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新能源SUV市场,腾势N8L后发挑战问界M8!
先给大伙儿划重点——2025年9月26日,腾势N8L正式开启预售,起售价31.98万!
这个时间点很微妙,因为问界M8早在2025年4月16日就已上市,售价35.98万起,已经在市场上交付超过7万台。
腾势N8L这次预售,比问界M8的起步价低了整整4万元,而且尺寸相当(腾势N8L车长5.2米/轴距3.075米 vs 问界M8车长5.19米/轴距3.105米),动力更是狂堆三电机762马力+云辇-A底盘!
网友直呼:"比亚迪系这是要用价格优势硬刚华为系啊!"
这波操作,到底是腾势后发制人,还是问界M8已经站稳市场?
腾势N8L凭啥敢定价比问界M8低4万?是"后发优势"还是"价格血拼"?
说起这场价格战,咱得先把时间线理清楚。很多人以为腾势N8L是抢在问界M8前面出招,其实完全相反。
问界M8早在2025年4月16日就正式上市了,那会儿春暖花开,华为和赛力斯在上海搞了场发布会,余承东亲自站台,把这台车定位成"家庭智慧旗舰SUV"。起售价35.98万,顶配44.98万,搭载的是1.5T增程系统加双电机四驱,CLTC纯电续航能跑300公里。
这车上市之后市场反响还真不错,到现在已经交付了超过7万台,在40万级SUV这个圈子里算是站稳了脚跟。
腾势N8L呢,整整晚了5个多月,到9月26日才开启预售。
但这一出手,价格就给足了诚意——31.98万起步,顶配也就34.98万封顶。你算算这个账,起步价比问界M8便宜4万,顶配更是便宜了10万!
关键是便宜归便宜,配置可一点没含糊。
车长5200毫米,比问界M8多出那么10毫米,虽然看着不多,但实际空间感确实更宽敞。动力上更夸张,三电机系统拉到762马力,问界M8那套双电机系统估计也就400到500马力的样子。
底盘方面,腾势N8L配的是云辇-A智能车身控制系统,能主动调节悬挂高度和软硬,而问界M8用的是CDC可变阻尼加空气悬架的组合。
这个定价策略背后的逻辑其实挺清晰的。
你想啊,问界M8已经卖了5个月,市场该占的坑都占了,口碑也起来了,这时候腾势要是不拿出点真东西,怎么跟人家抢饭碗?
所以腾势这次打的就是典型的后发者突围战术——我晚来一步没关系,但我要让你花同样的钱,在我这儿能买到更多的东西。
比亚迪的成本控制能力在业内是出了名的,刀片电池从2023年到现在,成本又降了差不多一成多,e平台3.0也已经用得炉火纯青,三电系统的集成度越来越高,制造成本自然就下来了。
更何况腾势这个品牌,靠着D9那台MPV,在30万以上的市场已经站稳脚跟了。
D9从2022年复出到现在,月销稳定破万台,这在中国品牌里算是相当了不起的成绩。有了D9打底,消费者对腾势这个牌子的认知度和信任度都上来了,推N8L的时候底气就足。
所以这次腾势的策略很明确:我不跟你比智能化那些花里胡哨的,我就比实打实的性价比——同样的预算,我给你更大的空间、更猛的动力、更高级的底盘,你说你选谁?
但这里头也有个问题得说清楚。
问界M8已经交付7万多台了,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这车的产品力已经得到了市场验证,车主群体已经形成了,口碑传播也起来了。你去汽车论坛看看,到处都是问界M8的车主分享用车体验,什么高速续航实测、智能驾驶好不好用、鸿蒙座舱流不流畅,这些真实反馈比厂家吹一万句广告都管用。
腾势N8L现在还只是预售阶段,一台车都没交付呢,消费者看到的只是参数和PPT,到底好不好用,谁也不知道。
这就是先发者的优势——我已经用事实证明了自己,而你还在画饼。
所以腾势这个定价策略,说白了就是在赌。
赌什么?
