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东西,看着已经凉透了,但总能莫名其妙地抽搐一下,让你怀疑自己是不是见了鬼。比如你前任半夜点赞的朋友圈,比如某些被市场淘汰了八百遍的僵尸车企。
说的就是威马汽车,一家几乎已经在ICU里拔管的车企,最近突然宣布,我又行了,又融到钱了,要复工复产,冲击百万销量了。这画面感,就像一个植物人突然坐起来,非要打一套咏春,嘴里还喊着“我要打十个”。
稍微懂点行的,看到这新闻都笑了。笑的不是威马不自量力,笑的是这套剧本太熟悉了。我们翻翻威马的体检报告,负债260个亿,新来的“白衣骑士”深圳翔飞注册资本才1个亿。这哪是输血,这是拿个创可贴去堵大动脉。
更有意思的是,这位骑士背后的关联方,宝能汽车,自己家的西安基地早就杂草丛生,生产线上的机器人落的灰比我钱包还干净,但隔壁的商品房倒是卖得风生水起。这操作,简直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他不是来造车的,他是来cosplay造车的。
威马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在通往停尸间的走廊上,挤满了它的难兄难弟。众泰的工厂和股票挂在法拍网上,狗都嫌,没人接盘;恒驰天天放风说找到了新买家,结果买家比尼斯湖水怪还神秘;哪吒汽车号称被中东土豪看上了,结果土豪估计是骑着骆驼来的,到现在还没走到。
这些车企,就是卡在生死簿BUG里的孤魂野鬼,市场进不去,牌桌退不出,成了所谓的“僵尸车企”。
中国现在有多少家整车企业?说出来吓死你,将近250家。这是什么概念?相当于全国每个省平均能分到8家,比你家楼下的奶茶店都多。可市场就这么大,一年撑死卖3000多万辆车。比亚迪一家去年就干了300多万辆,卷走了十分之一的份额。剩下两百多家,你猜有多少是靠着一口仙气吊着的?
这些僵尸车企,为什么就是死不掉?你以为是它们的产品力感天动地吗?别闹了,核心原因就两个:地方保护和资本投机。
先说地方。一个汽车工厂,对地方来说意味着什么?是GDP。是就业。是那张看起来还不错的报表。至于这厂子造出来的车能不能卖出去?那是市场先生的事,反正锅甩得出去。
所以你看,各种补贴就来了。北京顺义区最高补贴6000,杭州上城区按车价直接发钱。这些政策的初衷是好的,想刺激消费,结果一不小心成了给僵尸续命的营养液。只要工厂的灯还亮着,机器偶尔还转两下,地方就能假装一切都好。
这种关系,就像溺爱孩子的家长,明知道孩子在外面瞎胡闹,但为了面子,还得硬着头皮给钱擦屁股。最后把孩子养成了一个只会啃老的巨婴。
再说资本。现在的资本,精明得跟猴一样。他们看上这些半死不活的车企,真以为是看中了它们的技术积累和品牌价值?拉倒吧。资本图的是什么?是那张越来越稀缺的造车牌照。是那块便宜到发指的工业用地。是PPT里那个吹上天的万亿市值。
真让他们下场造车?对不起,没那个能力知道吧。
宝能就是玩这套“造车圈地”模式的祖师爷。在全国各地画大饼,拿了上万亩地,结果呢?广州基地每天就代工二十几辆车,还欠着供应商一屁股债。这种玩法本质上不是制造业,是金融魔术,是房地产开发。车,只是一个用来从政府手里低价拿地的道具。
这就像有人买下一家快倒闭的米其林餐厅,不是为了学做菜,而是看上了餐厅所在的那栋楼,想等拆迁。至于厨子饿不饿死,食客有没有东西吃,Who cares?
这种僵局,最终伤害的是所有人。那些空荡荡的厂房,顶级的设备,闲置的土地,是赤裸裸的资源浪费。真正有技术、想造好车的企业,可能就因为拿不到这些资源而步履维艰。这就像打游戏清小怪,不清掉这些占着刷新点还不掉宝的僵尸,精英怪和Boss根本刷不出来。
最惨的,永远是消费者。买了这些僵尸车企的车主,今天发现4S店跑路了,明天发现APP连不上了,后天想换个零件,发现厂子都倒闭了。你买的不是一辆车,是一个巨大的、会移动的麻烦。这些企业早就把自己的信誉当废纸卖了,就算靠资本强行续一秒,谁还敢拿真金白银去赌一个必然会输的明天?
汽车不是手机,坏了可以扔。它是一个家庭的重要资产,牵扯到安全、服务和未来好几年的使用体验。在售后服务这件事上玩花活,跟在医院里卖假药没什么区别,都是谋财害命。
时代早就变了。中国汽车产业已经过了那个靠讲故事、画PPT就能圈钱的蛮荒时代。现在牌桌上坐着的,是比亚迪、吉利这种每年怒砸几百亿搞研发的巨头,是“蔚小理零”这种在资本市场被反复捶打过的狠人。
现在的竞争,是技术路线的生死对决,是智能驾驶的算力火拼,是电池续航的极限内卷。你手里只有一个空壳子和一张生产牌照,就像拿着冷兵器上了现代战场,除了被轰成渣,没有第二种可能。比亚迪的李柯说,未来剩下20家车企都嫌多。这话不是危言耸听,是陈述事实。
破局的关键在哪?刮骨疗毒。
十年前的钢铁、煤炭行业,产能过剩比现在严重多了,后来怎么走出来的?就是靠国家下狠心,壮士断腕,压减过剩产能。过程很痛,很多工人下岗,很多企业破产,但行业最终活过来了,而且活得更健康。有家化工龙头,就是在那个时候淘汰了落后产能,轻装上阵,五年股价翻了十倍,成了行业标杆。
汽车行业也到了这个必须动刀子的时刻。今年7月中央财经委的会,话说得很明白: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信号已经给到顶格了,地方那些小九九该收一收了,财政补贴不能再撒胡椒面了。
让市场这只无形的手,去掐死那些本就该死的企业。把它们霸占的优质土地、厂房和牌照资源,释放出来,给那些真正能打的玩家。
当然,退市不能一刀切,配套措施得跟上。破产法律要完善,让企业能死得体面点。工人的再就业培训要搞好,不能让一代产业工人为垃圾企业的失败买单。最重要的是,要建立车主保障机制,不能让几十万消费者手里的车变成废铁。这些功课,钢铁行业当年都做过,现成的作业可以抄。
宝能西安基地旁边,公寓楼已经开盘了,销售还在拿“旁边就是千亿级汽车产业园”当卖点。这魔幻的场景,就是中国汽车行业乱象的缩影。
这种瞎积薄发,靠“造车”之名行“圈地”之实的把戏,必须结束了。
车市的这场大逃杀,已经进入了决赛圈。随着政策收紧,资本退潮,那些没技术、没市场、没信誉的“三无”车企,很快就会被彻底清扫出局。这个过程会很残酷,但长痛不如短痛。
只有把这些僵尸都埋进土里,让土地重新变得肥沃,那些真正代表中国汽车未来的种子,才能长成参天大树。威马的百万辆目标,听起来很美,但在现实的绞肉机里,它更像是一场注定要被叫醒的梦。
本报道以促进社会进步为目标,如发现内容存在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我们将严肃对待。
全部评论 (0)