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A蓝牌之谜,数量稀少,路上为何难见?

相信很多在上海生活或者来上海出差旅游的朋友,在马路上等红绿灯的时候,都会下意识地看一看周围的车牌。

看着那些沪B、沪D、沪F,还有越来越多、代表着未来的绿色新能源牌照,心里可能会突然冒出一个疑问:咦,好像很少看到传说中的“老大哥”——沪A牌照啊?

这事儿仔细一想,还真有点不合常理。

沪A蓝牌之谜,数量稀少,路上为何难见?-有驾

按道理说,车牌号段是按照字母顺序发放的,沪A作为上海最早启用的民用汽车号牌,发行时间最长,覆盖面最广,它的数量应该是最多的才对。

怎么到了今天,反倒成了凤毛麟角,偶尔在路上瞥见一辆,都感觉像是看到了什么稀罕物件一样呢?

我们不妨先来简单算一笔账,看看理论上沪A牌照应该有多少。

上海的蓝牌号牌,第二个字母从A开始,一直到N,除去一些有特殊用途的字母比如C和I,大概有十几个。

我们就只看沪A,它后面跟着五位数字,从00000到99999,这光是纯数字的组合,就有整整十万个。

后来为了扩充容量,又推出了数字和字母混合的组合,这样一来,沪A号段的总容量轻轻松松就能超过一百万个。

再看一个宏观数据,目前整个上海市区的私家车额度,也就是我们俗称的“沪大牌”,总量大约在250万张上下。

这么一对比,作为发行了几十年的元老号段,沪A牌照在其中占个三四成,似乎是再正常不过的推测。

可现实却狠狠地给了我们一记耳光,我们在马路上的直观感受是,沪A蓝牌的占比可能连十分之一都不到。

这背后巨大的数量差异,究竟是怎么产生的呢?

其实,这并不是什么悬案,而是由几个非常现实的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首先,最直接的一个原因就是时间的自然淘汰和新牌照的稀释效应。

沪A蓝牌之谜,数量稀少,路上为何难见?-有驾

沪A牌照,它承载的是一段历史,主要发放的年份集中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到本世纪初的十几年间。

那个年代,能拥有一辆私家车,绝对是上海滩上相当有实力的一批人。

但车毕竟是消耗品,不是传家宝。

当年挂着沪A牌照的桑塔纳、富康、捷达,经过二三十年的风风雨雨,绝大多数都已经因为老化、排放不达标等原因,走到了生命的尽头,被送进了报废厂。

车子报废了,一部分与之绑定的牌照也就随之进入了注销流程。

这就好比一个班级里的老同学,随着时间流逝,总会有人因为各种原因慢慢地离开。

更重要的是“稀释”这个概念。

我们可以把上海的马路想象成一个巨大的池塘。

最早,池塘里只有沪A这一种鱼,放眼望去全是它。

但从2000年以后,管理部门开始往池塘里放入沪B、沪D、沪E、沪F等各种新品种的鱼,而且放的速度越来越快,数量越来越多。

特别是最近十年,随着汽车进入寻常百姓家,每年新增的车辆和牌照数量是相当惊人的。

近几年,更是有大量代表着新能源的“绿牌鱼”涌入池塘。

沪A蓝牌之谜,数量稀少,路上为何难见?-有驾

这么一来,虽然池塘里沪A鱼的总数可能没有急剧减少,但它在整个鱼群中的占比却被急剧地拉低了。

你现在随手在池塘里捞一把,捞到新品种鱼的概率自然远远大于捞到最早那批元老鱼的概率。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感觉路上沪A越来越少的最直观原因,不是它消失了,而是它被淹没在了新牌照的汪洋大海里。

不过,如果仅仅是自然淘汰和稀释,还不足以解释沪A牌照如今的稀缺程度。

真正让它变得越来越少,甚至带上了一点“收藏”属性的,是上海车牌管理中一个非常关键且独特的政策。

我们很多人的惯性思维是,一个号码,不管是手机号还是车牌号,如果前一个使用者不用了,那这个号码就会被回收,重新放回到号码池里,让后面的人继续选择。

但在上海,对于这些早期的私家车牌照,规则并非如此。

根据规定,当一位车主将名下的车辆卖掉或者报废后,他所拥有的那张车牌额度,也就是我们说的“牌照”,可以保留下来。

目前政策规定,这个保留期限是两年。

在两年之内,这位车主只要购买一辆新车,就可以向车管所申请继续使用自己原来的那个沪A号码。

但问题的关键在于,如果这位车主因为各种原因,比如换了新能源车用上了绿牌、出国定居了、或者干脆就是忘了,在超过两年期限后没有启用这个旧号码,那么这个沪A号码并不会被“循环利用”。

它不会回到公开的选号池里供其他人选择,而是被系统直接做“封存”处理,从此永久地退出历史舞台。

沪A蓝牌之谜,数量稀少,路上为何难见?-有驾

这个政策就像一个只能出不能进的“单向阀门”。

存量的沪A牌照,因为车辆报废、车主更新换代等原因,每年都会有一部分因为未及时启用而被永久注销。

这个过程是不可逆的,每注销一个,社会上流通的沪A牌照总量就实实在在地减一。

几十年来,这种持续不断的自然减员,导致沪A牌照的总量一直在缓慢而稳定地下降。

这才是它从“常见”变得“稀有”的根本原因。

它不是被稀释了那么简单,而是在物理数量上真的变少了。

不信的话,你现在可以去上海任何一个新车上牌点看看选号系统,新拍到额度的车主,能选择的号段基本都是从沪D、沪F、沪G这些比较靠后的字母开始了,沪A、沪B这些老号段早已在系统里销声匿迹,普通人根本没有机会通过正常途径选到。

正是因为这种“退一辆少一辆”的稀缺性,让沪A牌照在无形中多了一层附加值。

它不再仅仅是一块允许车辆在市区通行的金属板,更像是一种资历和情怀的象征。

在一些人眼中,一块品相不错的沪A牌照,尤其是那种纯数字的,仿佛在默默诉说着车主家庭的底蕴,证明他们是上海最早接触和拥有汽车生活的那批人。

物以稀为贵,当正常渠道无法获取时,一些有特殊需求的人就会转向其他途径。

比如,通过收购一家本身就拥有一块沪A牌照的小公司,通过变更公司的法人来实现对这块车牌的“拥有”。

这种方式虽然合法,但操作复杂,成本极高,远远超出了牌照本身的交通价值。

因此,如今想要拥有一块沪A蓝牌,对于绝大多数普通市民来说,已经成了一件几乎不可能的事。

它已经从一个公共资源,慢慢演变成了一种带有收藏和象征意义的特殊符号,静静地行驶在上海的街头,见证着这座城市的日新月异。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