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纯电动卡车,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可能还是停留在城市里送送快递、跑跑短途的印象上。
大家心里普遍有个疑问,这种靠电池驱动的大家伙,要是把它开到山路上去,能行吗?
毕竟山区道路和城市平地完全是两码事。
山路不仅弯多路窄,更要命的是没完没了的上坡和下坡。
这对车辆的动力、续航,尤其是刹车安全,都是极大的考验。
很多人担心,电动卡车上坡会不会没劲,爬到一半就趴窝了?
下长坡的时候,刹车会不会失灵,造成危险?
这些担忧,可以说直接戳中了纯电卡车推广应用中的痛点和难点。
然而,最近在贵州举办的一场新车上市和实地测试活动,似乎正在用事实来解答这些疑问。
福田奥铃推出了一款专门为山区路况量身打造的纯电动轻卡——奥铃智蓝EL-plus山区版,并且直接把测试场放在了平均海拔超过一千米的贵州高原上,用最严苛的环境来检验产品的真实性能。
这款新车最引人关注的,无疑是它如何解决在山区行驶的核心难题,也就是动力和续航。
对于燃油车来说,上坡没劲可以踩油门,油不够了随时找加油站。
但电动车不行,电量是有限的,每一分电都得用在刀刃上。
为了让这台车在山里跑得远、跑得动,奥铃首先在电池上下足了功夫。
它并没有采用单一的电池配置,而是提供了多种选择,包括140度、156度、165度等不同电量的电池包,并且选用的是像宁德时代这样的行业顶级供应商的产品。
以140度电的版本为例,在标准工况下,它的续航里程可以超过420公里。
这个数字意味着,在山区进行中长途运输,驾驶员也不用时刻盯着电量表而提心吊胆。
更关键的是,它还支持快速充电技术,把电量从20%充到80%,只需要大约20分钟的时间。
这个速度,基本上就是司机师傅停车休息、吃顿便饭的功夫,大大减少了因充电而耽误的时间,有效缓解了里程焦虑。
光有充足的电量还不够,还得能把这些电能高效地转化为强大的动力。
山路行驶,最考验的就是车辆的爬坡能力。
为了让这台车变成一个“爬坡能手”,奥铃为它配备了一套独特的动力系统。
它的电机峰值功率高达248千瓦,最大扭矩能达到450牛·米,这些参数在同级别的纯电轻卡里都是非常突出的。
更巧妙的是,它没有使用普通的单速传动,而是采用了一个两档电驱桥。
我们可以用一个很简单的例子来理解这个设计:就像我们骑的变速自行车,遇到大上坡时,我们会换到省力的低速挡,虽然速度慢了,但蹬起来轻松很多;而在平路上,我们会换到高速挡,以获得更快的速度。
这台卡车的两档电驱桥也是同样的道理,在需要大扭矩爬坡时,它会自动切换到低速挡,将电机的力量瞬间放大,让满载爬坡变得不再费力。
在实际测试中,这台满载的测试车成功挑战了一个坡度高达32.5%的陡坡。
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呢?
我们平时进出地下车库的坡度,一般也就在15%左右,32.5%的坡度对于一辆满载的货车来说,是极具挑战性的。
而测试数据显示,即使在这样极限的路况下,车辆的电机也远未达到其设计的最大功率和扭矩,说明它的动力储备还相当充足。
解决了上坡的问题,下坡的安全问题同样不容忽视。
在山区连绵不绝的长下坡路段,车辆需要频繁、长时间地使用刹车,这对制动系统的可靠性和耐用性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奥铃智蓝EL-plus山区版在这方面做了全面的强化。
它采用了性能更稳定的前鼓后楔式制动器,并配备了高品质的刹车片,以确保制动效果的灵敏和可靠。
在时速30公里的紧急制动测试中,这台车的刹停距离仅为11.05米,这个成绩对于一辆轻卡来说,表现非常出色,意味着在遇到突发情况时,车辆能“刹得住、刹得稳”。
除了基础的制动硬件,它还标配了一系列主动安全系统,比如能防止刹车时车轮抱死的ABS系统、防止起步或加速时车轮打滑的ASR系统,以及能防止车辆在转弯时失控的ESC车身稳定系统。
这些电子系统的协同工作,就像给车辆安装了一个看不见的安全网,在各种复杂的路况下,最大限度地保障行车安全。
同时,像车道偏离预警、前碰撞预警这类更智能的辅助驾驶功能也出现在配置单上,进一步降低了驾驶员因分神或疲劳而引发事故的风险。
当然,一辆好的卡车,不仅要能干活,还得“骨架”结实。
山区的路况复杂,对车辆的承载能力也是一个考验。
这款山区版车型在底盘方面也进行了特别加强。
它的车架采用了750L高强度钢材,这种材料通常用在对结构强度要求很高的领域,能保证车身在重载和颠簸路面下不易变形。
后桥也升级为承载能力更强的6吨级产品,再配合上加厚的多片簧悬架,让它能够轻松应对山区常见的重货运输需求。
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细节是,它的后轮之间的距离,也就是轮距,做到了1710毫米,这在同类车型中属于最宽的水平。
更宽的轮距带来的最直接的好处就是稳定性更高,就像一个人双脚分开站着会比并拢站着更稳一样,这让车辆在山路转弯时,车身的侧倾更小,给驾驶员更强的信心。
最后,车辆的设计也充分考虑到了驾驶员的感受。
毕竟,卡车驾驶室是司机师傅们长时间工作的场所。
这款车配备了2060毫米宽的驾驶室,内部空间比较宽敞,减少了压抑感。
主驾驶座椅带有气囊减震功能,可以有效过滤掉来自路面的细碎颠簸,缓解长途驾驶带来的腰部疲劳。
传统的巨大手刹拉杆被一个小巧的电子驻车按钮所取代,不仅操作更省力,也释放了主副驾驶座位之间的空间,方便驾驶员在车内移动或休息。
此外,车辆在隔音降噪方面也下了功夫,为驾驶员提供了一个相对安静的驾驶环境。
这些看似不起眼的舒适性配置,实际上对于提升驾驶安全、关怀驾驶员的身心健康,都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
总的来看,这款专为山区设计的纯电轻卡,通过在动力、底盘、安全和舒适性等方面的针对性优化,确实解决了许多传统电动车在山区使用场景下的难题,也为新能源商用车向更复杂、更严苛工况的拓展,提供了一个很有说服力的实例。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