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咱们老百姓的街头巷尾,聊得最热火朝天的话题,恐怕就是关于电动车的新规矩了。
从9月1号开始,这事儿就正式落地了,据说全国有超过三个亿的电动车主都得关注。
网上还有篇文章,标题起得特别抓人眼球,叫《9月电动车新规落地,这4种车型不要选,都是正在被淘汰产品》,这标题一出来,可把不少正准备买车或者换车的朋友给整不会了。
大家心里都在打鼓:这新规矩到底说了些啥?
我家里那辆还能骑吗?
这不能选的4种车,究竟是哪四种?
这规定是好事还是坏事?
今天,咱们就坐下来,用大白话好好聊聊这件事的来龙去脉,把这其中的门道给说明白了。
首先得问一个最根本的问题,为什么非要在这个时候出台这么一个新规定呢?
其实答案咱们心里都清楚,就是为了“安全”这两个字。
这些年,电动车给咱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买菜、接娃、上下班,离了它真不行。
但与此同时,问题也越来越多。
您肯定在新闻里看过,或者就在自己小区里见过,有些电动车充电的时候,突然就着火了,火势一大,后果不堪设想。
还有些车,在马路上跑得比汽车还快,悄无声息地从你身边“嗖”一下就过去了,跟个“马路幽灵”似的,实在是吓人。
这些问题的根源,很多都出在生产和改装环节。
一些厂家为了降低成本,用的材料不达标;一些商家为了迎合顾客追求速度的心理,私下里把限速给解了,把电池给加大了。
这么一搞,车子是快了,但安全隐患也成倍增加了,等于是在马路上放了一个个移动的“定时炸弹”。
国家这次出手,就是要从源头上把这些危险的口子给堵上,让电动车回归它作为代步工具的本质,让大家骑得更安心。
那么,这个新规矩具体都改了些什么呢?
咱们一条一条来看,其实都跟咱们的切身利益相关。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对车子本身的安全性要求大大提高了。
以前咱们买车,可能就看看外观、问问续航,不太关心车身材料。
现在不行了,新规定明确要求,一辆电动自行车上,用的塑料这些非金属材料,加起来的重量不能超过整车总重量的百分之五点五。
而且,像咱们坐的坐垫、车轮上的挡泥板这些部件,用的材料必须有更好的防火性能。
这就好比是给电动车穿上了一件“防火衣”,万一发生意外,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阻止火势蔓延。
更关键的是,对电池和控制器这些核心部件,新规增加了“防篡改”设计。
说白了,就是厂家在出厂的时候就给上了把“锁”,让那些想私自改装、解码提速的人没法下手。
这一招,可以说是直接打中了非法改装的七寸,让那些不负责任的商家和追求“速度与激情”的用户都得收敛收敛。
其次,有一个非常人性化的改动,就是把使用铅酸电池的电动车整车重量放宽了。
按照新规定,包含铅酸电池在内的整车重量,上限可以到63公斤。
这对于很多住在老旧小区、没有电梯的朋友来说,绝对是个好消息。
以前的标准比较严,车身轻,电池容量就受限制,续航短。
很多车主为了充电,不得不每天扛着几十斤重的电池爬上爬下,那滋味可不好受。
现在重量限制放宽了,意味着厂家可以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生产续航能力更强的铅酸电池车,大家也就不用那么辛苦了。
这一点,能看出来制定政策的时候,确实考虑到了老百姓的实际困难。
再有,就是两个很有意思的“一减一增”。
减掉的是那个几乎没人用过的脚蹬子。
以前的规定,电动自行车必须带脚蹬,但说实话,放眼满大街,您见过几个人真用脚蹬子骑车的?
它更像是一个为了应付检查而存在的摆设,有时候摔倒了还容易碍事。
这次新规终于不再强制要求安装脚蹬子了,可以说是回归了现实,实事求是。
增加的呢?
是鼓励安装后视镜。
这东西在汽车上是标配,但在电动车上却长期被忽视。
可你想想,咱们骑车转弯、变道的时候,要是能通过后视镜看一眼后方的情况,那安全系数得提高多少?
这一减一增,减掉了不实用的形式主义,增加了实实在在的安全保障,值得点赞。
此外,还有一个很有科技感的升级,就是要求新出厂的车辆预装北斗这样的定位装置。
有些人一听定位可能有点担心,觉得自己的隐私是不是被侵犯了。
这一点规定也考虑到了,车主可以自主选择开启或者关闭定位功能。
那为什么要装呢?
好处其实很明显。
第一是防盗,车子丢了,通过手机就能看到它在哪儿,找回来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第二是万一发生交通事故,车辆的行驶数据可以为划分责任提供客观依据。
这是用科技的手段,给咱们的出行又加了一道安全锁。
当然,新规矩一出来,也不是所有人都拍手叫好,争议声也不小。
反应最强烈的,主要是两类人群:外卖小哥和一些需要长距离通勤的上班族。
新国标规定电动自行车的最高时速不能超过25公里,这对他们来说影响确实不小。
有外卖小哥就抱怨,以前送一趟单可能只需要15分钟,现在速度慢下来,可能要花25分钟甚至更久,一天下来接单量和收入都会减少。
而那些家住得比较远,需要骑电动车去换乘地铁的上班族也觉得头疼,本来通勤时间就紧张,现在车速一慢,每天花在路上的时间可能要多出半个多小时。
于是,网上就吵开了。
有人说,安全第一,生命无价,慢一点总比出事强。
也有人吐槽,因为迟到被扣的工资谁来承担?
平台的催单电话你替我接吗?
这种争论其实反映了一个现实的矛盾:公共安全和个人效率之间如何平衡。
但我们冷静下来想一想,外卖小哥的困境,问题的根源真的在车速吗?
或许更深层的原因,在于外卖平台那种把时间精确到秒的派单算法,它在无形中逼迫着骑手们不得不在马路上争分夺秒。
所以,真正需要调整的,或许是平台的考核机制,而不是放松安全的底线。
至于通勤不便的问题,它也暴露了我们城市公共交通网络还存在一些“毛细血管”不通畅的地方,很多“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这些呼声,恰恰应该成为推动城市管理者完善公共交通、优化平台规则的动力。
最后,咱们再回到最初的那个问题:到底哪4种车不能选了?
其实,那个标题有点为了吸引眼球。
新规淘汰的并不是某个具体的品牌或者型号,而是不符合新安全标准的“四类车”。
如果您最近正打算买新车,可得擦亮眼睛,避开这几个“坑”。
第一种,就是商家急于“清仓甩卖”的旧国标车,这种车虽然便宜,但可能很快就面临无法上牌或者限制上路的问题。
第二种,是那些没有国家强制性产品认证(3C标志)的杂牌车,质量和安全都没有保障。
第三种,是那些看起来设计得很酷,但实际上给非法改装留下了很大空间的“潜力股”,买了这种车,等于给自己埋下了隐患。
第四种,是那些价格低得不正常,在车架、外壳等关键材料上偷工减料的“廉价车”,这种车看似划算,实则拿生命在开玩笑。
说到底,这次新规是一次必要的行业升级,目的是为了让所有人的出行环境都变得更安全、更有序。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