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上热搜!“汽车不断转圈失控”?警方通报,比亚迪回应!

冲上热搜!“汽车疯狂转圈失控”?警方通报,比亚迪回应!

7月24日,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停车场内,一辆黑色比亚迪·汉在停车场内连续绕圈行驶的视频突然刷屏。画面中,这辆车不断在环形车道上画着“蚊香圈”,有人惊呼“失控了!”,也有人猜测“自动驾驶出问题了”。短短几小时内,#比亚迪失控#冲上微博热搜第二,阅读量破1700万。一辆车,30圈,零碰撞,零伤亡——这到底是技术故障,还是人为行为?

我看到视频第一眼,心里咯噔一下:这可是比亚迪的旗舰轿车汉啊,主打安全和豪华,怎么会在公众场合“发疯”?但作为一名长期关注新能源车发展的老司机,我更清楚一点:真相往往藏在细节里,而情绪最容易掩盖事实。

一、现场还原:车没“疯”,人可能“急”了

先说结论:车没失控,人情绪失控。

根据四川省公安厅机场公安局发布的警情通报,驾驶员蒋某(40岁男性)因长时间联系不上前来接机的客人,情绪焦躁,于是驾车在停车场内反复绕行。车上只有他一人,无其他乘客。经检测,排除酒驾、毒驾。车辆最终由驾驶员自行停靠,全程未发生碰撞,也未造成人员伤亡。

换句话说,这不是一场“自动驾驶暴走”或“电车失控”的科技灾难,而是一次典型的驾驶人情绪管理失控事件。

有意思的是,很多网友第一反应是“车出问题了”,而不是“人出问题了”。这背后,其实折射出公众对新能源汽车,尤其是智能化系统的某种“技术恐慌”——我们越来越依赖科技,却又对它缺乏足够的理解。

二、比亚迪回应:刹车正常,已取证追责

面对网络谣言迅速发酵,比亚迪新闻打假办公室迅速发声:经核查,该车刹车系统功能正常,事件与车辆本身无关。

他们强调,车辆是车主自行安全停靠,未造成任何事故。同时,公司已对相关网络谣言全面取证,将采取法律手段追究造谣者责任。

这个回应很“比亚迪”——理性、克制,但带点硬气。他们不光澄清事实,还直接亮剑,向网络暴力说“不”。

作为长期试驾过比亚迪多款车型的用户,我对他们的三电技术和整车安全设计有基本信任。尤其是比亚迪汉,自2020年上市以来,凭借刀片电池、CTB车身一体化技术、以及L2级辅助驾驶系统,一直是中大型新能源轿车的安全标杆之一。

冲上热搜!“汽车不断转圈失控”?警方通报,比亚迪回应!-有驾

三、聊聊这台车:比亚迪·汉,到底强在哪?

既然这台“画圈车”是比亚迪·汉,那咱们就借这个机会,好好聊聊这台车的底子。

1. 外观:低调的东方美学

比亚迪汉的设计语言叫“龙颜美学”,前脸的“龙须”日行灯贯穿整个前脸,搭配低趴的车身姿态,风阻系数仅为0.233Cd——这在同级别轿车中属于顶尖水平。低风阻不仅省电,还能让高速行驶更稳。

我试驾过汉EV四驱版,高速过弯时车身侧倾极小,底盘调校偏德系风格,扎实、不飘。尤其在雨天湿滑路面,动态稳定控制系统介入非常及时,给人一种“车在听你话”的安全感。

2. 内饰:豪华感与科技感的平衡

坐进车内,最抓眼球的是那块15.6英寸可旋转中控屏,搭载DiLink智能系统。说实话,刚上手时你会觉得“这屏幕也太大了吧”,但用几天就离不开了。导航、音乐、空调,甚至看剧都能搞定。

座椅是Nappa真皮,加热通风按摩全配。我最满意的是它的静谧性——双层隔音玻璃+主动降噪技术,让车速120km/h时,车内对话依然清晰。这不是堆料,是真正从用户场景出发的设计。

3. 动力与三电:快,但更稳

汉EV四驱版最大功率380kW,百公里加速3.9秒。听起来很暴躁?但实际开起来,比亚迪把动力输出调得很“线性”。哪怕你一脚电门到底,也不会有那种“头撞后座”的眩晕感。

这背后是比亚迪自研的电机、电控和刀片电池技术。刀片电池通过了针刺测试,不起火不爆炸,安全性远超传统三元锂电池。 我曾参加过比亚迪的电池开放日,亲眼看到刀片电池被钢针刺穿后,温度只上升了几度,电压稳定——这种“安全感”,是纸面参数给不了的。