赌消费者对价格足够敏感,赌自己的产品力能扛得住市场检验,赌比亚迪这块金字招牌在新能源领域的号召力。
4万块钱的价差,对于买30万级SUV的家庭来说,确实不是个小数目。
这钱够给全家人来趟不错的国内游了,够孩子上一年好点的兴趣班了。腾势就是要用这个价格差,把那些原本打算买问界M8的潜在客户拉到自己这边来。
但能不能成,还得看后面的交付和口碑。
三电机762马力+云辇-A,这些技术到底有多能打?
说到腾势N8L最亮眼的地方,那必须得聊聊它这套暴力动力系统。
762马力,这数字听着就吓人。
咱这么比吧,普通家用车,像卡罗拉、轩逸,马力也就一百来匹,稍微好点的运动轿车,比如宝马3系,也就200多匹。
问界M8那套双电机增程系统,满打满算也就400到500匹的样子。而腾势N8L这台车,定位是家用大六座SUV,马力却干到了762匹,这是什么概念?
很多百万级的性能车都没这么猛。
这套系统的技术架构其实挺有意思。
腾势用的是2.0T插混专用发动机,最大功率152千瓦,然后前桥装了一台200千瓦的电机,后桥装了两台总功率360千瓦的电机,加一块儿总功率就是560千瓦,换算过来就是762马力。
这三电机布局,比亚迪内部叫它"易三方"系统,跟咱们常见的单电机或者双电机插混车完全不是一个路数。
日常开的时候,前电机主要负责驱动,发动机适时介入充电或者直驱,这时候车子开起来平顺省油。但你要是油门踩到底,后面那两台电机瞬间暴力输出,推背感拉满,零到一百公里加速只要3.9秒。
这个加速成绩有多夸张呢?
咱们熟悉的特斯拉Model Y Performance版本,零百加速3.7秒,那可是纯电性能SUV的标杆。
腾势N8L这台插混车,加速成绩跟人家就差0.2秒,而且还是台能坐6个人、装一家人行李的大块头。问界M8那套1.5T增程加双电机的系统,零百加速5.2秒,已经算不错了,但跟腾势N8L一比,立马就显得温吞了。
当然了,买这个级别车的人,不见得天天去玩加速,但就像手机跑分一样,这玩意儿你可以不用,但不能没有。
关键时刻高速超车、上坡爬山、恶劣天气脱困,强大的动力储备就是底气。
除了动力猛,底盘技术也是腾势N8L的一大杀手锏。
这台车全系标配云辇-A智能空气车身控制系统,这套系统是比亚迪在2023年4月10日发布的,到现在已经迭代得相当成熟了。
云辇-A的核心能力,就是能根据路况实时调节悬挂的高度、刚度和阻尼。
比如说你在高速上跑,系统会自动降低车身高度,降低风阻,同时把悬挂调硬一点,保证高速稳定性。你要是走烂路、过减速带,系统又会把悬挂调软,车身抬高,尽可能过滤掉颠簸。
最厉害的是它的道路预瞄2.0技术,通过车上的摄像头和传感器,能提前识别前方15到150米范围内的路面起伏,识别精度能达到3毫米,然后提前调整悬挂状态,让你过颠簸路段的时候几乎感觉不到冲击。
这套技术听着挺玄乎,但实际体验确实不一样。
咱们平时开车,过减速带或者坑洼路面,都是前轮先压过去,车头一颠,然后悬挂被动反应,尽量吸收冲击。但等前轮反应完了,后轮又得重新来一遍,整个过程就是前后颠两次。
云辇-A的预瞄技术,在前轮还没压到减速带之前,系统就已经识别到了,提前把四个轮子的悬挂都调软,同时根据减速带的高度和形状,计算出最佳的悬挂行程和阻尼,等车轮真正压过去的时候,冲击感就被分散掉了,车内的人几乎感觉不到颠簸。
体验,以前只有在百万级豪车上才能享受到,比如奔驰S级的魔毯悬挂,现在30万出头的腾势N8L就能给你。
问界M8在底盘方面用的是CDC可变阻尼减振器加双腔空气悬架的组合,这套配置在同级别里也算不错了,能根据驾驶模式和路况调节悬挂软硬,也能升降车身高度。
但跟云辇-A比起来,还是差那么点意思。
主要差在哪儿呢?
