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学驾照的心情真是跌到谷底。说实话,前几天还挺有信心的,毕竟快一个月了,科目二都还没完全过关。这几天的折腾让我彻底崩溃了。遇到的教练,除了骂人,没有哪位能让我觉得靠谱。你们懂的,教练骂人,这职业操守简直太差了。明明大家都在努力,结果他们一副我是老师,你就得听我的模样,骂的还偏激得厚。
我记得刚开始学车那会儿,挺积极的。想着早点拿到证,正好过年回家炫耀一番。记得听朋友说过,学车的难度其实挺大,尤其你不知道自己哪里出问题,总觉得没问题。结果,等真正学了几天才知道,技术上的瓶颈远比想象中难。像我这种基础比较薄弱的,还要面对那逼死强迫症的教练,真的累。每天只给一小时练车时间,我倒觉得这时间还不够呢。有次我翻了下笔记,发现写着:直线行驶、倒车入库、侧方停车、S线。其实这些动作,练到後面,心里都能背会。可是实际操作总有问题。昨天我又试了直角转弯,刚练到一半,就被教练特写了。
你们知道的,驾校那边有个奇怪的制度,打学时时卡,每天只有一个小时。开始我还觉得挺合理,毕竟这样能保证质量,但后来发现:真正学会了,真的靠这个小时?不太一定。毕竟,技术再烂的人,也得连续练几天才能摸得着门道。可我练了10天,三天倒车入库,三天侧方停车,剩下的时间就跟在打卡站那样浪费。昨天刚试完S线,我脑袋都晕了。学到这里,有个问题一直困扰我:为什么有的车,换了个教练就顺利多了?这是不是说明,练车的效率和教练的个人能力关系其实挺大的?我心里还在琢磨。
说到这里,我刚才翻了下笔记,记得有个细节:会教车的老师,都能根据学员的具体情况调整教学方式。可我遇到的那几位,基本都死板。也有可能是我自己水平本来就不够。所以我那天放了个假,买了瓶红牛提精神,想着教练可能会温和点。结果,早上去到S线一试,他就开始火冒三丈:你这带眼镜的,领悟能力真差,打算练到什么时候啊?我心想:哎,真是的呀,话都说得那么难听,还真让人受不了。
我也知道弄到这里,没有哪次不是硬着头皮坚持下来的。像我这种,甚至会在心里自嘲:付出那么多,花了那么多钱,还被骂得还不如个狗。还记得一个朋友说:学车像是一场心理战。那倒是对。可惜的是,一遇到脾气差的教练,劲儿就软了,心情自然越发糟糕。你有遇过那种,把你骂得头都抬不起来的教练吗?我觉得,只要一个人还在教场上动手骂学员,那就不配当教练了。
换个角度想,也许这里面的恩怨也有可能存在潜规则。他们可能有关系网,而我突然开始担心,换了新教练是不是挂羊头卖狗肉。我一想:万一,第二个教练跟第一样?还是每次都要忍辱负重40分钟?这是我最怕的地方。毕竟,学车这么长的时间里,我还是那个最怕被骂、被挑刺的学员。
这也让我想到,诸如油料、车辆的匹配问题,基本都是产业链中的瑕疵。车子油耗偏高,百公里跑个8-9升不稀奇,手动挡碎片油耗还算合理,自动挡可能多点。假如每辆车的保值率都能稳定在50%以上,我也不至于每天想着这钱是不是白花了。但现实很打脸,很多车到科三结束后就贬值了,二手市场一买一赔价格差异大得让人发愣。甚至那些本来挺好的练车车子,被折腾几次后,里程数一高,保值率也跟着跳水。
说到供应链,倒让我想到,现在很多车企都在拼命降成本。我身边那辆国产SUV,跟朋友的日系车比,操控就差点意思。价钱差不了多少,但实操感受,完全不同。它的悬挂硬,放在日常千把块的路面上,颠得我头晕。朋友调侃说:你这么说,难不成,厂里就是在省料?我也没细想过,但觉得,确实。供应链压缩意味着,整车的底盘未必能跟得上,慢慢地,质量和体验就变味了。
说归说,学驾照的难不是没有道理。不光是技术,还要熬过教练的情绪包。我试着和朋友聊这个事,他说:你这还算好的,大家都倒霉在同一锅里。我真想打他一巴掌,但也知道,他说的对。优劣不一定,只要能过,就行。
未来怎么走呢?我还在等着,能不能碰到那个心态更好,沟通顺畅的教练。或者,自己找到学的秘籍,不被套路伤害。说白了,就是要有耐心,也要有点自知之明。毕竟,压根没有那么容易找到一个既懂规矩,又不骂人的老师。你们会不会觉得,学车这事,能像买个新手机一样简单?还是,得准备个心理包袱?
明天我打算去看看新教练,希望别再遇到火药桶。但是,心里明白,问题不一定就会迎刃而解。就像那次,车子突然没油,教练还用莫名其妙的理由忽悠我,说去加油就能多练两小时。我觉得,学车这事儿,没个全靠运气。真实情况就是,遇人不淑,或者调度不当,都会让人抓狂。
你们学车的路上,有没有遇到过出乎意料的奇葩事?或者,技巧上有什么潜规则可以分享下?我真觉得,学个车,除了技术,还得掌握点人情世故。毕竟,车场里的江湖,也不输一些职场,要懂点套路。
现在只希望,尽快拿到驾照吧。反正,这段折腾的日子,似乎也让我更懂得了耐心和坚持。也许,哪天回头整理这些心路历程,还能给后来人一点忠告。你们呢?是不是也曾在学车路上,吃过苦头?学这事儿,就是个不断试错和调整的过程吧?
(这段先按下不表)
本作品由作者原创完成,内容由人工写作,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产生。 AI主要用于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和灵感拓展,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创作。
本声明旨在表达本作品的内容旨在信息交流和观点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 如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信息。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