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这天儿,就跟没睡醒似的,黏糊糊的。
我们家那位倒是一天到晚精神抖擞,抱着手机刷各种新能源车的评测,嘴里叽里咕噜全是些听不懂的黑话,什么“800V高压平台”、“城市NOA”,听得我脑仁疼。
搞半天,原来是想把家里那台兢兢业业的老油车给“优化”掉。
我呢,嘴上说着“你看着办”,心里的小算盘打得噼里啪啦响。
他迷恋那些冷冰冰的技术参数,我可不行,我这人肤浅,买车就图个眼缘,样子得顺眼,坐着得舒坦,最好还能装下我那堆没用的漂亮玩意儿。
理想那种“奶爸神车”就挺好,空间大得能搓麻将,简直是为我这种懒人量身定做的。
所以你看,两口子买车都能掰扯出两种世界观,更别提整个汽车市场了。
这不,8月份的销量榜单一出来,简直比小剧场还热闹。
一边是吉利星愿一个月卖出去四万六千多辆,跟不要钱似的;另一边,有那么九款车,像商量好了一样,一个月,就卖了一辆。
就一辆!
这独苗苗的概率,比我在年会抽中一等奖还离谱。
我特意瞅了眼这“光荣榜”:比亚迪仰望U9、一汽丰田奕泽IZOA、北京现代菲斯塔、广汽本田极湃、凯迪拉克CT4、长安CS95、北京越野BJ80、唐EV,还有大通G70。
我当时脑子里就一个念头:买走这唯一一辆车的大哥,上辈子是拯救了银河系吧?
这名单里头,最“理直气壮”的估计就是比亚迪仰望U9了。
一台能原地掉头、能“跳舞”的百万级电动超跑,这玩意儿压根就不是交通工具,是富人的大玩具。
买它的人,跟我们这种凡夫俗子考虑的压根就不是一码事。
咱们买车是盘算着油价涨了没、保养贵不贵,人家考虑的是开出去能不能镇住场子。
所以仰望U9一个月卖一辆,太正常了,甚至可以说,卖出去一辆都是奇迹。
毕竟,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哪天中了彩票呢?
可剩下那几位,就有点让人看不懂了。
就说一汽丰田的奕泽IZOA,想当年,它刚出来那会儿,凭借着丰田那块金字招牌和那个性得一塌糊涂的外观,也是迷倒过一片小年轻的。
怎么现在就混到一个月只卖一辆的份上了?
有人说,这都怪国产车太卷了。
你看看现在十几万的价位,那帮国产新能源,一个个跟打了鸡血似的,配置给你堆到顶,恨不得把冰箱彩电都塞进去,价格还一个比一个“骨折”。
在这些“六边形战士”面前,奕泽这种传统的合资小油车,就像个守着老规矩的前辈,一身的本事,却发现年轻人已经不吃这一套了。
更让人鼻子发酸的是北京现代的菲斯塔。
这哥们儿当年可是顶着“思域杀手”的名头出道的,那股子嚣张劲儿,现在都还记得。
可江湖变得太快,当年的“追风少年”,如今只能在榜单的角落里吃灰。
这背后,其实是整个韩系车在中国市场的“中年危机”。
以前,它们是“便宜又大碗”的代名词,可当国产品牌也开始玩性价比,而且玩得比你更花哨、更懂中国人的时候,你就尴尬了。
这就好比你辛辛苦苦练了一辈子“降龙十八掌”,结果出门一看,满大街的小年轻都在玩“激光炮”,你那掌法再精妙,也挡不住人家一炮轰过来啊。
当然了,把锅全甩给市场也不公平。
这汽车圈里的门道,深着呢。
有时候,一款车的销量惨淡,说不定是厂家自己在“下大棋”。
是不是故意不生产,为新款让路?
又或者,这卖出去的唯一一辆,根本就不是卖给咱老百姓的,而是走了什么“特殊渠道”?
这些背后的故事,咱们猜不透,但也正好给咱们这些吃瓜群众提供了丰富的想象空间。
说到底,买车这事儿,跟过日子一个道理,冷暖自知。
我们家那位技术宅,前几天还信誓旦旦地说非电车不买,昨天晚上突然幽幽地问我一句:“你说,要是国庆开电车回老家,堵在高速上,是不是得跟人抢充电桩啊?”
瞧,再硬核的理工男,也得被现实磨平了棱角。
所以啊,对于那九款“孤品”,也别急着唱衰。
市场的风水轮流转,说不定哪天就时来运转了呢。
当然,更大的可能是,它们就这么悄无声息地消失了。
不过也没关系,至少它们曾经来过。
而对于咱们这些准备掏钱的人来说,别管别人怎么说,多去看看,多去试试,选一辆让自己开着爽、坐着舒服的车,比啥都强。
毕竟,方向盘握在自己手里,那份踏实感,是什么高科技都给不了的。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