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的夏天总是热得不像话,村口那条老道上,赶集的、拉瓜果的,三轮、四轮的电动车满地跑,街坊之间笑谈“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结果却全是电驱动的一路亲戚。偏偏这几年风声不一样了,群里有人早晨发语音:“老王,那三轮子以后不考证都跑不了了!交警前两天在南头堵了一条街。”我听见差点呛着了豆浆,其实心里早就有数-早些年村里人讲,电三轮不就是个‘大号电瓶车’,谁管啊?现在,事情可不是那么回事。
先说说这三轮、四轮的身份问题。不是瞎搞,地方管理越来越严,“只要能跑过五十迈的三蹦子,你可就别拿它当小玩具了,按规矩,它得算机动车。”去年镇上的师傅聚在厂棚唠嗑,经理半真半假地插一句,说有辆四轮的整备质量快追上我家老捷达,拉货还真有点汽车的影儿。邻居小王一听就乐:“你那是汽油的,我这是纯电的,哪个更环保?”可掰扯归掰扯,该办证还得跑流程。
拿证这茬,每到集市,老支书碰上就唠:“零八年那会,骑二八大杠没人管,现在弄个三轮反倒麻烦。”按我去年打听,三轮子,要是时速过五十、能拉大件货色的,都得上D证。D证要是没过,村东头的老林听说前阵子让交警拦下来了。当时争了半天,还是被劝着补了手续。四轮的灵活点,参数多了些,有的是微型自动挡小车,有的像个小货棍车,村里也有混用的,得分是C1还是C2证,手动的和能装货的归C1,自动的要C2。有个群友炫耀他那台老北京牌“老头乐”,其实当地交管认定不一样,有的地方还真用D证或者E证,挺稀罕。
年纪这码事,经常被大家忽悠错了。今年三月份小卖部门口,有大姐担心:“七十岁还能拿D证不?”其实从明年起,七十都算线内,不过六十到七十要换成F证,拉点柴火还成,拉砖可不敢了。村医大婶说她姨夫七十二了,兴致冲冲上了“三力测试”——记忆、反应、判断,差点“被淘汰”,幸好甩掉了眼镜试了几次才蒙混过关(她咋真敢说)。要考C1、C2的,只要十八岁开头到没上限都行了,七十往后的得上医院做测试,这市里小医院科室有时候人都排不上队。
讲钱的事,门道太多。盐城的朋友说他们那边补考不算,总共体检、拍照、科目一加三,全套下来才一百四十多;贵州去年又有“送考下乡”,上下都包了还没到二百块。我们本地,不少师傅就是看着“‘学车不过千’”去报的。相反,城里的亲戚张罗孩子学车,C1、C2都得报驾校,花两三千起,上海沿海大城市,五千都挡不住。学员总爱吐槽:“搞不好科目二挂一回,白搭几百块。”不过这两年小城市、县里报名学车反而淡些,有的“回笼班”还能省收费。
朋友的电动四轮去年直接上路,结果被贴了张黄单,群友纷纷吐槽:“抄个近路都摊上事,大街小巷溜达的‘老头乐’,全是擦边球。”有师傅说其实这东西配置挺花哨,有的后排竟然装了电加热坐垫,咖啡架、折叠窗、甚至还有倒车影像和前方雷达,城市一堵车,反倒比轿车挤得进去。奇怪的是,电三轮市场老牌子大阳、宗申这些,越朴素越耐用。偶尔炒热“某知名”品牌,大家还有“是真是假”之说,记得去年夏天,有辆“贾记四轮”,刚出厂就摔了个底盘,那天修理的小方摇头叨咕:“你用料差,怎么能怪人路颠呢?”
前阶段群里又转发一段视频,说某地下雨后电三轮涉水熄火,车主愣把钥匙拔了整修(师傅私下说,这电驱进水保险都不保,“赔都没得说”)。乡下维修铺,最怕的就是遇到那种以为三轮是玩具随便修,谁知道主控盒坏了,上百块没了,还得等半个月配件才到。
说到底,这年头甭管电三、还是电四,要上路就别糊弄,该啥证上啥证。噢,家门口的王叔因为没及时办证,前不久骑三轮拉豆角被截,邻里群里好一通调侃:“一证难求,说的就是咱里。”夏天晒太阳,他在楼下躲着吆喝:“车是车,人还指望着下半年秋收,不折腾了,明儿我去考证。”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