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企把“智驾”改为辅助驾驶,车主必须关注的五大核心关键问题

很高兴能与各位车友聊聊近期车企宣传中一个值得关注的变化——“智驾”正在悄然退场,“辅助驾驶”成为新的标准表述。这不仅仅是字面上的调整,背后蕴含的是整个行业对安全责任的深刻认知与技术定位的理性回归。对于我们每一位手握方向盘的驾驶者而言,理解这一变化的核心内涵至关重要。今天,我们就来深入探讨这“一词之变”背后,车主朋友们需要清晰把握的五大关键点:

一、 技术定位的本质回归:您的“智能副驾”,而非“替代司机”

想象一下:清晨,您开车驶上高速,开启车辆的智能功能,方向盘上指示灯亮起,车辆稳稳地保持在车道中央,与前车保持着安全距离。此刻,您或许感到一丝放松,但目光依然专注路面,双手虚握方向盘——这就是“辅助驾驶”最理想的状态。车企将“智驾”改为“辅助驾驶”,首要意义就在于拨开营销迷雾,还原技术本质。当前所有量产车上搭载的系统,按照国际通用的SAE标准,均属于L2级(组合)辅助驾驶范畴。它的核心定位是您的“智能副驾”,是在特定条件下为您分担部分驾驶任务(如车道居中、自适应巡航),协助您更轻松、更安全地驾驶。它绝非能完全取代您、让您“脱手脱眼”的“自动驾驶司机”。理解并接受这个“助手”的角色定位,是安全使用一切智能驾驶功能的起点。

二、 责任归属的永恒基石:方向盘在您手中,安全责任在您肩上

技术的进步带来了驾驶方式的革新,但法律责任的基石从未改变。无论辅助驾驶系统多么先进,驾驶员始终是车辆安全运行的第一责任人。这意味着:

全程监控是义务: 开启辅助驾驶功能后,您必须时刻保持对车辆状况和周围环境的关注,如同没有开启辅助功能一样保持警惕。

车企把“智驾”改为辅助驾驶,车主必须关注的五大核心关键问题-有驾

随时接管是能力: 系统可能无法应对突发或复杂路况(如施工路段、异物侵入、恶劣天气),或发出接管请求。这时,您需要立刻、有效地介入操控。

行为后果需承担: 如果在辅助驾驶激活期间因您分心(如使用手机、打瞌睡)或未及时接管导致事故,法律责任的承担者依然是驾驶员本人。车企只在极少数能证明系统存在设计缺陷的情况下才可能担责,而这通常举证困难。

记住:辅助驾驶是工具,就像一把锋利的刀,用得好事半功倍,疏忽大意则可能带来伤害。安全驾驶的掌控权,永远在您自己手中。

三、 技术边界的清晰认知:知其所能,亦知其局限

当前的技术发展令人振奋,但必须认识到辅助驾驶系统仍有其边界。了解这些边界,能让您更明智地使用它:

车企把“智驾”改为辅助驾驶,车主必须关注的五大核心关键问题-有驾

场景限制: 系统在标线清晰、路况相对简单的高速公路或城市快速路上表现通常较好。但在交通参与者复杂(如大量行人、非机动车穿插)、道路标识不清、恶劣天气(雨雪雾)、无保护左转、施工区域等场景中,其能力会显著下降甚至失效。

传感器局限: 依赖摄像头、雷达等传感器的系统,可能受强光、逆光、极端天气或特殊形状障碍物(如翻倒的车辆、掉落的不规则货物)干扰,导致识别不准确。

“长尾场景”挑战: 道路上总会遇到前所未见的特殊情况(Corner Cases),这些往往是系统暂时无力完美处理的难点。

应对之道:

熟读手册: 务必仔细阅读您爱车用户手册中关于辅助驾驶功能的说明章节,特别是“限制与警告”部分,明确知道哪些场景下系统可能不工作或工作不佳。

车企把“智驾”改为辅助驾驶,车主必须关注的五大核心关键问题-有驾

循序渐进: 在熟悉的、路况良好的路段开始使用,逐步了解您车辆功能的特性、响应方式和边界。

主动规避: 在复杂、恶劣或自己不熟悉的路况下,主动关闭或避免依赖辅助驾驶功能。

四、 宣传话术的理性甄别:穿透迷雾,把握核心

随着“智驾”的退场,车主们仍需擦亮眼睛,理性看待车企的各种宣传表述:

警惕新瓶装旧酒: 可能会有新的词汇出现(如“智能辅助驾驶”、“端到端辅助”等),但其本质功能很可能仍然是L2级辅助驾驶范畴。重点不在于名称,而在于功能的实际能力和边界。

车企把“智驾”改为辅助驾驶,车主必须关注的五大核心关键问题-有驾

关注功能分级: 最核心的问题是:这个系统属于哪个自动化级别(L2?L2+?是否有官方认证的L3功能?)。直接询问销售人员或查阅官方技术文档,要求明确说明功能级别。

理解免责条款: 仔细阅读用户手册和使用协议中的免责声明,了解在何种情况下系统可能不工作或不承担责任。

案例对比参考: 不同品牌的技术路径和侧重点不同(如激光雷达 vs 纯视觉),性能表现也有差异。参考官方测试报告和权威媒体评测,但更要结合自身实际体验来判断。

五、 政策法规的保驾护航:安全为本,规范发展

此次术语的统一变更,是监管部门(工信部、公安部等)积极推动行业规范发展的有力举措:

车企把“智驾”改为辅助驾驶,车主必须关注的五大核心关键问题-有驾

术语规范化: 强制要求L2级功能统一标注为“辅助驾驶”,禁用“自动驾驶”、“高阶智驾”、“零接管”、“解放双手”等具有强烈误导性的词汇。这有助于建立清晰、统一的市场认知。

明确法律责任: 法规重申驾驶员在辅助驾驶过程中的核心责任。任何试图欺骗系统(如使用方向盘配重块)或严重分心(如睡觉)的行为,不仅危险,更可能构成违法甚至犯罪。

规范技术发展: 对OTA(在线升级)进行更严格管理,禁止将消费者当作未经充分验证新功能的“公测”对象,保障每次升级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同时严厉打击销售绕过安全监控的作弊设备。

展望未来: 对于更高阶的L3及以上自动驾驶技术,政策也在积极探索更完善的责任划分框架,为未来技术安全落地铺路。

结语:拥抱技术,敬畏安全,做负责任的车主

从“智驾”到“辅助驾驶”,这一字之变,是行业走向成熟、回归理性的重要标志。它提醒着我们:科技赋予汽车更强大的能力,但安全行驶的根本,始终在于驾驶者本身的责任心和对技术的清醒认知。

让我们带着对技术的热忱拥抱每一次进步,同时怀着对规则的敬畏紧握手中的方向盘。理解这五大关键点,善用“辅助驾驶”这位得力的“智能副驾”,让它真正成为我们安全、便捷、愉悦出行旅程的有力助手。毕竟,安全抵达,才是每一段旅程最完美的终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