惨淡!半年销量仅713辆,北美豪华车品牌为何在中国无人问津?
我刚从一场车友聚会回来,席间有人问:“现在还有人买英菲尼迪吗?”全场沉默三秒,最后一人苦笑:“上个月我在4S店看车,销售说整个省就剩两家店了,上个月卖了一台——还是员工内购。”这可不是段子,而是2025年上半年英菲尼迪在华销量仅713辆的真实写照(数据来源:公开市场报告)。一个曾与雷克萨斯同台竞技的日系豪华品牌,如今竟落到“查无此车”的地步。它真的只是运气不好?还是从设计、产品到战略,每一步都踩在了时代的反方向?
01 曾经的“运动豪华”先锋,设计到底有多敢?
说实话,我第一次见到英菲尼迪G35轿跑时,是真被惊艳到了。那是在2008年的广州街头,一辆银色轿跑SUV缓缓驶过——等等,轿跑SUV?这不就是现在宝马X6、奔驰GLE Coupe玩的套路吗?英菲尼迪QX70早在十多年前就这么干了。它把溜背线条和宽体姿态融合得毫不违和,风阻系数控制在0.31Cd左右,这在当年绝对算得上“未来感”。
它的内饰也走的是“驾驶者中心”路线。中控台微微向驾驶员倾斜,金属旋钮的阻尼感清脆利落,真皮缝线工整得像手工表带。我记得试驾Q50L时,那套来自F1技术的DAS线控转向系统,虽然初上手有点“电子味”,但适应后指向精准得像手术刀。它不是为了舒适妥协的豪华,而是带着点“赛道执念”的日式精致。
可问题也出在这儿——太“执念”了。当奔驰开始用双联屏讲科技故事,宝马用iDrive 8重构交互逻辑时,英菲尼迪还在用那套老旧的双屏系统,菜单层级深得像迷宫。设计可以个性,但不能脱离时代审美和用户习惯。你坚持“驾驶本位”,可中国消费者要的是后排舒适、语音控制、手机互联——这些,它给不了。
02 试驾过QX50的老车主说:车是好车,但修车修到心寒
我认识一位老车友老张,2018年入手了国产QX50顶配。他跟我说:“车开着是真爽,那台2.0T VC-Turbo发动机能变压缩比,高速稳,油耗还低。可开到第三年,变速箱开始顿挫,4S店换了三次阀体,问题依旧。后来发动机报警灯常亮,查出来是高压油泵漏油。”
这不是个例。在多个汽车投诉平台,QX50、QX60的变速箱异响、漏油、换挡故障投诉量居高不下。更致命的是,这些问题长期得不到系统性解决。豪华品牌的根基是什么?是可靠性和服务。当BBA的4S店在推免费取送车、终身质保时,英菲尼迪的经销商却在接连退网,维修保养都成问题,你还怎么让人“为情怀买单”?
我试驾过一次2023款QX60,它的三排空间布局其实挺实用,2.0T+CVT的动力平顺性也比老款提升不少。可坐进车里,那种“豪华感”已经荡然无存——内饰用料缩水,车机反应迟钝,语音识别基本靠猜。你不能指望消费者一边为“品牌溢价”买单,一边忍受十年前的用户体验。
03 和谁比?和雷克萨斯、凯迪拉克、理想比,差在哪?
我们拉三款车对比:英菲尼迪QX60 vs 雷克萨斯RX vs 凯迪拉克XT6 vs 理想L8。
产品更新节奏:雷克萨斯RX五年一换代,凯迪拉克XT6虽老但有48V轻混加持,理想L8更是年年小改款。而QX60?自2017年换代后,几乎没大动作。慢一步是掉队,慢十步就是出局。
新能源布局:雷克萨斯有RX混动,凯迪拉克推LYRIQ锐歌纯电,理想更是全系新能源。英菲尼迪呢?直到2023年10月才发布Vision Qe纯电概念车,2024年北京车展首秀,上海车展直接缺席。当别人在800V快充、城市NOA上卷出天际时,你还在“画饼”。
渠道与服务:雷克萨斯4S店遍布三四线,凯迪拉克下沉到县城,理想开进商场。英菲尼迪呢?经销商持续退网,很多城市连试驾都难约。没有渠道,再好的车也是“橱窗展品”。
一位从英菲尼迪转投理想的车友说:“我以前喜欢它的驾驶感,但现在接送孩子、全家出游,我要的是大空间、智能座舱、续航无忧。英菲尼迪给不了,理想能给。”
04 它还有机会翻盘吗?或者说,它还“想”翻吗?
2018年,英菲尼迪曾高调宣布:2021年推首款纯电车,2025年一半销量来自电动车型。结果呢?至今没有一款量产新能源车上市。Vision Qe概念车看着是挺帅,但概念车和量产车之间的距离,往往就是“PPT造车”和“真实交付”的鸿沟。
有人问:如果现在给它一次重生机会,能行吗?我的看法是:难,但不是不可能。
难在哪儿?品牌认知几乎归零,渠道崩塌,消费者信任瓦解。你就算推出一款王炸产品,也没人知道、没人信、没人买。
但也不是完全没机会。如果英菲尼迪能:
快速推出一款基于成熟电动平台的中型SUV,定价25-30万,主打操控和设计;
重建经销商网络,或学新势力,走直营+用户中心模式;
讲好“运动豪华电驱”的故事,别再跟风堆配置,而是回归驾驶本质。
它不是没机会,而是错过了太多“窗口期”。这个时代,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当BBA在电动化上“背水一战”,新势力在智能化上“卷出天际”,一个连存在感都没有的品牌,谁会等你“慢工出细活”?
05 写在最后:我们还需要英菲尼迪吗?
我始终觉得,汽车市场需要多样性。BBA太商务,新势力太科技,如果有个品牌坚持“驾驶者之车”的理念,未尝不是一件好事。英菲尼迪的错,不在于它的设计或技术,而在于它的“迟钝”和“失焦”。
它曾是轿跑SUV的先驱,是VQ神机的拥有者,是线控转向的探索者。可它没能把技术优势转化为市场竞争力,反而在关键转型期选择了沉默。
现在问“它还有机会吗”?不如问:如果明天英菲尼迪发布一款纯电性能轿跑,你会去试驾吗?你会为它的“回归”买单吗?
评论区聊聊吧。我也很好奇,有没有老英菲尼迪车主还在坚持?你们的车还好吗?欢迎分享你的故事。
顺便说一句,我最近在二手车市场看到一台2015年的Q50,外观保养不错,车主开价8万。你觉得这价格,值吗?
需要进一步确认的是,英菲尼迪是否已完全退出中国市场?目前官方尚未宣布,但销量和渠道现状已说明一切。
祝大家心想事成,身体健康,不劳而获,坐享其成。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