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驾驶监管升级
路透社7月4日报道,在全球智能驾驶领域竞争激烈、技术更新飞快的背景下,中国监管部门最近踩了一脚“急刹车”。这周,一套针对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的国家级新法规正在最后敲定。这项政策被看作是北京在经历了一些引发关注的交通安全事件之后,为国内快速发展的汽车产业设置“安全底线”的关键一步。
它给所有想在智能驾驶领域大展拳脚的车企,尤其是那些主打智能驾驶的新势力品牌,发出了一个非常明确的信号:技术创新虽然重要,但绝不能以牺牲公共安全为代价。过去那种野蛮生长、无序扩张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接下来,智能驾驶将进入一个更规范、更谨慎的新阶段。
这次新规的出台,其实和中国电动汽车市场,特别是智能驾驶功能的“白热化”竞争有很大关系。这几年,像蔚来、小鹏、理想、华为问界,还有最近杀入市场的小米等中国品牌,在高级驾驶辅助技术上已经赶超了不少国外对手。从高速公路上的自动导航辅助(NOA),到越来越常见的城市NOA功能,高级智能驾驶已经成为吸引消费者、打造产品差异化的重要战场。
自动驾驶宣传规范
然而,这种激烈的市场竞争也带来了一些问题,比如对技术能力的“过度宣传”和“模糊说法”,导致一些消费者对车辆的真实能力产生了误解,以为L2或者L2+级别的辅助驾驶就是完全的自动驾驶,结果在实际使用中就放松了警惕。
最近,一些热门新车,比如小米SU7,发生了交通事故。虽然事故责任还在调查中,但已经在社交媒体上引发了大家对辅助驾驶系统安全性和可靠性的广泛讨论,也让监管部门开始高度重视这个问题。
接下来要出台的新安全规定,就是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这些定义不清、责任不明的问题。据业内人士透露,新规将由工信部牵头制定,内容会涉及多个关键点。首先,它会对不同级别的驾驶辅助系统(尤其是L2和L3级)的功能范围和启用条件进行更严格、更明确的界定,禁止车企用容易让人误解的宣传语,防止他们“夸大其词”,把还没成熟的技术说成已经很厉害了。
智能驾驶安全新规
接下来,法规可能会要求所有车辆都装上更先进、更可靠的驾驶员监控系统(DMS),这样在用辅助驾驶功能的时候,就能确保司机一直保持注意力,随时能接管车子。另外,为了在出事故后能清楚地分清责任,新规可能还会强制要求装有高级辅助驾驶系统的车,都得配备一个“黑匣子”——也就是事件数据记录器(EDR),用来详细记录事故发生前后的车辆状态和司机的操作情况。
L3自动驾驶安全规范
值得注意的是,北京这次的举措并不是要打压创新,相反,它其实是为更高层次的L3级自动驾驶(也就是有条件自动驾驶)甚至更高级的技术落地,铺路。这条道路不仅要更安全,还要更可持续。
L3级自动驾驶,简单来说就是允许司机在某些特定情况下“不用一直盯着路”(eyes-off),这被认为是未来中国乃至全球汽车行业的下一个竞争高地,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汽车工业实力的重要标志。
目前,中国已经批准了一些车企在指定的试点区域进行L3级自动驾驶的路测。所以,这次新出台的安全法规,其实可以看作是在大规模推广L3技术之前,先建立一套全国统一、以安全为核心的标准和管理体系,确保技术发展不会影响到公共安全和利益。
智能汽车监管新范式
中国这次的举措,给全球智能汽车产业的监管提供了一个特别有参考价值的样板。跟欧美那边相对分散或者更保守的监管节奏相比,中国正在尝试用一种自上而下、全国统一的方式来推动行业发展,既加快创新速度,又控制安全风险。这种模式虽然短期内可能会让企业在研发和市场推广上面临更多限制,但从长远来看,一个统一、明确而且严格执行的安全标准,反而能帮助整个行业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减少因为技术被滥用而引发的社会问题,也有可能让中国在智能驾驶领域的规则制定和技术输出上抢占先机。
这个新规定一旦落地,不仅会深刻改变国内汽车市场的竞争格局,它所倡导的安全理念和技术标准,也会对全球汽车产业的发展方向产生深远影响。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