就是主动预判能力。CDC系统更多是被动反应,车轮压到坑了,传感器检测到冲击了,然后才开始调整悬挂。
而云辇-A是主动出击,还没压到坑呢,系统就已经准备好了。
这一主动一被动,实际乘坐舒适度的差别还是挺明显的。
当然了,这些技术说得天花乱坠,最终还得看实际体验。
腾势N8L现在还在预售阶段,真车还没大规模交付,这套762马力的三电机系统和云辇-A底盘到底好不好用,可靠不可靠,油耗会不会很高,这些都得等车主们实际用上了才知道。
理论上说,三电机系统比双电机更复杂,后期维护成本可能也会高一些。
但比亚迪的售后网点覆盖得够广,配件供应也稳定,这方面倒不用太担心。
关键还是看产品质量和耐用性,这才是决定一台车能不能长期立足市场的根本。
腾势N8L和问界M8,到底谁更懂高端家庭用户?
这两台车摆在一起,表面上看都是冲着30万级大六座SUV市场去的,目标客户都是那上有老下有小、需要一台能装全家人出行的车。
但你要真仔细琢磨,会发现它们的打法完全不是一个路数。
先说尺寸空间这块儿。
腾势N8L的车身三围是5200×1999×1990毫米,轴距3075毫米。问界M8是5190×1999×1795毫米,轴距3105毫米。
乍一看好像都差不多,但细节上还是有差别的。腾势N8L车长多了10毫米,车高多了195毫米,这个高度差可不是小数,意味着车内的垂直空间更充裕,坐在里面不会有压抑感。
但轴距反而是问界M8更长,多了30毫米,理论上第二排和第三排的腿部空间应该更宽敞一点。
所以这两台车,一个是纵向空间有优势,一个是横向空间更充裕,实际坐进去哪个更舒服,还真得看个人感受。
动力性能上的差别就明显多了。
腾势N8L那套三电机762马力的系统,就是为了追求极致性能打造的,3.9秒破百的加速成绩摆在那儿,开起来绝对是激情澎湃。
问界M8的1.5T增程加双电机,马力估计在400到500之间,5.2秒的零百成绩也不算慢,但跟腾势比起来确实温和了不少。
这就涉及到一个问题了——买大六座家用SUV的人,到底需不需要这么猛的动力?
说实话,多数家庭用户可能更看重的是平顺、省油、够用就行,毕竟不是天天去飙车。
但腾势给你堆这么大的动力储备,一方面是展示技术实力,另一方面也是想吸引那些既要照顾家庭,又不想妥协驾驶乐趣的用户。
智能化这块儿,问界M8的优势就比较明显了。
华为鸿蒙座舱的流畅度和易用性,在业内基本是第一梯队的水平,车机反应速度快,语音识别准,各种App生态也丰富。
ADS高阶智驾系统更是华为的拳头产品,城市NOA、高速NOA、泊车辅助,该有的功能都有,而且实际体验确实好用,很多问界M8的车主都对这套智驾系统赞不绝口。
腾势N8L用的是比亚迪DiLink车机加天神之眼B辅助驾驶系统,这套系统更侧重稳定性和本土化功能,比如方言识别、儿童模式、家电互联这些,做得也挺到位。
但要说智驾的高阶功能和整体体验,目前来看还是华为那套更领先一些。
品牌定位和市场认可度,这是个更微妙的话题。
问界背靠华为这棵大树,科技感和品牌号召力确实强。华为这些年在手机、通信领域积累的口碑,很大程度上转移到了汽车业务上。
很多消费者冲着华为的牌子去买问界M8,看重的就是那套智能化体验和华为的技术背书。
