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只看大佬互怼!特斯拉退款案:等 7 年要的是钱吗?

科技圈两位大佬互怼,咋就戳中了普通人的心?

11月1日,OpenAI CEO奥尔特曼吐槽特斯拉退款未果,转头马斯克就晒出“24小时到账”证据。这场闹剧般的纠纷,藏着一个真问题:七年等一款车,企业使命和用户期待该怎么平衡?

先说说这场风波的来龙去脉。奥尔特曼晒出两张截图,一张是2018年7月付订金的邮件,45000美元,按2025年11月1日央行中间价7.088计算,约合31.896万元人民币。另一张是周四发的退款申请,要退50000美元(约35.44万元人民币),结果邮件因地址失效被退回。

别只看大佬互怼!特斯拉退款案:等 7 年要的是钱吗?-有驾

“我真的很期待这辆车!”奥尔特曼补了句感慨,说七年半的等待实在太长。说实话,换谁都难淡定。这笔订金放七年,就算按保守理财年化3%算,也能涨出不少收益。作为科技圈大佬,他的吐槽自带流量,很快就引发热议。

但故事反转来得更快。马斯克当天就回怼,语气里带着点讽刺:“你忘了说第四幕?24小时内退款就到账了,这很符合你的本性。”环球网和腾讯新闻都核实了这条回应,确认退款流程已完成。

说到这个,就得聊聊那辆让奥尔特曼等了七年的车。2017年马斯克官宣Roadster时,可是放了大招:“这是有史以来最快的量产车,0-96km/h加速破两秒。”当时圈了一大批粉丝,原定2020年量产的消息一放,订金订单就没断过。

别只看大佬互怼!特斯拉退款案:等 7 年要的是钱吗?-有驾

特斯拉中国官网至今还挂着这款车的参数:2.1秒百公里加速、400+km/h最高车速、1000公里续航,普通版订金要33.2万元人民币。甚至还有SpaceX选项包,能装火箭助推器提升性能,光看数据就足够吸引人。

可为啥迟迟不交车?马斯克在2024年10月的财报会上说得很直接:“要优先处理对世界影响更大的事务。”光明网报道的特斯拉2024年三季度财报能佐证这点——营收251.82亿美元,同比增长8%;净利润21.67亿美元,同比增17%,毛利率升到19.8%。很明显,支撑这些数据的核心业务,才是特斯拉的重心。

其实核心观点很明确:结果价值比形式流程更重要。判断企业做法合不合理,不能只看用户等待时间,得看两个关键点。

别只看大佬互怼!特斯拉退款案:等 7 年要的是钱吗?-有驾

第一个是方式有效性。马斯克说的“对世界影响更大的事”不是空话。特斯拉2024年主推的平价车型和储能业务,直接关系到“可持续能源未来”的使命。相比之下,定位超跑的Roadster确实是“锦上添花”,把资源倾斜给核心业务,从企业发展角度看没毛病。

第二个是不同场景的适用性。奥尔特曼的遭遇里,有个细节很关键:退款邮件因地址失效被退回。这暴露了特斯拉在用户信息维护上的不足。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发现问题后24小时内完成退款,也体现了处理问题的效率。至少在结果上,没让用户的资金受损失。

别只看大佬互怼!特斯拉退款案:等 7 年要的是钱吗?-有驾

另外,行业里这种情况其实不少见。新势力车企研发新款车型时,推迟交付是常事。但特斯拉的问题可能在于沟通不足,要是能定期给预订用户同步进度,或许就不会有这次的吐槽风波了。

令人惊讶的是,这场风波里最清醒的是普通网友。有网友说:“七年都等了,差这24小时退款?”还有人说:“企业要顾大局,但提前说一声进度很难吗?”这些评论点出了关键——用户要的不只是结果,还有被尊重的感觉。

但话说回来,换作是你会怎么做?要是等一款心仪的车七年,收到退款时会像奥尔特曼那样吐槽,还是会理解企业的优先级?如果是你经营公司,会优先保核心业务还是满足小众用户期待?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特斯拉#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