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论坛上,奇瑞董事长尹同跃一句“打不还手骂不还口”,道出传统车企转型中的集体困境。
“在智能化发展越来越快的当下,企业领导反而有点‘弱智’了。”7月11日上海举行的中国汽车论坛上,奇瑞汽车董事长尹同跃以惊人坦率剖析企业困境。面对满场行业精英,这位掌舵人直言奇瑞是“胆子比较小的一家企业”:“宣传上我们也不敢得罪谁,不敢说过头话,只有自嘲。我们一直说,在国内我们打不还手骂不还口。”
话音未落,会场响起一片意味深长的笑声。三天前,奇瑞借用与华为合作的智界官方账号宣传风云新车,因网友激烈吐槽直播被紧急切断——这场风波尚未平息,尹同跃的“打不还手”宣言在舆论场激起层层涟漪。
7月8日,一场精心策划的新车发布演变成公关灾难。当智界智行官方视频号开始直播奇瑞风云A9L发布会时,评论区迅速被负面声浪淹没。
“吃相难看!”“扶不起的阿斗!”网友们毫不留情地批评奇瑞借用合作品牌账号宣传自家产品的行为。更有人对比华为与赛力斯合作的问界品牌成功案例,直指奇瑞在合作中“犹豫不决”。随着吐槽人数激增,直播信号被突然切断,留下黑屏和错愕的观众。
这场意外让智界汽车产品总监海蓝天连夜灭火,连发三条道歉声明承诺“后续会严格管控”。但裂痕已经产生——这已是智界品牌自去年11月首款车型上市以来的第N次风波。
02 合作之困:华为光环下的摇摆
智界(LUXEED)作为华为与奇瑞联手打造的高端智能品牌,本应是传统车企与科技巨头合作的典范。现实却充满张力。
今年6月,智界销量跌至2459辆的冰点,不仅远低于问界系列,甚至不如奇瑞自家车型表现。车主们的不满集中爆发:产能不足、销量战报排序靠后、蓝牙钥匙双标等问题被逐一列出。愤怒的车主们甚至计划扣掉车尾“奇瑞汽车”标识,换上“鸿蒙智行”。
尹同跃曾对未来汽车先行者大会坦言:“最后发现听华为的就顺利,不听华为的就遇到挫折。”他提出解决原则:有分歧时听华为的,意见一致时听奇瑞的。
当智界账号直播风云新车引发众怒,人们不禁要问:这究竟是双方共识下的决策,还是奇瑞单方面突破合作边界?尹同跃的“听华为”原则在此事中是否得到贯彻?
03 宣传迷途:从“智驾第一”到自嘲胆小
尹同跃论坛上的“打不还手”宣言,实则是奇瑞宣传策略的艰难转身。
四个月前,这位董事长在智界品牌发布会上豪言“我们智界就是智驾第一”,将品牌推上舆论风口浪尖。技术专家随即指出,华为鸿蒙智行系列各品牌采用同一套智驾方案,所谓“第一”缺乏客观依据。更严重的是,该表述涉嫌违反《广告法》禁用“国家级”“最高级”用语的规定。
争议与工信部当时刚发布的智驾宣传管控新政形成刺眼对比——新政明确要求车企“不得进行夸大和虚假宣传”。
今年5月,奇瑞营销公司副总经理姚某在500人车主群贬低吉利新车为“烂车”,遭截图曝光。奇瑞火速将其停职,重申“禁止拉踩友商”的规定。这场风波虽以双方高管“握手言和”告终,却暴露了价格战红海中的行业焦虑。
从高调宣称“第一”到自认“胆小”,从营销高管“拉踩”到董事长承诺“打不还手”,奇瑞的宣传策略正在激烈震荡中寻找平衡点。
04 出海雄心:国际市场的文明使者
相比国内的隐忍姿态,尹同跃对海外市场展现出截然不同的战略考量。“在国外我们就特别担心被别人讨厌”,他在论坛上强调,“做一个出海的文明使者,争取不要给国家增加麻烦。”
这种谨慎源于深刻的教训。当中国汽车出口去年突破491万辆,奇瑞作为出海先锋更体会到国际竞争的残酷。尹同跃透露,奇瑞进入每个新市场都会严格自省:“检验自己让别人讨厌了什么,企图减少别人对我们不舒服的地方。”
他提出构建“汽车行业统一战线”的愿景:与全球同行、上下游伙伴建立合作关系,实现多方共赢。这种开放姿态与国内“打不还手”的防守策略形成有趣反差,揭示出奇瑞双轨并行的全球化思维。
05 转型阵痛:传统车企的智能化迷思
“在智能化发展越来越快的当下,企业领导反而有点‘弱智’了。”尹同跃论坛发言中的这句自嘲,道破传统车企掌舵人的集体困境。
他坦言奇瑞陷入跟随者心态:“总是跟着别人干好事、也跟着别人干坏事。”在价格战与反内卷的行业悖论中,奇瑞“跟了价格战、也参与了内卷”。技术研发与市场策略的矛盾尤为突出:“我们在新技术方面积极开发,但新技术上车也很胆小。”
这种谨慎源自惨痛教训。智界品牌经历蓝牙钥匙双标风波和6月降价风波后,销量从去年12月的17736辆峰值断崖式下滑至今年6月的2459辆。当技术问题演变为信任危机,尹同跃的“胆小论”有了现实注脚。
论坛闭幕时,尹同跃走向后台,会场外风云A9L的新车海报在夏日阳光下格外醒目。三天前那场中断的直播中,正是这款车型引发网友的集体吐槽。
智界产品总监海蓝天的道歉声明仍挂在账号首页,而论坛上“打不还手骂不还口”的宣言已在全网传播。在安徽芜湖奇瑞总部,研发人员正调试着新一代智能驾驶系统,他们身后电子屏显示着尹同跃的另一个判断:“听华为的就顺利,不听的就遇到挫折。”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