而且问界M8已经交付了7万多台,市场验证过了,车主群体形成了自传播效应,这对后来的潜在买家影响很大。你去4S店试驾,销售顾问能拿出一堆实际车主的反馈案例,这比厂家吹破天都有说服力。
腾势这边呢,虽然背靠比亚迪,在新能源三电技术上确实硬核,但品牌溢价能力还是差那么点意思。
腾势D9卖得好,主要是因为MPV这个细分市场竞争没那么激烈,而且D9的产品力确实扎实,性价比高。
但SUV市场不一样,竞争太激烈了,理想、问界、蔚来、小鹏,一堆品牌挤在这里厮杀。
腾势N8L要想站稳脚跟,光靠参数亮眼还不够,得拿出真正的产品力和口碑来说话。现在预售才刚开始,一台车都没交付,消费者看到的都是理论数据,到底好不好用,耐不耐用,售后服务跟不跟得上,这些都是未知数。
价格策略上,腾势N8L把起步价定在31.98万,比问界M8的35.98万低了4万块,这个差价确实有吸引力。
对于预算有限但又想要大空间、强动力的家庭来说,省下的这4万块不是小数目。
但问题是,买30万级SUV的消费者,真的就那么在乎这4万块钱吗?
很多时候,他们更在意的是品牌认可度、产品成熟度、智能化体验、售后保障这些软实力。
腾势用价格差来打市场,短期内可能能吸引一批对价格敏感的消费者,但长期来看,还得靠产品本身的硬实力和口碑积累。
说到底,问界M8更像是一个已经成熟的产品,靠的是华为的品牌光环、智能化体验和已验证的市场口碑。
腾势N8L则是一个后来者,用更低的价格、更猛的动力、更高级的底盘来挑战市场格局。
谁能笑到最后,还得看实际交付之后的表现。
市场是最公平的裁判,消费者会用真金白银投票,告诉你到底谁才是真正懂家庭用户的那一个。
网友都在问:腾势N8L能否撼动问界M8的市场地位?
腾势N8L预售消息一出来,各大汽车论坛和社交媒体上的讨论就炸开了锅。
有人说腾势这次是真有诚意,拿出了杀手级的配置和价格;也有人质疑,后来者想撼动问界M8的地位,没那么容易。
咱们来看看网友们最关心的几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31.98万买腾势N8L,还是35.98万买问界M8?
这个选择题确实让不少人纠结。
如果你特别看重性价比、动力性能和空间,那腾势N8L肯定更划算。
便宜4万块,动力还猛了一大截,762马力对400多马力,零百加速3.9秒对5.2秒,单看这些数字,腾势完胜。而且腾势的云辇-A底盘技术确实是亮点,主动预瞄、软硬可调,舒适性理论上应该不错。
但问题是,这些都还只是理论上的。
腾势N8L还没大规模交付,产品可靠性、实际油耗、智驾体验、售后服务,这些都没经过市场检验。
反过来看问界M8,虽然贵了4万块,但人家已经交付7万多台了,市场验证过了。
你去网上搜搜车主反馈,大部分人对这车的智能化体验、动力平顺性、续航里程都挺满意的。华为的鸿蒙座舱和ADS智驾,在实际使用中的表现确实领先,这是很多车主选择问界的核心原因。
而且问界的售后网络已经铺开了,遇到问题解决起来也相对方便。
所以这4万块的差价,某程度上买的是一份安心和成熟度。
第二个问题,三电机系统会不会特别费油?
