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刷到一条视频,看得我血压都上来了。 江苏一位宝妈刚提了6天的理想L6,方向盘一转就"嘎吱嘎吱"响,售后居然说"配件坏了都是小事"?这话说的,我拳头都硬了!
这位宝妈6月30日付的款,7月3日喜提新车,结果9号就开始"唱歌"。 刚开始还以为是幻觉,谁知道这"歌声"越来越嘹亮。
15号找售后,对方轻描淡写说要换支臂,补偿两万积分。 拜托!
人家新车才开几百公里,油都没加满就出问题,换你你能忍? 更气人的是售后那句"至理名言"——配件坏了不算事。 这话说的,我差点把手机摔了。
要我说,这话就跟"吃饭噎着不算事"一个道理,都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宝妈买这车就为了带孩子,现在吓得连门都不敢出,换车要求过分吗? 有意思的是,这车还是在商场买的。
现在维权都找不到地儿,总不能把车拖回扬州吧?这操作,简直比追剧还魔幻。 最近网上类似投诉越来越多,理想官方说是下摆臂球头问题,拍胸脯保证不影响安全。
但问题是,新车接二连三出同样毛病,这正常吗? 说到这儿,我突然想起前两天刷到的段子:有人问新能源车和传统车区别在哪?神回复是"新能源省去了发动机和变速箱,但没省去闹心"。 现在看这回复,莫名觉得扎心。
底盘素质可是决定一辆车好坏的命门,这都能出问题,让人怎么放心? 理想作为新势力头部品牌,这波操作实在让人看不懂。 要我说,与其在营销上砸钱,不如先把品控搞扎实。
毕竟买车不是买盲盒,谁愿意花几十万赌运气?当然,这话可能有点绝对,但消费者的焦虑是实打实的。 更魔幻的是,有车主反映换了配件问题还在。
这就很耐人寻味了,到底是配件批次问题,还是设计缺陷?官方至今没个准信儿,就让消费者当小白鼠反复折腾。 要我说,这跟去医院看病一个道理——大夫光说"没事",但就是治不好,换谁都得急眼。
说到汽车工业,想起个有意思的现象。 现在新能源车都在比谁屏幕大、谁功能多,却把最基础的机械素质给忽略了。
这就好比盖楼,外观再漂亮,地基不稳都是白搭。 传统车企几十年积累的底盘调校经验,真不是靠PPT能赶超的。
这事儿给我们提了个醒:买车不能光看参数和配置。 就像找对象,长得再帅,人品不行也白搭。
你们说是不是?现在新能源市场竞争这么激烈,谁把消费者体验放第一位,谁才能笑到最后。 你觉得呢? 最后留个悬念:如果连头部品牌都这样,那些二三线新势力的品控,会不会更让人捏把汗?这个问题,恐怕只有时间能给出答案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