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车主李先生市区4.2升高速6.5升,混动车开到第27个月才发现:省下的油钱还不够多交的保险费

深圳车主李先生市区4.2升高速6.5升,混动车开到第27个月才发现:省下的油钱还不够多交的保险费

去年十月,表哥跑完一趟1200公里的高速回来,盯着油耗表看了半天,突然问我:“这车在市区百公里4.2升,怎么上高速就成6.5升了?”他掏出手机翻开这两年的加油记录,算了二十多分钟,脸色越来越难看。

他那台日系混动,头一年市区通勤确实挺省,表显油耗常年稳在4升出头,比之前那台2.0自吸车少烧一半油。可去年他工作调动,每周要跑两趟120公里的城际高速,三个月下来,平均油耗直接从4.5升涨到5.8升。过年回老家那趟,全程高速巡航,回来一看油耗表——6.5升,跟普通燃油车也就差个一升多。

深圳车主李先生市区4.2升高速6.5升,混动车开到第27个月才发现:省下的油钱还不够多交的保险费-有驾

这事儿牵扯到混动系统的工作逻辑。日系那套混动,电机功率大概六七十千瓦,主要在低速时分担发动机的负荷。市区走走停停,电机介入频繁,油耗自然压得住。可时速上了八九十,发动机就得扛起主要工作了,电机基本成配角。这时候跟普通燃油车相比,省油幅度可能也就两成左右。

我同事去年买的国产插混倒是走了另一条路子。电池容量大了好几倍,能纯电跑一百来公里。他家楼下有充电桩,平时上下班基本一滴油不烧,一个月电费百把块钱。周末跑长途,电用完了切换到混动模式,油耗也能控制在4升以内。不过去年冬天他跟我吐槽,零下十几度的时候,纯电续航直接打了七折,本来能跑110公里,结果只跑了70多就没电了。

深圳车主李先生市区4.2升高速6.5升,混动车开到第27个月才发现:省下的油钱还不够多交的保险费-有驾

动力表现上,两种路线差异挺明显。日系混动开起来很顺,像在光滑的冰面上滑行,几乎感觉不到顿挫。但急加速超车的时候,发动机声音上来了,速度提升倒是不够利索。我试过几次超车并线,踩深油门发动机轰鸣半天,车速才慢慢提上去。国产插混在这方面可能更激进,电机功率普遍在一百五六十千瓦,中后段加速比较干脆。有次跟朋友换车开,那台插混超车的时候推背感挺明显,不输一些2.0T的燃油车。

电池这块儿,也是不少人买车时犹豫的地方。日系混动用的镍氢电池,技术相当成熟,十万公里故障率大概百分之一点几,基本不用操心。国产插混的刀片电池,据说循环次数能到三千次以上,理论上用个七八年没什么问题。只是插混电池容量大,充电频次高,长期下来衰减情况如何,可能还得再观察几年。

最有意思的是成本账。表面上看,日系混动一年能省四五千油费,六万公里保养费三千出头,挺省心。插混要是充电方便,一年电费可能只有燃油车的三分之一。但得看你小区物业给不给装充电桩,还有停车位产权归谁。我有个朋友当初没考虑清楚这茬,买了插混发现装不了充电桩,最后只能当油车开,那油耗优势就剩不了多少了。

深圳车主李先生市区4.2升高速6.5升,混动车开到第27个月才发现:省下的油钱还不够多交的保险费-有驾

政策方面也得算进去。国产插混大多能挂绿牌,免购置税,在北京、上海这种限牌城市,这优势挺实在。日系混动就没这待遇,该摇号还得摇,该拍牌还得拍。不过各地政策不太一样,买之前得问清楚本地规定。

智能化配置这块儿,国产车走得靠前些。表哥那台日系混动,中控屏功能比较基础,语音识别率一般般。同事的国产插混,车机系统流畅度和功能丰富度都要高出一截,辅助驾驶功能也更全面。这大概跟国内互联网生态有关,本土品牌在这方面更贴近用户习惯。

深圳车主李先生市区4.2升高速6.5升,混动车开到第27个月才发现:省下的油钱还不够多交的保险费-有驾

保值率得两说。日系混动二手车行情相对稳定,一年大概能保住八成五左右的价格。国产插混保值率可能差一些,但厂家一般会给三电系统终身质保,这在一定程度上能打消二手车买家的疑虑。

说到底,选哪种路线得看你自己的用车环境。要是主要在市区通勤,每天里程五六十公里以内,有充电条件,插混可能更划算。要是经常跑高速长途,或者家里单位都没法装充电桩,日系混动反倒更省事儿。别光看账面数据,得结合实际情况算清楚,不然到头来油钱没省着,反而多了些用车上的麻烦事儿。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