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打算从广州北站去深圳的朋友,大概率都遇到过同一个难题:普速列车票刚放预售,刷新一下就没了。不管是硬座、硬卧还是软卧,哪怕是凌晨一两点发车的车次,所有席别都能在极短时间内售罄,这种 “秒光” 现象,让不少人吐槽 “想选个性价比高的出行方式咋就这么难”。
拿 9 月 26 日的车票查询数据来说,广州北站到深圳站的 3 趟普速列车,再加上到深圳东站的 9 趟普速列车,当天所有席位都显示 “售罄”。有乘客说,自己定了闹钟掐点抢票,结果页面刚加载完就提示 “无余票”,连候补的机会都没赶上。这可不是偶尔的情况,而是近期广深之间普速列车的常态,背后藏着的,其实是两地出行需求和现有运力之间的明显缺口 —— 尤其是大家都认可的高性价比普速列车,运能已经跟不上旺盛的人流了。
为啥广深之间的车票会紧俏到这个地步?得说需求端,粤港澳大湾区内部的人员流动本来就频繁,商务出差的、跨城通勤的、周末探亲的、假期旅游的,各种需求叠加在一起,每天都有大量人要在广州和深圳之间往返。可现有的铁路资源,却没能完全接住这些需求。
先看大家熟悉的交通方式:广深港高铁是快,最快半小时就能到,但票价相对高一些,而且广州南站离广州市中心有点远,算上往返车站的时间,对部分人来说不算方便;广深铁路的城际列车,速度又偏慢,全程下来要一个多小时,耗时不少;普速列车呢,票价便宜,站点也相对靠近市区,自然成了很多人的首选,可问题是普速列车的班次和票额都有限,根本不够分。
再说说售票机制的问题,12306 系统在高峰时段每秒能处理近 700 张车票,热门车次的票本来就少,这么快的处理速度下,瞬间被抢空很常见。而且铁路部门在运能紧张的时候,可能会优先分配长途或者大站的票额,短途的广深之间,票源就更紧张了。这么一来,普速票 “秒光” 也就不奇怪了。
不过好消息是,针对这种情况,广深第二高铁的规划已经提上日程,这或许就是解决广深出行难的关键。毕竟广州北到深圳的普速票一票难求,已经很明显地说明,需要一条容量更大、效率更高的轨道交通通道了。
这条规划中的广深第二高铁,定位很明确:不只是连接广州和深圳,还要把东莞中心城区也拉进来,实现三城核心区的快速直达,更重要的是,它会连接广州白云机场和深圳宝安机场,真正实现 “高铁进城” 和 “空铁联运”—— 以后从机场下来直接坐高铁去另一座城市,不用再绕远路。
具体的线路走向也已经有了初步方案,北起广州北站,向南会经过广州白云机场(东)、黄埔,然后到东莞中心城区(初步选在南城蛤地),最后到深圳机场东站,全线大概 125 公里,计划设 5 座车站。技术标准也不低,设计时速 350 公里,还预留了提速到 400 公里 / 小时的条件,以后要是 CR450 动车组投入使用,速度还能再提一提。按照这个标准,建成后从广州北站到深圳机场东站,最快只要 20 分钟,比现在坐普速列车快了不止一点点,就算跟高铁比,也能省不少时间。
而且这条线路还考虑了长远的互联互通,向北会衔接广清永高铁,以后去西南地区会更方便;向南呢,目前正在研究延伸到深圳前海甚至香港的可行性,要是能衔接港深西部铁路,整个粤港澳大湾区的铁路网络会更密。
从项目进展来看,广深第二高铁已经列入了国家相关规划,广东省也在加快前期工作。其中东莞段计划在 2024 年启动建设,全长约 47.8 公里,总投资大概 191 亿元,预计 2029 年就能建成。等这条线路通车,广深之间的出行格局说不定会彻底改变。
可能有人会问,这条高铁真的能解决问题吗?其实不用怀疑,它带来的影响会是多方面的。对普通人来说,出行效率会大幅提升,不用再为抢普速票发愁,20 分钟的通勤距离,会让跨城生活更方便;对粤港澳大湾区来说,它能强化广州、东莞、深圳甚至香港的交通联系,人才、资本、技术这些资源能流动得更快,对构建 “一小时生活圈”、推动大湾区一体化发展,都是重要的助力;从整个区域交通网络来看,它还能缓解现有广深港高铁和广深铁路的压力,填补一些地方的高铁服务空白,让空铁枢纽衔接得更顺畅。
还有人疑惑,是不是广铁集团故意锁票,让大家去选其他车次?其实从公共事业运营的角度来看,这种可能性很低。车票售罄,更多还是因为供需实在太不平衡,再加上 12306 的票额分配策略,跟 “故意锁票” 没什么关系。
说到底,广州北站到深圳的普速票 “秒光”,不过是广深走廊交通需求旺盛的一个缩影。而广深第二高铁,就是应对这种需求的重要方案。希望相关部门能加把劲,加快项目的前期工作和建设进度,早日让这条高铁通车。到时候,跨城出行就不用再抢票焦虑,大湾区的发展也能再添新动力。
你有没有过抢广深普速票的糟心经历?对这条 20 分钟直达的新高铁,你最期待它带来哪些改变?评论区里聊聊你的想法吧!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