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汽利润雪崩 81%,传祺缘何沦为 “失宠皇子”?
2024 年,广汽集团那份财务报表,犹如一记重锤,在汽车行业里激起千层浪。财报数据显示,该集团营收 1067.98 亿,同比下降 17.05%;净利润更是像坐了过山车,暴跌 81.40%,只剩 8.24 亿。在这惨淡业绩背后,广汽传祺的境遇特别值得玩味。传祺销量倒是有 1.99% 的微增,达到 41.46 万辆,是集团里唯一正增长的品牌。可即便如此,它却好像没得到应有的重视,就像个 “被冷落的亲儿子”,这背后到底藏着什么原因呢?
集团战略重心转移:埃安崛起带来的失衡
原本,在广汽集团的新能源转型规划里,传祺主攻插电混动,埃安专注纯电。可市场这东西,变得比变脸还快,集团战略也跟着悄悄起了变化。这几年,纯电动汽车市场那叫一个火爆,政策大力扶持,消费者环保意识变强,充电设施也越来越完善,给纯电汽车发展创造了绝佳条件。埃安靠着 AION S、AION Y 等热门车型,迅速在纯电领域站稳脚跟,一度成为集团销量增长的强劲动力。
再看传祺,在插电混动市场开拓的步子就慢多了。像 GS8 双擎、影豹混动这些车型,虽说产品力还可以,但在市场宣传、渠道推广上,根本没法跟埃安的纯电攻势相比。慢慢地,资源分配就失衡了,研发资金、营销预算大把大把往埃安那边倾斜。就拿 2024 年新品发布来说,埃安为新车型研发和宣传投入超多,AION V Plus 等车型上市发布会搞得那叫一个声势浩大;传祺部分新车型的推广就低调得很,市场关注度自然不高,销量增长也就受限了。
产品竞争力短板:技术跟不上,质量有隐患
传祺产品在技术方面落后,成了制约它发展的关键问题。现在汽车行业,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可是核心竞争力。特斯拉的 Autopilot、蔚来的 NIO Pilot 等系统不断升级,实现更高级别的自动驾驶功能,可传祺多数车型的智能驾驶辅助还停留在自适应巡航、车道保持这些初级阶段,根本满足不了消费者对智能出行的更高要求。
质量问题也一直是传祺甩不掉的麻烦。就说传祺 GS4,简直是质量问题的 “重灾区”。2015 - 2016 款的 GS4,变速箱异响、漏油、抖动等问题一个接一个,在某汽车投诉网站上,相关投诉量居高不下。虽说传祺后来处理了一些问题,但之前的负面口碑已经在消费者心里扎了根,对品牌形象和产品销量影响特别大。后面出的传祺 GA6,消费者也反馈车机系统卡顿、内饰装配工艺粗糙,产品市场竞争力又被削弱了。
市场竞争加剧:强敌环绕,突围艰难
当下汽车市场竞争有多激烈?用白热化来形容都不够。传祺在这场混战里,压力大得前所未有。国内自主品牌里,比亚迪靠着刀片电池、DM - i 超级混动等核心技术,打造出强大的产品矩阵,秦、汉、唐、宋等系列车型卖得那叫一个火,稳稳占据新能源汽车市场半壁江山。吉利、长城这些品牌也不示弱,靠多品牌战略、技术创新,不断推出爆款车型,像吉利星瑞、长城哈弗 H6,在燃油车和新能源汽车领域两边发力,抢占市场份额。
合资品牌也在积极转型,加大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投入。丰田、本田这些日系品牌,凭深厚技术底蕴,推出 RAV4 荣放双擎 E+、CR - V 锐・混动 e + 等插电混动车型,靠品牌影响力和成熟技术,吸引了大批消费者。传祺跟这些强敌比起来,品牌知名度、技术实力、市场份额都不占优势,市场拓展难度大增,销量增长空间被严重挤压。
营销与渠道建设不足:再好的酒也怕巷子深
传祺在营销和渠道建设上的短板,让它在市场竞争里很被动。营销推广方面,传祺没啥能让人记住的营销事件和宣传策略。蔚来、小鹏这些新势力品牌,经常搞各种线上线下营销活动,像蔚来的 NIO Day、小鹏的智能汽车技术发布会,搞得热热闹闹。传祺的营销活动就显得平平淡淡,很难让消费者记住。在社交媒体时代,线上营销能力特别重要,可传祺在社交媒体平台上的话题热度、用户互动量,跟行业头部品牌比差远了,品牌传播效果不好,潜在客户就流失了。
渠道建设这块,传祺经销商网络布局不太完善。在一些三四线城市和偏远地区,传祺经销商数量少得可怜,消费者买车、保养都特别不方便。而且部分经销商服务质量参差不齐,销售态度冷淡、售后服务不及时这些问题都有,严重影响消费者购车体验和品牌忠诚度。再看看比亚迪、吉利,通过优化经销商网络布局,加强经销商服务培训,提升了品牌在终端市场竞争力。传祺在这方面落后,在市场竞争里就更艰难了。
在广汽集团利润暴跌的大背景下,传祺虽说销量有点增长,但因为集团战略重心转移、自身产品竞争力不够、市场竞争太激烈,再加上营销和渠道建设短板这些因素,陷入了 “被冷落” 的困境。未来,传祺要是想摆脱这局面,重新回到集团发展核心位置,就得在集团战略层面争取更多资源,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提升产品竞争力,优化营销和渠道建设。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市场竞争里突出重围,实现品牌复兴。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