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驰刚在上海秀了一把时光魔术:把老式豪车的腔调和科幻大片的光效揉在一起,这辆名为Vision Iconic的概念车一出场,就把“豪华电车”这个词又拉去重做了一遍。 有人拍手叫好,有人质疑能不能量产。
争议,来了。 前脸是整场秀的台词。
设计师把经典奔驰的直立格栅做成了数字化版。 格栅里藏着942枚小背光点。
点亮后,像素化的图案会动。 车标也不再只是金属徽章,而是在引擎盖上发光并能呈现动画。
走近时,整张脸会按顺序被点亮。 视觉仪式感,强得像电影里的特效。
侧面看过去,是老派豪华的比例游戏。 超长的引擎盖在诉说过去。
溜背与圆润尾部又在暗示未来。 设计像在和历史聊天,把W108、W111等经典车型的影子拉进现代语境。
门把手被隐藏。 外后视镜换成电子摄像头。
车身被做得干净利落,像一块被打磨过的黑曜石。 车内像是头等舱撞上实验室。
中控飘着一块玻璃装置,被命名为“齐柏林”。这东西把传统指针和现代屏显揉在一起。 开门时,屏幕会放出电影感十足的动画,仪式感直接拉满。
深蓝天鹅绒包裹座椅。 地板上竟用回了手工麦秆镶嵌工艺,古老工艺与高科技并置。
方向盘的四辐设计中,三叉星徽仿佛悬浮在玻璃球里,像个会走路的珠宝盒。 自动驾驶被当作移动休息舱来设计。
线控转向配合L4级别的自动驾驶系统。 坐进车里,你可以把自己当成乘客,喝咖啡,发会儿呆。
车企把豪华定义,开始和“时间自由”绑在一起了。 说到技术,Vision Iconic也不只是好看。
车身覆盖有太阳能涂层。 在理想的光照条件下,官方给出的数字是:一年能靠太阳能补充约1.2万公里的续航。
换句话说,如果你上下班不远,阳光或许能帮你省下一笔电费。 自动驾驶的大脑用了所谓的“神经形态计算”架构。
厂方称其处理效率比常规系统高出数倍,而能耗却被压得很低。 外界推测,该车理念的量产版可能配双电机四驱,功率超500千瓦,零百或能进入三秒级,这类数据听上去像极了跑车级别的表现。
猛不猛?炸裂是形容词之一。 这款车并非单纯概念秀。
业内判断,它很可能是未来纯电S级或大型GT的设计方向预演。 消息流出:基于Vision Iconic理念的量产纯电S级,或将在2026年登场,定位将高于当下的EQS。
更重要的信号是:那种“发光格栅”设计,已经开始在奔驰的新电动车上试水。 家族化语言正在成形。
在当前电动车市场同质化严重的背景下,奔驰选择了一条不走寻常路的路。 不是把传统装饰砍掉重来,而是把传统美学重新编码,和未来科技结合。
效果显而易见:辨识度高。 话题性强。
社交媒体上有人喊着“真香”,也有人说“花里胡哨,实用性呢?”这就是豪华设计的两面:审美和生活之间,永远有张拉紧的弓。 现实问题也不能忽视。
那些精致的发光元素和奢侈用材,生产成本会很高。 消费者关心的维修便利、寿命、日常清洁与安全性,也会成为量产路上的绊脚石。
太阳能涂层在北方冬季、雨天或停车在阴影里时能否稳定贡献里程?自动驾驶到底能在多城市、多路况下安全落地?这些都是技术与法规需要回答的问题。 把艺术品做成家用产品,从来不是一件简单事。
个人观点是:豪华车正在从“展示身份”向“传递体验”转变。 过去的豪华靠材质和尺寸来表达。
现在,豪华更强调仪式感、可持续性和科技带来的时间自由。 Vision Iconic正好把这三点揉在一起。
能不能被市场接受,不仅看价格表,还看厂家的供应链、售后与软件更新能力。 把车做得像艺术品很酷,但要像家用电器一样可靠才行。
结尾抛个问题:当传统美学遇上未来科技,你愿意买单吗?如果这是未来的S级,你最看重哪一点?是那942颗像素灯带来的仪式感?还是那块能给你一年上万公里续航的太阳能涂层?欢迎在评论里说说你的选择。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