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月、9月、10月、11月,要上市的5款增程SUV

最近车圈最火的关键词非“增程”莫属,连五菱宏光这种主打亲民的车都整出了增程版,小米也悄悄搞起了代号“昆仑”的增程项目。

这年头,不管传统车企还是新势力,都跟约好了似的往增程赛道挤。

上半年昊铂HL、深蓝S09、问界M8/M9轮番上阵,眼瞅着下半年还有五款重磅车型要来搅局,咱们今儿就掰开揉碎聊聊这些即将登场的“新玩家”。

7月、8月、9月、10月、11月,要上市的5款增程SUV-有驾

先说最让人操心的小米增程车。

代号“昆仑”的测试车都快成街景了,可雷军偏偏咬死“2026年见”。

要我说这策略挺聪明——现在增程市场卷得跟麻袋似的,晚点入场还能避开锋芒。

不过等车的朋友真得做好心理准备,这车要是2026年落地,保不齐连自动驾驶都卷到L4级了。

看看人家小鹏G01,光是“800V高压平台+12分钟补能80%”这张牌就够吓人的,更别提那5米多长的车身配激光雷达,感觉小米要是晚交卷,真得拿真金白银给友商的配置“补课”。

说到小鹏G01,这车可是把“憋大招”玩明白了。

用G9的底盘改增程,愣是塞进个5.1米的车身,6座布局配上日产大沙发座椅,活脱脱要把MPV的舒服劲儿搬到SUV上。

最狠的是那个“鲲鹏增程系统”,430公里纯电续航加上1400公里综合续航,愣是把东安动力的增程器调教出了宁德时代的既视感。

7月、8月、9月、10月、11月,要上市的5款增程SUV-有驾

不过20-25万的定价真不算低,毕竟隔壁深蓝S09才卖这个价。

但人家有激光雷达兜底,要是真能做到“纯电优先”自动切换,说不定真能抢走不少理想ONE的老客户。

要说今年增程SUV卷王争霸赛,奇瑞风云T11绝对是“六边形战士”。

5米1的车长配3米轴距,二排座椅能左右平移还能旋转,这设计简直是为中国式大家庭量身定做。

更绝的是那块贯穿中控的30英寸大屏,后排还塞了个17.3英寸吸顶屏,就差给乘客配个平板电脑了。

不过20-30万的定价区间里,既要打问界M8又要怼理想L8,压力山大啊。

好在鲲鹏增程系统给了底气,200公里纯电续航虽然不算顶尖,但胜在1400公里综合续航够实在,配上CDC电磁悬架,这配置单甩出去,怕是连理想都得侧目。

零跑C18倒是走起了“田忌赛马”的路数。

7月、8月、9月、10月、11月,要上市的5款增程SUV-有驾

杭州湾工厂刚搞完库里南,转头就整出个领航员平替。

虽然谍照里裹得跟粽子似的,但从尺寸来看绝对是个狠角色。

要是真能把6座增程SUV干到20万内,那可真是要革传统车企的命。

不过零跑最近忙着降价,B10车型都杀进10万内了,这时候推20万级新车,怕是要让老车主心里犯嘀咕。

但话说回来,零跑向来喜欢搞“配置越级”,要是C18真塞满激光雷达和高通8295芯片,说不定真能复制零跑C11的逆袭神话。

传统车企这边,马自达EZ-60的转型动作值得玩味。

26.45英寸5K大屏配裸眼3D HUD,这架势比某些新势力还猛。

不过马自达骨子里的“人马一体”基因还在,电子外后视镜和无框车门倒是跟上了潮流。

7月、8月、9月、10月、11月,要上市的5款增程SUV-有驾

1.5L增程器配31.73度电池,160公里纯电续航放在中型SUV里不算亮眼,但胜在综合续航破千公里。

最尴尬的是14-20万的定价,往上卡着比亚迪唐,往下对位零跑C11,夹缝中求生存的难度不是一般的大。

不过马自达这次算是把“魂动设计”玩明白了,分段腰线和魂动红车漆,至少在颜值上能讨好年轻人。

压轴出场的智己LS6增程版,走的还是“稳健派”路线。

改款加增程,这波操作跟比亚迪汉DM-i的套路如出一辙。

骁遥电池+4C超充的组合算是跟上了主流,不过灵蜥底盘和后轮转向这些配置,明摆着是冲着特斯拉Model Y去的。

但问题来了,现在增程SUV都在拼空间,LS6却死守5座,难道真要靠“操控”来差异化竞争?

智己这步棋走得有点险,毕竟理想L6、阿维塔07都把6座当标配了。

7月、8月、9月、10月、11月,要上市的5款增程SUV-有驾

不过要是真能靠CTC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压低成本,说不定能在20万内杀出条血路。

纵观下半年这波增程大战,能明显感觉到三个趋势:一是“空间内卷”愈演愈烈,5米车长成了入门门槛;二是“技术下放”成为常态,800V平台、激光雷达开始往20万级车型渗透;三是传统车企和新势力玩起了“错位竞争”,马自达搞科技转型,零跑押宝性价比。

不过热闹归热闹,消费者真要掏钱时还得掂量——增程SUV到底是过渡方案还是未来方向?

当插混车型都在卷增程时,纯电车型是不是该瑟瑟发抖了?

说到底,增程技术就像当年的涡轮增压,初期被当成黑科技,后来成了标配,最后又成了红海。

现在车企们疯狂堆料,但真正决定胜负手的还是价格。

就像小鹏G01和风云T11,看似配置拉满,真要20万起售,就得直面比亚迪宋PLUS DM-i的绞杀。

而零跑C18和马自达EZ-60的定价博弈,本质上都是在赌消费者对“性价比”和“品牌力”的取舍。

这场增程SUV混战,看似是技术路线之争,实则是市场话语权的争夺。

当所有玩家都挤在增程赛道时,真正的赢家或许不是技术最强的,而是那个能把“鱼和熊掌”都带给消费者的——既要电动车的驾驶乐趣,又要燃油车的补能便利,还要足够亲民的价格。

只是不知道,当增程技术彻底普及那天,我们会不会怀念曾经纯粹的燃油车时代?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