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国庆,凡间炼狱成了新能源车的照妖镜,把所有平时念经讲故事的车企,都打回了原形。尤其是增程和插混这对卧龙凤雏,平时在城里你侬我侬,一上高速,直接天雷滚滚,谁在裸泳,谁的金钟罩铁布衫是纸糊的,三体人看了都气活了。
这事儿的起因很简单,一个新闻,说国庆高速上,无数增程车主心态爆了。为什么?因为他们终于在极限工况下,亲身体验了一把什么叫“理论很丰满,现实是骨感”。
我们先来解构一下这两个听起来很高大上的玩意儿。
增程,本质上就是个电动爹,背着一个移动充电宝。它的逻辑非常简单粗暴,就是给纯电车大哥请了个贴身保镖,这个保镖叫发动机。但这个保镖不负责直接打人,只管在后面喊666,顺便递压缩毛巾,啊不,是递电。车辆永远是电机驱动,突出一个“不装了,摊牌了,我就是个烧油发电的”。这玩意儿就是车企不务正业的极致体现,非要假装自己是个纯电,但又舍不得加油站的便利,最后整出来一个四不像。
插混呢?它不一样,属于道武双修的玄幻小说男主。平时在城里可以用真气(电)凌波微步,装一下得到高人。一旦上了高速,发现真气不够用了,可以直接掏出四十米大刀(发动机)上去砍人。发动机和电机都能直接驱动车轮,突出一个“我全都要”,成年人不做选择。听着高大上,什么DHT,什么多挡位,说白了就是精神分裂。
那么问题来了,为啥一上高速,道武双修的就把只会喊666的给干趴下了?
因为能量转换。增程那套“燃油→机械能→电能→机械能”的链路,跟裤子放屁一样,你以为脱了裤子就响亮一点吗?不,是你傻。每一次转换都是损耗,在低速的城里,这点损耗不明显,大家你好我好。可一旦上了高速,车速飙到120,电量哗哗往下掉,那个贴身保镖就麻了。
它化身心急如焚的老父亲,拼命踩缝纫机给前面那个败家儿子(电机)发电。奈何儿子花钱(电)的速度太快,老父亲这边刚发出来的工资(电),那边已经拿去氪金了。结果就是,馈电油耗直接干到8个、9个,甚至更高。等于你买了个号称永动的压缩毛巾,结果下了水发现它就是个普通毛巾,还得拧干了才能再吸水。
油耗高也就算了,更要命的是动力。我作为一个中年人,就问你怕不怕?在高速超车道上,你一脚油门踩到底,想表演一个速度与激情。结果那个烧开水的锅炉在机舱里嘶吼,跟雷电法王杨永信在给你通电一样,车速就是上不去。那一刻,你感受到的不是诗和远方,是绝望和无助。后面的大货车司机看你,就像看一个傻子。
而插混这时候就体现出“双修”的优势了。电不够了?没事,发动机大哥直接顶上,从幕后走到台前,亲自下场驱动车轮,电机旁边打个辅助。需要超车?发动机和电机双剑合璧,一起发力。虽然发动机介入的时候,那感觉就像你听交响乐听到一半,突然有人开始喊麦,有点分裂,但能过,就是能过。人家油耗可能就五六个,动力还随叫随到。
写到这里我必须得承认,我这个锅炉的比喻可能有点离谱,但你仔细想想,是不是那个味儿?
所以别再问哪个好了,烦不烦啊!
回到城里,情况就反过来了。增程车主又可以昂首挺胸了。只要家里有充电桩,90%的场景他就是一台纯电车,安静、丝滑、提速快,用车成本低到可以忽略不计。讲真,在城里开增程,那种安静丝滑,确实是纯油车给不了的爹味高级感。而插混那个小电池,天天充电烦不烦?发动机时不时介入一下,平顺性就打了折扣。
就像我小时候觉得红烧肉天下第一,现在看到就腻得慌。人是会变的,车也一样。
所以这两种技术,根本不是谁优谁劣的问题,而是车企掀桌子式竞争的产物。当下的汽车市场不是存量竞争,是你死我活的黑暗森林。不存在体面和共赢,只有“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的极限施压。你增程高速拉胯,我就出个插混天天在你伤口上撒盐。你插混市区顿挫,我就出个增程说自己是“移动的家”。大家不是在做产品,是在发疯,要么成仙,要么成盒。
但现实是,大多数人买车,跟需求没半毛钱关系。会买增程的人,就是信了那个“没有焦虑”的邪,跟信了“奔驰三叉星能带来好运”一样,是一种信仰。你跟他讲道理,他跟你讲体验。你说他高速费油,他说他90%在市区开,你跟他没法聊。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
他买的不是车,是人设,是“我可以随时去远方”的幻觉,尽管他一年也去不了两次。所以增程和插混真正的战场,不在高速上,也不在市区里,而是在消费者的脑子里。谁能把这个故事讲圆了,谁就赢了。就这么简单,但又这么残酷。
本新闻旨在弘扬社会正气,如发现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及时反馈,我们将认真核实并处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