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产裁员2万人,动力电池厂停产背后真相不简单

一边是新势力车企叫嚣着换道超车,恨不得一天一个新噱头,另一厢,老牌车企日产却官宣要缩编两万人,还打算捂灭一些动力电池厂的火苗。

这出戏码,是不是有点赛博朋克?

日产这次可不是挠痒痒,直接削掉全球雇员的15%,你说这得多少饭碗遭殃?

日产裁员2万人,动力电池厂停产背后真相不简单-有驾

更让人唏嘘的是,当年被捧上天的动力电池厂,如今也成了烫手山芋。

明面上,日产给出的说辞也很直接:蚀本。

而且不是小打小闹,是巨额折损。

2024财年净亏损6709亿日元,这串数字,光点清都得费老劲。

销量也跟着滑坡,全球卖了334.6万台,营业利润率只有0.6%。

区区一个数字,已然昭示了问题的棘手程度。

于是乎,裁汰冗员、关停并转,成了日产不得不吞下的苦果。

可这背后,真能用一句“运营不济”一笔带过吗?

先得扒一扒日产的窘境。

乍一看,是“市场竞逐白热化”。

可吊诡的是,都在刺刀见红,为啥别人还能勉力支撑,你日产就亏到要遣散员工了?

这其中,怕是得拎出日产的产品策略说道说道。

这些年,日产在电气化这块,步子确实慢了不止一拍。

当友商都在铆足了劲儿推陈出新电动车时,日产似乎还在不紧不慢地雕琢着自家的“e-POWER”黑科技。

日产裁员2万人,动力电池厂停产背后真相不简单-有驾

这技术固然有它的独到之处,但在“All in”电动化的洪流下,就显得有点曲高和寡了。

甚而,日产的决策层似乎也有些游移不定。

一忽儿说要力推电动车,一忽儿又强调混动才是王道。

这种战略上的摇摆,直接导致了产品上的滞后。

与大众认知相左的是,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渴求,远比车企所能预料的要强烈。

再说回减员增效。

裁员固然是降低成本最立竿见影的手段,但它也会衍生出一系列连锁反应。

比如,员工士气萎靡,技术骨干流失,甚或会掣肘产品的研发和迭代。

更关键的是,裁员解决的仅仅是“止损”的问题,并不能从根源上解决“开源”的问题。

当我们习焉不察地将缘由归结为“市场竞争惨烈”时,是否忽略了自身战略的舛误和创新能力的匮乏?

日产也不是全然懵懂。

故而,在挥刀砍人的同时,也抛出了新的市场布局和产品开发盘算。

譬如,针对不同区域市场,采取差异化的打法。

在华夏市场,更是掷下重金100亿人民币用于电动汽车攻关。

日产裁员2万人,动力电池厂停产背后真相不简单-有驾

这听起来像是个福音,但现实是,眼下的新能源汽车赛道,早已是一片血海。

比亚迪、特斯拉这些头部玩家,已经攫取了压倒性的优势。

日产想要在短时间内突围,恐怕难于登天。

更扎心的是,日产原本还想和本田“抱团取暖”,撮合成全球第三大车企。

结果呢?

合纵连横的戏码仅仅几周就草草收场。

这对于日产而言,无疑是釜底抽薪。

原本指望抱团取暖,现在只能单枪匹马,这生存压力,可想而知。

当然,日产和本田的合作也不是完全没了转圜余地。

双方放话,未来将继续在汽车智能化和电气化领域携手并进。

这也算是给日产留下了一线生机。

日产的这场风波,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在瞬息万变的当下,任何企业都不能画地为牢,必须时刻保持求新求变的敏锐性。

否则,即便是曾经的执牛耳者,也可能面临被时代洪流裹挟的宿命。

当下,日产把宝押在了重组计划上,希冀能扭转亏损的颓势。

但这场重组,能否真的拯日产于倒悬,恐怕还得假以时日。

归根结底,市场不相信眼泪,只认可实力。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