这个担心不是没道理的。
三电机系统比双电机更复杂,电机多了,能耗理论上也会增加。但腾势N8L是插混车,不是纯电,日常使用场景下,如果你家里有充电条件,市区通勤基本都能用纯电模式跑,WLTC纯电续航170公里,够用了。
只有长途出行或者电量不足的时候,才需要发动机介入。
根据官方数据,馈电状态下的油耗是6.95升/百公里,这个数字在同级别插混SUV里算是中规中矩,不算高也不算低。
比亚迪DM-i系统在能耗控制上一做得不错,腾势N8L用的应该是类似的技术路线,理论上油耗不会太离谱。
保养成本方面,三电机确实比双电机要复杂一些,后期维护可能会稍微贵一点。
但比亚迪的售后网点覆盖得很广,配件供应稳定,价格也相对透明,不会像某些豪华品牌那样坑人。而且插混车的保养周期本身就比纯燃油车长,发动机启动次数少,磨损也小,综合下来养车成本其实不高。
关键还是看你的用车场景,如果主要是市区通勤,充电方便,那基本就是当电车开,保养成本很低。
如果经常跑长途,发动机使用频率高,保养成本会略高一些,但也在可接受范围内。
第三个问题,也是最关键的一个——腾势N8L能不能撼动问界M8的市场地位?
说实话,这个难度不小。
问界M8有先发优势,已经占领了一部分市场份额,积累了口碑,形成了车主社群。
先入为主的效应,在汽车市场上是很难打破的。你想想看,一个潜在买家,本来就在考虑问界M8,这时候腾势N8L出来了,虽然便宜、配置高,但毕竟是新车,没有实际交付案例,没有长期使用反馈,消费者会不会愿意冒这个险?
很多人可能还是会选择更稳妥的问界M8,哪怕多花几万块。
但换个角度看,腾势N8L也不是完全没有机会。
30万级SUV市场足够大,不是说问界M8卖得好,腾势就没活路了。
市场上总有一部分消费者,对价格特别敏感,对动力性能有追求,同时又信任比亚迪的技术实力,这些人就是腾势N8L的目标客户。
如果腾势能把产品质量做扎实,交付之后口碑起来了,慢慢也能在市场上站稳脚跟。
毕竟比亚迪这些年在新能源领域积累的技术底蕴摆在那儿,不是吹出来的。
还有一个变数,就是问界M8会不会因为腾势N8L的挑战而做出调整。
比如说降价促销、增配升级、推出更有吸引力的金融方案等等。
华为和赛力斯肯定不会坐视腾势抢市场,必然会有所反应。这样一来,最大的受益者其实是消费者——两家卷起来,我们就能用更少的钱买到更好的车,这不是挺好的事儿吗?
从更宏观的角度看,腾势N8L和问界M8这场竞争,其实反映的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一个趋势——高端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了。
以前30万以上的新能源车,基本都是特斯拉、蔚来这些品牌在玩,现在比亚迪、华为、理想都杀进来了,而且产品力一个比一个强。
竞争对消费者是好事,但对车企来说,压力就大了。
没有真本事,光靠营销和噱头,是站不住脚的。腾势N8L能不能成功,最终还是得看产品本身过不过硬,能不能经得起市场的长期检验。
结语
从9月26日预售到现在,腾势N8L用31.98万起的价格、762马力的暴力动力、云辇-A的高级底盘,确实给30万级大六座SUV市场扔下了一颗震撼弹。
但市场的现实是,问界M8早在4月就上市了,已经交付了7万多台,用实际表现证明了自己的产品力。
这场竞争,腾势N8L的胜算在于价格优势、技术硬核和比亚迪的品牌背书;挑战在于问界M8的先发优势、华为的科技光环和已经验证的市场认可度。
谁能笑到最后?
这个问题现在还没有答案。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30万级新能源SUV市场,从此进入了双雄争霸的时代。腾势和问界,一个靠性价比和硬件堆料,一个靠智能化和品牌溢价,两路线都有各自的优势和拥趸。
对消费者来说,选择多了,竞争激烈了,最终受益的是我们自己。
车企越卷,产品越好,价格越香,这不正是我们希望看到的吗?
至于腾势N8L最终能占据多大的市场份额,能不能真正威胁到问界M8的地位,还得等正式上市、大规模交付、用户口碑出来之后才能见分晓。
但可以预见的是,这场仗才刚刚开始,后面还有得看。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