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份,赛力斯的销量像打了鸡血一样,直接飙到44678台。这个数字,放在新能源豪华市场里,确实让人眼前一亮。昨天和一个老修理工吹了半天,他说:这销量可不是嘴上说说,是锤子敲出声来了。我心里也在想,这业绩背后,肯定是供应链和生产线调度得够稳,才能扛住一波需求猛增。
说实话,一开始我对赛力斯的这波增长有点怀疑。毕竟新能源市场水分不少,涨得快的车企常常也跌得快。然而问界M7和M8的表现打脸了我的固有思维。M8拿下40万级市场销冠,累计交付过10万,这数据不是网红爆款,是沉甸甸的销量真金白银。M7上市24小时大定超4万台,虽然不知道这数字多少转化成了实际交付,但9月底就启动全国交付,势头够猛。
我随手翻了下笔记,里面记录着经销商的反馈:供货终于跟上了,交车速度明显快了。这句话很关键。新能源车企的销量翻倍,背后都少不了供应链的死磕。芯片、动力电池这些关键零部件一旦断档,哪怕客户抢着要,交期拖长也白搭。赛力斯能保持如此高的月销,说明他们的供应链基本稳定,产能爬坡也没大坑。
说到产能,行业内流传的一个数字是,M7和M8双车合力,一旦产能释放,月均产量完全有望破6万台。6万台的量级,在新能源豪华品牌里算什么?直接顶上当仁不让的头把交椅。对比一下其他豪华新能源品牌,比如叫得响的某韩国品牌单月破5万还是难事,赛力斯这运营效率和产能调配的能力,不容小觑。
这让我想到,赛力斯其实是在降维打击。这说法可能有点大,其实我是从他们的智能安全和鸿蒙座舱体验想到的。别看车里头,这些系统交互和安全辅助做得花里胡哨,实际上大部分用户感知最深的是智能便利和驾驶安全感。赛力斯这块,明显打通了软件和硬件的壁垒。现在很多车企就算硬件顶配,软件体验一般,用户体验就打折。赛力斯可能就是抓住了这一点,真正做到了智能两个字的深度融合。
聊到这里,我得打个补丁。之前我以为,豪华新能源市场还是那样品牌+颜值+性能三要素驱动,可赛力斯告诉我,不完全是这样。鸿蒙座舱和全场景出行体验这种软实力组合,也能创造出很强的竞争优势。这点,可能是传统车企没想到的。就是情报不足还没彻底吃透的地方。
再说点小跑题——我跟一个赛力斯销售聊过,他说他们现在觉得手上的客户都更挑剔了。以前摇号难,用户买单猛,现在得得得多想想,体验和服务掉链子,立马就跑了。这番话让我感慨,市场环境变了,客户的选择多了,企业服务压力也跟着增大。销量因素里,除了车本身,背后的保障和用户心理博弈一样重要。
对比一下同价位车,比如某豪华品牌的纯电SUV,别看手机App操控和接口多,但总体智能体验仍然是半成品水平,升级固件都慢。有一个朋友买了那车,半个月跑两次4S店的尴尬体验,和问界M8用户反馈的稳定流畅完全不是一码事。售价类似,却体验差距大,这也是赛力斯优势所在。
算算成本,按市面上新能源车的粗略百公里油电折合成本,问界M系列的百公里能耗和快充效率相当不错,估算下来成本还能压到1元人民币每公里以内(体感)。这点对日常通勤非常友好,毕竟新能源车最怕的就是被充电频率和费用拖垮。赛力斯这边做到了性能、成本和平衡的三点融合。
供应链好成这样也不简单。赛力斯背后的造车工厂和供应商,据说是自己布局了不少闭环,但具体布局细节我没深挖,传说中有些核心零部件是走自有渠道抢的货,这种偷梁换柱的成本平衡,很可能才是支撑他们产能稳定的秘诀之一(这段先按下不表)。
说到软件层面,我最近试了下问界M8的鸿蒙座舱,操作逻辑和界面设计确实很顺手,比我预想中的要友好不少。因为我之前是有点偏见,觉得这系统没必要用厂商自己做,反正都是基于安卓改改得了。但是实际体验下来,厂商深度定制的交互让信息量和操作效率提升不少,有种原生感觉。只是厂家软件还得加油,偶尔闪退和语音识别错误问题,比起成熟手机系统还是差点意思。
聊了半天,忽然好奇,赛力斯这种销量爆发,买车的主力人群到底是哪些?年轻人多?还是那些预算更高、对智能化较为敏感的中年用户?我知道官方说是面向全场景,但实际买家画像细节,很难有数据支撑。我猜的(不确定),这批客户可能是之前犹豫买传统豪华车的人群,转投新能源也寻求更高智能化体验的那部分。
我问了内部设计师朋友一句:你说赛力斯这么快走量,是因为车真的好,还是营销跟得上,造势吓唬竞争对手?他笑说:说实话,这次是车好+供应链稳+鸿蒙座舱三足鼎立。听他这么总结,我觉得还是实打实的技术和执行力撑起了这波行情。
问题来了:未来这波销量激增能持续多久?赛力斯还能在供应链紧张和市场竞争加剧的情况下保持产能和服务水准吗?还是说,这样的高速增长会带来后续的交付压力和用户体验危机?我准备继续跟踪,顺便再问问那边售后小哥什么看法。
你怎么看?今年剩下几个月,赛力斯还能翻出什么新花样?还是说,新能源的头把交椅注定是短暂的幸运?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