市场主流的磷酸铁锂电池为例,每度电的成本约为600多元。

假设一辆增程式汽车配备40度电池(这已经是较为保守的配置),仅电池部分的成本就高达2.4万元。

再加上电机、电控系统、车身框架、内饰设计、智能驾驶辅助系统、车载智能系统,以及后期的营销推广、销售渠道建设、人力成本、税费等各项支出……

如此一来,想要实现车辆的低价销售几乎是不可能的。

发现一个怪象:为何“中高端车”大家都爱增程,低端却爱插混?-有驾

如果强行推出低价位增程式车型,只能选择配备容量仅“10度左右”的小电池来降低成本。

但这样做又会引发新的问题:

仅配备10度电池的增程式汽车,实际使用价值有多大?

这类车型纯电续航里程极为有限,一旦电量耗尽,燃油消耗将大幅增加——

不仅动力性能下降,油耗显著升高,驾乘体验也会大打折扣。

特别是在高速行驶或爬坡时,动力不足的问题会更加明显。

也就是说,消费者既无法享受到纯电动汽车的平稳静谧,也难以实现燃油经济性。

这样的车型,自然难以获得消费者的青睐,车企也缺乏生产动力。

相比之下,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则具有不同的特性。

即便电池容量较小、纯电续航里程较短,依然能够保持良好的燃油经济性。

因为即便在电量不足的情况下,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依然能够保持较低的油耗水平,同时动力输出也能得到保障。

正是基于这些优势,低价位的增程式车型在市场上极为少见。

发现一个怪象:为何“中高端车”大家都爱增程,低端却爱插混?-有驾

虽然上述解释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新的疑问随之而来:

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不存在增程式车型的这些弊端,为何在中高端市场的销售表现却不尽如人意?

答案其实并不复杂:插电式混合动力和增程式动力,本质上是两种不同设计理念的产物。

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脱胎于传统燃油汽车,可以看作是“燃油与电动”的过渡方案。

其电动驱动系统更多地起到辅助作用:

无论电池容量多大、电机性能多强,都无法改变发动机直接参与驱动、变速箱进行换挡操作的核心特性。

一旦电量不足,车辆的整体性能和驾乘体验就会出现明显下滑。

而增程式车型则有着本质区别。

其核心是纯电驱动模式,发动机仅作为发电装置,全程不直接参与车辆驱动。

这也解释了为何许多高端增程式车型能够配备丰富的豪华配置:

诸如车载冰箱、多功能座椅、大尺寸娱乐屏幕、对外放电功能等一应俱全,且使用体验良好。

发现一个怪象:为何“中高端车”大家都爱增程,低端却爱插混?-有驾

在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上,这类配置却较为少见。

这是因为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存在电量耗尽的可能性,并且电力供应稳定性不足,难以满足这些高能耗配置的用电需求。

虽然通过技术手段也可以在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上配备这些配置,但过高的成本和不稳定的使用体验,使得这种做法缺乏性价比。

基于以上原因,市场选择逐渐形成分化:

车企更倾向于将增程式技术应用于中高端车型,中高端消费者也更愿意为增程式车型买单,因为其能够带来更纯粹的驾乘体验。

这两个因素相互作用,使得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在高端市场难以与增程式车型竞争。

发现一个怪象:为何“中高端车”大家都爱增程,低端却爱插混?-有驾

综上所述,插电式混合动力与增程式动力之间的市场竞争,表面上是技术路线的差异。

实际上反映了消费者心理、价格接受能力、用车需求等多方面的差异。

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凭借良好的操控性能、燃油经济性和双动力驱动优势,成为低价位市场消费者的务实之选;

增程式车型则在驾乘体验、电动驱动稳定性和配置拓展性方面更具优势,因而能够满足中高端市场消费者的品质需求。

看似消费者在选择不同的技术方案和价格区间,实则是在选择与自身生活方式相匹配的汽车产品。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