4. 智能化:不激进,但实用

比亚迪没有盲目追求“全自动驾驶”,而是坚持L2级辅助驾驶的深度优化。比如汉的DiPilot系统,包含ACC自适应巡航、AEB自动紧急制动、LKS车道保持等。

冲上热搜!“汽车不断转圈失控”?警方通报,比亚迪回应!-有驾

我在高速上试用过,系统能准确识别车道线和前车距离,变道提醒灵敏,堵车时自动跟停跟走也很顺滑。它不炫技,但关键时刻能帮你一把。

四、热点讨论:自动驾驶背锅,谁之过?

这次事件中,很多人第一反应是“自动驾驶失控”。可事实是,停车场绕圈根本不在自动驾驶功能的使用场景内。

目前市面上绝大多数车型的L2级辅助驾驶,都要求驾驶员全程监控,且仅适用于高速公路或城市快速路等结构化道路。停车场环境复杂,光线变化大,系统根本不具备持续运行条件。

那为什么大家会误判?因为:

宣传过度:部分车企用“自动泊车”“记忆泊车”等概念,让消费者误以为“车能自己乱跑”。

认知偏差:普通人分不清“辅助驾驶”和“自动驾驶”的区别。

猎奇心理:比起“人发脾气”,“车发疯”显然更有传播力。

我理解公众的担忧,但我们要警惕“技术替罪羊”现象——当人犯错时,我们不该急于把锅甩给机器。

五、用户真实体验:一位汉车主的自述

我采访了一位成都的汉EV车主李先生。他说:“那天我也在机场接人,看到那辆车绕来绕去,第一反应是‘电池出问题了吧’。后来听说是司机情绪问题,我才意识到,原来我们对电车的‘信任’是脆弱的。”

他还分享了一个细节:“我的汉开了两年,从没出过系统故障。但每次我朋友坐我车,都会问‘这车能自己开吗’?我说不能,他们还觉得我不会用。”

冲上热搜!“汽车不断转圈失控”?警方通报,比亚迪回应!-有驾

这让我想到一个问题:我们是不是对智能汽车期待太高,反而忽略了驾驶本身的责任?

六、横向对比:汉 vs 小鹏P7 vs 特斯拉Model 3

维度 比亚迪·汉EV 小鹏P7i 特斯拉Model 3

百公里加速 3.9秒(四驱) 3.9秒(性能版) 3.3秒(高性能版)

续航(CLTC) 715km 702km 675km

智能驾驶 L2级(DiPilot) L2+(XNGP) L2(FSD选装)

安全性 刀片电池+高强度车身 常规三元锂 三元锂(热管理强)

内饰质感 豪华感强 极简科技风 极简到“毛坯”

我的看法:汉的优势在于均衡——不追求极致性能,但安全、舒适、续航、空间都拿得出手。P7i智能化更强,但品牌力稍弱。Model 3驾驶感犀利,但舒适性妥协较多。

如果你是家庭用户,看重安全和质感,汉是更稳妥的选择。

七、未来展望:智能汽车,需要“人车共治”

这次事件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们与智能汽车关系的深层问题。

技术在进步,但驾驶伦理、用户教育、媒体责任,都还没跟上。一辆车能不能“失控”,不光看硬件,更要看人怎么用,社会怎么看待它。

冲上热搜!“汽车不断转圈失控”?警方通报,比亚迪回应!-有驾

比亚迪选择法律维权,是个积极信号——企业不该为谣言买单,用户也不该被误导。

未来,随着高阶智驾落地,类似误会可能还会发生。我们更需要:

车企:少一点“自动”宣传,多一点使用边界说明;

媒体:少一点标题党,多一点事实核查;

用户:多一点学习,少一点盲信。

互动时间

各位车友,你们怎么看这次“画圈事件”?

你觉得是车的问题,还是人的问题?

如果换作是你,长时间等不到人,会怎么做?

老铁们,评论区聊聊吧!

顺便说个花絮:我第一次试驾汉的时候,也曾在停车场绕了三圈才找到出口——不是车失控,是我手机导航没开……科技再强,也救不了路痴啊!

最后提醒大家:车是工具,不是情绪出口。安全驾驶,从管理好自己的心态开始。

冲上热搜!“汽车不断转圈失控”?警方通报,比亚迪回应!-有驾

祝大家心想事成,身体健康,不劳而获,坐享其成。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