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跑汽车最近窜得挺猛,三月刚摸到新势力销冠的边,四月直接踩油门干到41039辆,同比激增173.5%。这数据,比三月硬生生又拔高了小四千台。嚯,零跑这下在车圈里算炸开了锅。你说玄不玄乎,一边是各路人马嚷嚷“勒紧裤腰带”,另一边电车市场却像打了鸡血似的?
销量数字背后,是零跑B10这匹黑马脱颖而出。官方起售价定在9.98万,这刀法精准,直戳10万级市场的软肋。还对外宣称搭载了激光雷达和8650芯片的智驾方案。现如今,谁家发布会不蹦跶几个“智能驾驶”、“超长续航”的词儿?关键是,消费者真吃这套吗?还是说,纯粹是被“真香定律”给拿捏了?
先捋捋零跑的路数。9.98万这价儿,听着是挺勾人,但稍稍扒拉一下配置表,你就会悟到,这不过是个“起步价”。想要激光雷达、想要长续航?那对不住,银子还得往上堆。这就像某宝的“盖楼大作战”,看着门槛低,真想薅到羊毛,那得费老鼻子劲儿。当然啦,这也没啥可指摘的,毕竟谁也得恰饭不是?
真正耐人寻味的是,为啥消费者这么吃“性价比”这一套?这背后,折射的是眼下弥漫的一种社会情绪:既想追求生活质感,又不想为此付出过于高昂的代价。说白了,就是想“全都要”。这种心境,放眼各行各业,不要太常见。你瞅瞅那些PDD的“助力砍价”,不就是拿捏住人们这种“贪小便宜”的心理了吗?
当然,光靠“白菜价”是走不远的。零跑B10之所以能收割一波流量,还得归功于它在智能驾驶上的造势。虽然“20公里全程零脱手”的测试数据听着唬人,但实际路况表现如何,咱还得骑驴看唱本——走着瞧。毕竟,智驾这玩意儿,关乎人身安全,可容不得半点闪失。
这边零跑一路高歌猛进,另一边,某些老牌车企却显得有些步履蹒跚。这又是啥缘故?细究起来,一方面,传统车企的船大难掉头,在电动化和智能化的赛道上,多少显得有些迟钝。另一方面,它们又放不下身段,很难抹开面子去迎合年轻消费者的口味。
这就好比一场田径赛,零跑这些新势力,一开始就梭哈新能源和智能化,身板轻盈,跑起来自然带风。而传统车企,就像背着家当的老兵,想要赶超,就得咬碎牙根拼命冲。
说到这儿,就不得不cue一下零跑的“不割老韭菜”策略。大手一挥,给老车主们安排上三电终身质保,退还智驾功能的费用。这波操作,直接圈了一波粉。毕竟,谁也不想前脚刚提了新车,后脚就被厂家摁在地上摩擦。这套组合拳下来,用户的粘性自然蹭蹭往上涨。
但说句公道话,零跑的崛起,也离不开整个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东风。政策的扶持、基建的完善、消费者观念的转变,这些都给零跑铺平了道路。换句话说,零跑的进阶,是天时地利人和共同发力的结果。
然而,销量登顶并不意味着高枕无忧。对零跑而言,如何死磕产品品控、打磨售后服务、持续迭代技术,才是更要紧的事儿。汽车这玩意儿,又不是用完就扔的消耗品,金杯银杯不如用户的口碑。倘若只顾着跑马圈地,却把用户体验抛诸脑后,最终怕是要吞下苦果。
所以,零跑的走红,既是天赐良机,也是一场大考。至于它能不能抓住这波红利,真正蜕变成一家具有硬实力的车企,时间会给出答案。或许,过几年再回头审视,今天的“零跑速度”,仅仅是新能源车发展长河中的一朵浪花。但至少,它警醒着我们,身处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唯有破旧立新、与时俱进,才能不被洪流裹挟。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